问诊语文教学的“亚健康”现象

时间:2022-08-13 03:19:57

问诊语文教学的“亚健康”现象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改进,语文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语文教学更加精彩。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新课堂,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实施过程中,理念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一些“亚健康”现象。本文就当前几种较为常见的“亚健康”现象进行解读与反思,望能促进理念的落实,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现象一】所谓的“综合式”教学

一位教师在执教《春天的手》一课时,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自读课文识字。

2.教师多媒体播放春天自然风光的录像。

3.学生自主学习,喜欢诵读的同学练习诵读课文,老师提供配乐曲子;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喜欢音乐的同学可编舞蹈表现春天,还可选择歌唱春天的歌曲等等。

4.组织交流展示。

5.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关于春天的古诗《春晓》、《咏柳》。

6.合唱《春天在哪里》。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这对于彻底改变过去课程门类过多、界限分明、割裂联系的弊端是大有裨益的。但教学中如果盲目追求综合,把握不好“度”,也极易走向极端。这节课学生又唱又跳,如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很多地方是非常成功的,但这是一节语文课,教师虚化了对语言文字的咀嚼,放弃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只在形式上追求花样多,把语文课变成了联欢会。

语文课姓“语”,不姓“杂”与“繁”,语文课不能上成手工课、自然课、音乐课和活动课,更不能上成拼盘课。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归宿在于为语文服务,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服务,为着实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服务,为多角度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服务。语文的综合性绝不是各门学科的整合学习,也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一些其他学科的任务,让语文课替其他学科分担目标。语文课应该用语文手段完成各种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现象二】所谓的“开放式”教学

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总结评价这一教学环节的: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1: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2:乌鸦爱动脑,它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3:乌鸦很勤快,渴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4: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5: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找根吸管喝水多方便。

生6:乌鸦还上过狐狸的当,挺愚蠢的。

生7: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面的四种意见大加赞赏。

【反思】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开放性思维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在于对问题本身的深化与提升,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前三种意见反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而后面的几种“创新”意见已经越来越脱离文本承载的教育价值了,而教师却没有及时地进行评价与引导。一篇课文有公认的价值取向,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的基本材料,如果教师在肯定文本“动手动脑、实践创造”价值取向的同时,再让孩子发散思维,如让孩子说说“乌鸦要喝水还有别的办法吗”,教学效果会好得多。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探究。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现象三】所谓的“感悟——体验式”教学

一位教师执教《雪儿》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然后教师发问“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而后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课文的第二、第三段,直至最后。

【反思】

感悟和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语文教师使用极多的两个词语。然而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感悟与体验,很多教师缺少细致的研究和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极易走向形式化与简单化。没有重点、面面俱到的处处体验也是不可取的。文本的价值总是有些共性的、传统的、经典的东西为人类所共有,如小说中的重点人物、精彩情节、主要事件,需要教师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感受与分享。读了一句话就要说说体验,读了一段话就要谈谈感悟,势必导致泛滥与流于形式,给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让我们静下心来用冷静、理性的目光关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不难发现那些肤浅、浮躁、随意、放任甚至是急功近利的恶疾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了课堂原本健康有力的机体。语文教师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明确语文教学的根基就是听说读写,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对文本语言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和感悟,离不开听说读写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训练,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周益民.步入诗意的丛林.长春出版社,2005(7)

[3]周庆元.做专业的教师.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8)

[4]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5]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提高作文批改有效性的探索 下一篇:初中语文综合性探究学习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