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分析研究

时间:2022-08-13 01:33:41

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分析研究

摘要:马岭河大桥8号塔采用塔梁同步施工,9号塔采用先塔后梁的非同步施工方案。分别对两种施工方案进行了结构分析,从主梁和主塔进行了同步施工和合非同步施工的可行性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阐述了塔梁同步施工主梁和主塔施工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为以后同类斜拉桥桥梁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斜拉桥 塔梁同步施工 施工控制

Abstract: ma linghe bridge 8 the beam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tower tower, 9 of the first tower of the tower is derived.a asynchronous construction plan. Two construction schemes respectively on the structure analysis, from the main girder and the main tower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synchronous niv feasibility study.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girder and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tower beam to the main tower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Bridges after cable-stayed bridg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construction control tower beam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4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况

马岭河特大桥工程是汕昆高速公路贵州境板坝至江底段重要控制性工程,位于贵州省兴义市顶效经济开发区,跨越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大峡谷。全桥跨径组合为:3×50m+4×50m+(155+360+155)m+(40+3×50)m+3×50m。主跨设计为双塔斜拉桥。主桥跨径为:(155+360+155)m。主塔为钻石型结构,高192.075m,上构主梁为“Π”边主梁。设计车速为80km/h,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标准。

主桥结构布置如图所示。

2.塔梁同步施工

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的方法,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国内有黑龙江省绥芬河斜拉桥、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重庆长寿长江公路大桥等少数斜拉桥采用塔梁同步施工,而国外更是鲜见报道。

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安排,马岭河特大桥塔梁同步施工集中在8#主塔上塔柱38-43节段施工未完成期间,主梁第2至第9#节段同时施工,具体施工安排见图。

塔梁同步施工方案通过两次专家会议确定之后,对涉及的技术及相关问题,参建单位群策群力,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了相应的调整。塔梁同步施工方案得以顺利实施。施工期间,无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节约了工期约100天。

研究目的

为了确保主桥在塔梁同步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的范围内,且成桥后的主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结构恒载内力状态接近设计期望,在8#主塔及其上主梁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

通过塔梁同步施工过程的数据采集和优化控制,在施工中逐步做到把握现在,预估未来,避免施工差错,尽可能减少索力调整工作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

结果对比

采用桥梁结构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建立模型,按照前面施工安排所确定的塔梁同步施工程序,以及设计图纸所提供的基本参数,对塔梁同步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

同步施工影响索力比较表(kN) 表1

同步施工影响主梁应力结果表(MPa)表2

注:应力截面为各号主梁中间位置。

结论:由计算分析可知,在塔梁同步施工期间,A1~A7、B1~B7斜拉索初张力及成桥索力与非同步施工(即先塔后梁)时相比较,均有较小变化,最大索力影响值不超过±1%,小于张拉控制最大允许误差±2%的要求。主梁应力相对差最大影响为21.43%,但其对应的绝对差值只有0.03MPa;主梁应力绝对差值最大影响为0.11MPa,均影响较小。

结论

通过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在塔梁同步施工过程中,结构应力及线形误差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本项目的分析研究,有效地指导了马岭河特大桥塔梁同步施工,达到了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的预期目标。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