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时间:2022-08-13 02:52:39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摘要 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随着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和人们对环境破坏和资源利用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渐形成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本文应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0、2005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参照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当量因子和新疆布尔津县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确定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了估算和比较。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是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25年间土地利用总体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面积在减少,草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略有增加;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0年的37.289亿元减少至2005年的36.351亿元,有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的减少是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主要由林地、草地和水域提供的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等单项功能服务价值均呈现不同程度地减少,说明保护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已受到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趋向退化。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11-0146-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11.02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们从生态系统获取的效益,包含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效益。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现代文明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维持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土地利用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的直接方式,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结构的变化将引起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种类和强度。因此,正确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科学把握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生态学以及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国内学者从不同尺度对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测评[1-4],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自然保护区背景下的生态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研究较为鲜见。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资源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复杂,自然景观优美,已被列为5个具有全国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5],其生态系统对于新疆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环境资源型和资源经济型开发,旅游开发已经对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6],面临着诸多环境压力问题。为此,本文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0、200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数据为基础,在参考研究成果基础上,修订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系数,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评估,了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民族乡,北邻俄罗斯,东连蒙古国,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86°45′-88°11′,北纬48°23′-49°11′,面积为2 201.62 km 2。保护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一年中春秋相连,夏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约为-1℃,年均降水量1 180.7 mm。保护区水资源丰富,河湖水网密布,现代冰川发育完全,是我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分布区。区内共有植物83科298属798种,珍稀野生脊椎动物27目55科160种,被国内外众多著名专家称为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寒温带植物基因库。喀纳斯景观组合奇异,生态系统独特,集高山雪峰、冰川、冻土、河流、湖泊、森林、草原、湿地等各种自然景观于一地,是新疆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土地利用数据是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0年7月和2005年7月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在目视解译过程中,以保护区1∶100 000地形图为参考,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林地、草地、湖泊、农村用地、冰川和永久积雪(简称冰雪地)、裸岩石砾地、其他七类,其中林地包含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草地包含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

2.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K)可以定量描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状况[7],其计算公式为:

K=Ub-UaUa 1T×100%

式中,K为研究区某一种土地利用动态度;Ua、Ub为研究期初、研究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长,设定为年。

2.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Costanza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只是全球范围的一个均值,当其应用到区域尺度上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较大的误差[2]。中国谢高地[8]等在Costanza[9]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当量,为采用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创造了条件,并被认为具有可行性[10]。

2.3.1 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服务功能价值

Ea=17∑ni=1mipiqiM(i=1,2...n)

式中,Ea为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食物生产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元/hm 2);i为作物种类;pi为第i种粮食作物价格(元/t);qi为第i种粮食作物单产(t/hm 2);mi为第i种粮食作物面积(hm 2);M为n种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hm 2);考虑在没有人力投入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经济价值是现有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经济价值的1/7。

2.3.2 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

VCij=eij•Ea (i=1,…,9,j=1,…,n)

式中,VCij为第j种土地第i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单价(元/hm 2);eij为第j种土地第i种生态服务功能相对于农田提供生态服务单价的当量因子;i为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类型;j为土地利用类型。

2.3.3 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

ESV=∑9i=1∑5j=1Eij•Aj

式中,ESV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元);Eij为第j种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第i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单位价值(元/hm 2.a);Aj为第j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hm 2);i为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类型;j为土地利用类型。

由于保护区内农村用地多为当地图瓦居民住宅,将其对应为建设用地。根据Costanza等的估算方法,居民地、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为0,故不估算建设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

2.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系数修正

由于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与生物量有关[8],所以简单地采用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进行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忽略质量因素对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影响是不合适的。为此,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林地、草地、荒漠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修订,确定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的价值系数(见表1)。

2.4.1 单位面积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确定

受资料限制,并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选取1999年、2005年布尔津县农田粮食作物作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的基本依据。布尔津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和豆类,根据统计资料和相关文献[11-13],计算得到1999年、2005年布尔津县农田提供食物生产服务的单价分别为765.940 7元/hm 2、957.589 5元/hm 2,取平均值861.765 1元/hm 2作为布尔津县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食物生产服务价值。

2.4.2 通过生物量因子修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单价

(1)林地。各种不同林地类型生物量高低及分布地段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生态服务价值,根据方精云等[14]、何浩等[15]、李海涛等[16]的研究成果,推算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疏林地、灌木林地的服务价值单价按有林地的0.584 7系数进行修正。

(2)草地。根据叶茂等[17]、刘兴元等[18]研究成果,得出新疆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为123.1701US$/(hm 2•a)(美元汇率按7.6计)。本文选取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方法作为评价内容,而Costanza、谢高地划分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稍有差异,根据谢高地解释[8],可以确定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九项服务功能价值系数。其中,食物生产为31.58元/(hm 2•a)、原材料生产为0.52元/(hm 2•a)、气体调节为4.09元/(hm 2•a)、气候调节为1.56元/(hm 2•a)、水文调节为16.24元/(hm 2•a)、废物处理为21.29元/(hm 2•a)、保持土壤为14.73元/(hm 2•a)、生物多样性维持为25.05元/(hm 2•a)、提供美学景观为8.11元/(hm 2•a)。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大小决定于各草地类型生物量高低及分布地段不同[17],借鉴相关研究成果[3,19],按照草地覆盖度等级划分情况进行修订,高、中、低覆盖草地分别按1.3、1.0、0.7系数修正,其价值系数取值分别为1 216.920 6元/(hm 2•a)、936.092 8元/(hm 2•a)、655.264 9元/(hm 2•a)。

(3)荒漠。

荒漠生态系统在Costanza的评价体系中缺失,谢高地等[8]将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0.4调整至1.39。冰川和永久冰雪在Costanza体系中未被赋值,谢高地也未对其进行评价。但是,在干旱地区,冰川是绝大多数河流的源头,具有明显的水源涵养功能。为此,将裸岩石砾地、冰川和永久积雪、其它均归为荒漠生态系统,赋予荒漠的当量因子。

2.5 敏感度指数分析

相关研究[20-21]借用敏感性指数(CS)以确定ESV随时间变化对VC变化的依赖程度。若CS>l,表明ESV对VC是敏感的,富有弹性;若CS

CS=((ESVm-ESVn)/ESVn)(VCmj-VCnj/VCnj)

式中,CS为敏感性指数;n、m为初始价值和生态价值系数调整以后的价值;ESV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元);VC为第j种土地的初始生态服务价值和系数调整后价值;j为土地利用类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草地所占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5%以上,其次为林地,接近30%,冰雪地面积最少,不到0.1%,可知林地和草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980-2005年间,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和荒漠面积也略有增加。其中,高覆盖度草地减少的面积最多,为10 603 hm 2,低覆盖度草地增加最多,为6 323 hm 2,变化面积分别占总变化面积的30.583%和18.237%。有林地减少面积和中覆盖度增加面积分别占变化面积的17.526%、14.227%,主要缘于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林地、草地等被建设用地占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保护区自1999年旅游开发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T值取8。在所有增加的地类中,疏林地的增加速度最快,土地利用动态度为3.005%,低覆盖度草地和灌木林地的增长速率较大,动态度在1.787%-1.460%间;在减少的地类中,高覆盖度草地下降速度最快,为1.223%,农村用地减少次之,动态度为1.209%(见表2)。

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3.2.1 价值总量变化分析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 728 887.446万元,2005年为363 505.914万元,25年间减少了9 381.532万元,减少幅度为2.516%。从生态服务价值构成来看,有林地所产生的生态价值最高,生态贡献率越过71%。草地因生态价值系数相对较低,其生态贡献率不到6%。水域因其生态价值系数较高。面积虽在1%左右波动,其生态贡献率却在6%波动;从各种土地类型的生态价值变化上看,25年间,天然有林地、高覆盖度草地、冰川和永久积雪地生态服务价值呈现递减,而灌木林地、疏林地、中低覆盖度草地、湖泊、裸岩石砾地和其它地的生态服务价值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加呈现缓慢增多态势;

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对总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来看,各地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占变化面积总绝对值最高30.588%的高覆盖度草地,其减少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 290.288万元,仅占变化价值总绝对值的5.660%;占变化面积总绝对值17.526%的有林地,其损失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4 723.870万元,却占变化价值总绝对值的64.584%;而占变化面积总绝对值不到10%的疏林地,其增加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为4 422.692万元,占变化价值总绝对值的19.399%;值得注意的是,水域只占变化面积总绝对值的0.401%,其减少的生态服务价值占了变化价值总绝对值的2.381%,反映出水域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较大(见表3)。因此,从对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变化的贡献率来看,天然有林地的变化具有最大的负贡献率,而疏林地的增加对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有积极影响。尽管灌木林地、中低覆盖度草地、水域等的面积增加使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6 708.246万元,但由于天然有林地、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所损失的生态服务价值在抵消了上述土地面积增多所增加的生态价值外,还使生态服务价值净减少了9 381.532万元。上述数据表明,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是不断趋向退化的,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与旅游开发的毁林、毁草建设,超载过牧和人口数量增加迅速等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3.2.2 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变化

由表4可知,在喀斯自然保护区评价的九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按生态服务价值量的大小排序,依次为: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气体调节>保持土壤>气候调节>原材料生产>废物处理>提供美学景象>食物生产。这正反映了保护区生态系统构成的基本特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特征;1980-2005年间,保护区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1980-2005年间,保护区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生物多样性维持、气体调节、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价值减幅明显,主要缘于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较低的灌木林、中低覆盖度草地和荒漠地面积的增加所增加的服务价值在数量上不足以弥补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较高的有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造成的服务价值的降低。由于生物多样性维持、气体调节、保持土壤、水文调节等功能主要由林地、草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提供,在过去的25年间,林地、草地、水域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后,必然导致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

3.3 敏感性分析

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各类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CS均小于<1,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草地、水域和荒漠。1980-2005年,仅有林地生态价值的敏感性指数呈降低趋势,表明随着生态类型面积的减少,其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将有所降低;反之,草地、水域和荒漠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CS呈微弱增高趋势,说明随着生态类型面积的增加,其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将有所增强。总体来说,CS值最高为0.843 2-0.848 1,说明当林地的生态价值系数增加1%时,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仅增加0.843 2%-0.848 1%(见表5)。这表明,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VC是缺乏弹性的,其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从侧面也反映了本研究所采用的修正后的价值系数具有合理性,采用其计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情况是合适的。

4 结论与讨论

采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两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数据,结合修正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估算了保护区1980-200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表明:

(1)林地、草地是保护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5年间,保护区林地面积减少了2 546.840 hm 2,草地、水域、建设用地、荒漠地面积微有增加;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疏林地的增加速度最快,为3.005%,高覆盖度草地减少速度最快,为1.223%。

(2)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3 728 887.446万元减少至2005年的363 505.914万元,减少了9 381.532万元,有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面积的减少是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中,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气体调节、保持土壤和气候调节功能价值均呈现较明显的减少。

(3)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系数修正的合适性,本文对生态价值的敏感性指数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于生态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由此说明是缺乏弹性的,其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

(4)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的生态总量及质量的变化。本文定量表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引起变化的原因,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引起变化原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树立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坚持生态系统途径,强化林地的改良和保育、草地的保护和恢复,为实现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勇,曾向阳.基于LUCC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7):1780-1783. [Chen Yong,Zeng Xiangyang.Study on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Based on LUCC in Daye City[J].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48(7):1780-1783.]

[2]杜会石,南颖,朱卫红.图们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3):671-680.[Du Huishi,Nan Ying,Zhu Weihong.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Study in Tumen River[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10,40(3):671-680.]

[3]吴建寨,李波,张新时,等.天山北坡土地利用/覆被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J].干旱区地理,2007,30(5):729-734.[Wu Jianzhai,Li Bo,Zhang Xinshi,et al.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in the North of Tianshan Mountains[J].Arid Land Geography, 2007,30(5):729-734.]

[4]刘少博,徐立,王小凡,等.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沙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4):72-78.[Liu Shaobo,Xu Li,Wang Xiaofan,et al.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Changsha City[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10,37(4):72-78.]

[5]陈灵芝.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20-21.[Chen Linzhi.Strategies and Situation of th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China [M].Beijing: Science Express, 1993:20-21.]

[6]袁国映,张明,张莉,等.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J].新疆环境保护,2001,23(3):18-20. [Yuan Guoying,Zhang Ming,Zhang Li,et 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Kanas Natural Reserve [J].Xinjia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2001, 23(3):18-20.]

[7]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Wang Xiulan,Bao Yuhai. Study on the Method Land Use Dynamic Change [J].Research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1999, 18(1):81-87.]

[8]谢高地,甄霖,鲁春霞,等.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5):911-913.[Xie Gaodi, Zhen Lin, Lu Chunxia,et al.Expert Knowledge Based Valuation Method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8,23(5):911-913.]

[9]Costanza R,Arge R D,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 Nature, 1997, 387:253-260.

[10]潘耀忠,史培军,朱文泉,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遥感定量测量[J].中国科学:D辑,2004,41(4):375-384. [Pan Yaozhong,Shi Peijun,Zhu Wenquan,et al. 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Assets by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2004, 41(4):375-384.]

[11]吕光辉.中国干旱区西部生态安全-预警及调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5:38.[Lv Guanghui.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Security, Warning and Controlling Research in Arid Land of Western China:A Case Study of Xinjiang[D].Urumqi: Xinjiang University,2005.38.]

[12]白光伟,解翠萍,黎玲,等.2000年新疆主要农产品市场趋势分析[J].农业信息探索,2000,(4):18-20. [Bai Guangwei,Xie Cuiping,Li Ling,et al. Analysis on the Market Trend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e in Xinjiang [J].Explore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2000, (4):18-20.]

[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调查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The Statistic Bureau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The Yearbook of Investigation [M].Beijing: Statistics Express of China, 2006.]

[14]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生态学报,1996,16(5):497-508. [Fang Jingyun,Liu Guohua,Xu Songling.Biomass and Net Produc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China[J].Acta Ecology Sinica,1996,16(5):497-508.]

[15]何浩,潘耀忠,朱文泉,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量[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6):1122-1127.[He Hao,Pan Yaozhong,Zhu Wenquan,et al.Measurement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5,16(6):1122-1127.]

[16]李海涛,许学工,肖笃宁.天山北坡中段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24(5):488-492. [Li Haitao,Xu Xuegong, Xiao Duning.Service Value of Forest Ecosystem at Middle Section on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5, 24(5):488-492.]

[17]叶茂,徐海量,王小平,等.新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初步评价[J].草叶学报,2006,15(5):122-128.[Ye Mao,Xu Hailiang,Wang Xiaoping,et al.An Assessment of the Valua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in Xinjiang[J].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06,15(5):122-128.]

[18]刘兴元,梁天刚,龙瑞军,等.北方牧区草地资源分类经营机制与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报,2009,29(11):5851-5859.[Liu Xingyuan,Liang Tiangang,Long Ruijun,et al.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s for Grassland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Northern China[J]. Acta Ecology Sinica, 2009, 29(11):5851-5859.]

[19]卢远.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效应[D].长春:吉林大学,2005:143-144.[Lu Yuan. Study on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and Ecologic Effects in Western Jilin Province [D].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2005:143-144.]

[20]曹生奎,曹广超,樊启顺.陕西省榆林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1):34-38. [Cao Shengkui,Cao Guangchao,Fan Qishun. Ecosystem Values of Services Changes Research in Yulin Shanxi [J]. Territory and Natural Research, 2005, (1):34-38.]

[21]张少伟,朱青,古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秦皇岛市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3):110-119.[Zhang Shaowei,Zhu Qing,Gu Jie.Response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to Land Use Change:A Case Study of Qinhuangdao City[J].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 24(3):110-119.]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Kanas Natural Reserve

LI Cai1,2 LI Xiao dong1,2 HYMIT Yimit 2

(1.Tourism School,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7,China; 2.College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 Science, Lab of Eco oasis,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system formed gradually based on further understanding about envitonmental destruction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depends essentially on ecosystem and its service sustainability. This paper used Landsat TM image interpretation data in 1980 and 2005 and calculated coefficient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Kanas Natural Reserve which was established on the equivalent factor of the Chinese ecosystem services unit area made by Xie Gaodi,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value of food production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nit area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Buerjin, Xinjiang.By the model of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and the coefficient of sensibility, the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on ESV.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are the main land use types in the natural reserve, and the land use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 The forestland decreased, while the grassland, water area and construction lands increased slightly; the total ESV had decreased from 37.289 billion Yuan (RMB) in 1980 to 36.351 billion Yuan (RMB) in 2005. Moreover, the reduction of forestland and the high coverage grassland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decrease of ESV; the function value of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water and climate regulat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are also in deduction at different degrees, which showed that the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ecosystem function in Kanas Natural Reserve had been affected and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degrading continuously.

Key words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land use; Kanas Natural Reserve

上一篇:吉林省产业系统生态效率评价 下一篇: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