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8-13 01:16:40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情感是中学生作文的根本。现在的中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存在着作文感情缺失的问题,原因主要来自学生自身成长的环境、成长经历,家长、老师引导的失误,应该从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用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有效地表达生活;立足情感沉淀,鼓励学生的真情之作几个方面入手,让中学生作文真正成为对现实生活的深情表达。

关键词:情感缺失;成长经历;关注焦点;;感悟关注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55-01

中学生要把作文写好,不外乎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关于写什么,主要是要用心感受生活,积累写作必需的素材。而当下的中学生作文大多以机械模仿、复制为主要手段来完成,这类作文内容、情感、思想远离现实,让人读之无味,如同嚼蜡。突出特点就是假、空、套,文中无“我”,缺乏真情实感,内容苍白,没有自己的见解。从而导致作文的个性化思想缺失、个性化表达丧失。作文情感是作文的根本,就像清代袁枚所说的那样,“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朽之诗”。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忽略了这个根本,致使学生作文人云亦云,空洞无物,枯燥乏味,行文不畅。现在中学生写作文时感情的缺失,究其原因,笔者浅显地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己成长的环境和经历造成情感缺失

现在的中学生都是90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远离生活;在成长的环境中,缺少对生活的体验。老师的期望值过高,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自身学业负担过重,因此,他们的活动范围小,一心只读圣贤书,脱离现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几乎为零,李白说“哀怨起骚人”,而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对这样单调的生活失去了兴趣,甚至已经产生了厌恶之感。面对“厌恶”的东西,逃避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在它身上找到乐趣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对丰富多彩生活的切身感受,没有感情源泉作为动力,如何让他们来写“生活”?于是,当老师要求他们写生活中人和事时,他们只有表达最平庸的大众化的东西,那就是作文选上的东西。考试时,不管拿到什么题目,许多学生总要把自己平时写得较为流畅的作文默写上去,或把作文选上背来的作文默写上去。

二、家长的错误引导忽略了学生的作文情感

所有的家长都想让孩子作文在考试中得高分,但很多家长却不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走出家门体验生活,警告孩子与同学少来往,少做家务事,一心学习。他们把除课本以外的文学书籍称为“闲书”、禁止孩子去阅读,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做几条习题多背几首诗来得更稳妥。没有大量的阅读作铺垫,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为抓手,没有理性的思考为积淀,没有文化的内涵为承载,学生是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的。

三、老师关注写作技巧而非写作内容

在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强调会写作文的“会写”,落在作文上第一步就教学生会运用语言,写出的句子合乎语法,没有语病,然后要求丰富生动,这如同学木匠会用斧凿钻刨一样。第二步告诉学生会按文章的体式安排篇章段落,即合文体,会结构,这就如学木匠做出部件而后能组装成家具,所以我们就用教木工的方法来教作文,而忽视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所以很多同学都是“为文造情”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空洞无力。

鉴于上述原因,改变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

1.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用我手写我心

要想使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让言之有物,物在哪里?答曰:在生活中,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课本,只要对生活有所感悟,就能写出好文章。中学生随着生理的发育,大脑机能的渐趋完善,情感和情绪的内容,形式都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常常对自己喜爱的对象和活动表现出狂热,对自己心服的人或关心自己的人表露出欣赏和感激;对学习、工作的成就自我欣赏,为失败而苦恼或忧伤;触景生情,向往美好的生活,对人世间的不平表示愤慨等等。中学生如果把这些情感在文章中表达出来,那么,就不怕写不出感人的文章。

2.鼓励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有效地表达生活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际遇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记住每一次欢笑、每一次哭泣、每一次心悸,每一次感动,让生活的源泉常在心中流淌。

3.立足情感沉淀,鼓励学生的真情之作,展示真性情

要加大情感沉淀、思想砥砺的力度,平时用周记、读评式摘抄等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题材分门别类“专题化”,“专攻化”,学生日久积淀内化,感兴趣的题材熟悉了,便能信手拈来,文思泉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真情之作予以肯定,有利于学生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特级教师于漪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在作文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她认为学生“平常要多接触多学习美好的事物,明辨生活中的是与非、真与伪、美与丑,孜孜以求地追求为类宏伟的目标—为解放全为类而斗争,才能使健康高尚的感情在胸中激荡。”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问题,离现实生活的误区,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一定能有所改善,学生一定能写出骨血丰满、思想深刻,富有灵气之作,我们也一定能感受到中学生作文从稚涩走向丰盈,从外在走向内在,从局限走向无限,感受到生活的深情表达。

参考文献

[1]雷冬梅.从命题“生活化”到作文“生活化”有多远?[J].语文教学通讯,2010:46-47.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60.

[3]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3.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03.

上一篇:以中职教育观念为出发点 发展我国中职教育的探... 下一篇: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