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妮,画桃画李画小囡

时间:2022-08-13 12:44:21

闫妮十年前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元元生活。如今,16岁的元元已经前往美国读书,闫妮终于可以稍微喘口气,歇一下了。

说起一个人带女儿的十年生活,在闫妮看来,这是一段轻松有趣愉悦的日子。因为一个与女儿的共同爱好,本该是灰色的单身妈妈生活骤然变成了彩色。

绘画重启了生活

离婚时,元元6岁,对于父母的离异还缺乏认知。她刚参加绘画兴趣班不久,正是对新爱好格外热衷的阶段。

为了舒缓低落的情绪,闫妮带着元元去潍坊看风筝,结果母女俩都被一只叫龙头蜈蚣的大型风筝吸引了,那龙头有一种雕塑作品的厚重与线条感,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它是制作起来最复杂的风筝,仅仅用颜料上色勾描就足有12道工序,需耗时半个月。

离开潍坊前,闫妮忍不住买了一个小型的龙头蜈蚣半成品,篮球那么大,竹架和绢帛都已经粘贴到位,没有上色,附有详细的上色工艺过程说明书,提供给美术爱好者带回家完成。

母女俩于是有了打发时间的好玩具,先白色,再黄色,再淡红,再粉红,再大红,再深红……按照流程将水彩一层层铺叠上去,慢慢的,呆板生硬的龙头就有了云纹造就的深邃感、层次感,红脸金角蓝须赭眼绿鳞……差不多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完工了,虽然个头不大,那种威仪和霸气却呼之欲出。

龙头后面接上组装好的蜈蚣身,带到公园放飞,足有5米多长的风筝顿时成了天空中的焦点。

看了闫妮手机中放风筝的照片后,朋友纷纷索要龙头蜈蚣。闫妮觉得这倒是个跟女儿一起作画的好机会,来者不拒地应下来,网购了一批半成品,家庭画室就此开始忙碌。

在轻薄的绢帛上作画,必须凝神屏气,按照轮廓,先用黑色油彩划分区域,再用不同颜色由浅至深地逐层填色。一个不小心,颜色跑出了边框,或者画笔捅穿了绢帛,这个龙头就算废了。

可跟女儿一人负责一边地慢慢画下来,闫妮惊喜地发现,提笔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慢慢有了点儿稳如磐石的味道,眼神所至画笔所到,有种心手合一的感觉、行云流水的风范。

但很明显的是,闫妮似乎不是元元的对手,无论速度还是质量。当妈的不如女儿,似乎有点说不过去,闫妮决定补补课。她没去接受什么专业美术辅导,走了自学的道路,买了些基本的入门画技书籍,得空了就翻翻。

边看边学自我摸索,素描书还没看上20页,6H直到8B的全型号铅笔就都准备到位了,也没按书上推介的先静物再景物再人物的循序渐进来,对着墙上一张自己的照片就下了笔。

自画像那阵儿,闫妮觉得每晚的时光过得很有情调,金属画架支着,上面固定的是上好的大千素描纸,音响里低低播放着渔舟唱晚之类的古典音乐,茶几上一杯热气氤氲的君山银针,底下还燃着一盘六和出品的檀香。

可惜的是,当闫妮踌躇满志,带着第一张素描作品给朋友们开眼时,姚晨特惊喜地夸她:“你啥时候给我画了一张像?”闫妮还没接腔,倪虹洁瞅了一眼:“这哪儿是你,明明是我。”

绘画是一门语言

闫妮最终也没敢承认这幅作品是自画像,她觉得,自己好像过于急躁了一点。

不过,她很快重拾信心。那年年底,闫妮带着女儿去塞班岛旅游,住进酒店后,发现房间没有可以给手机充电的插线板。她的英语不错,但插线板这个单词生僻,不会说。

元元灵机一动,拿起房间的便签纸画了起来,5分钟后,逼真的插线板跃然纸上。闫妮拿着这张纸去找服务生,指手画脚一番。

再以后,就一帆风顺了。在阿拉斯加巴罗市可以观赏北极熊的小宾馆里,闫妮和女儿用一支铅笔,向连英语都听不懂的当地服务生画来了一卷厕纸。在德国住在树上、可以零距离与白鹳为邻的白鹳村,她为自己画了一盘缤纷的水果沙拉。在法国拉菲古堡附近的农家,她画了一串用来酿造红酒的赤霞珠葡萄……

不识字的人或许有,看不懂画的人却不存在,想要什么,直截了当地画出来。只要不走抽象派路线,对方马上心领神会。这种用绘画交流的方式,让元元特别有成就感,也让闫妮觉得:绘画,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语言,一门可以通行全球畅通无阻的语言。

闫妮的美术自学过程,与元元的兴趣班培训保持了同步。元元的素描培训结束后,闫妮也开始尝试油画。家里有一组她以前拍的写真,因为是早几年的作品,服装首饰妆容看来都显得过时。重拍吧,人没有当年那股年轻的味道了;不拍吧,老照片挂着总觉得有些缺憾。

那就画吧,母女俩对着照片艺术再创作。红色西装out了,就换成永不落伍的白色;水钻皇冠已经泛滥,就走环保路线,换成青翠欲滴的橄榄枝头冠;胸前的硕大红宝石吊坠太拙劣,就改成泰坦尼克号里的“海洋之心”;笑得太灿烂暴露了眼角皱纹,就用画笔抚平一下……

那是一段美好的日子,母女俩凑在一起,为了一个小小细节争论不休,达成共识后,再精心描绘细细勾勒。

第一幅画作竣工后,闫妮把画放进相框挂回墙上,来宾们啧啧称奇。元元得了极大鼓励,再接再厉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把家里六幅闫妮写真照换成了油画。

沙溢结婚时,闫妮送上了一份特别大礼。她跟元元合作画了一幅与真人等身的油画,画中朝阳初生,海面上一只张开的贝壳,贝壳中诞生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乍看上去就是阿芙洛狄忒诞生的仿作,只是,那脸蛋变成了新娘子胡可的模样。

这幅画被蒙上了遮幔,请人小心翼翼地搬到婚礼现场。在新人倒香槟时抬上礼台,一拉后面活扣的绳子,遮幔滑落,来宾全惊呼起来,胡可更是开心得无以复加。

绘画是搞怪的活儿

姚晨说闫妮厚此薄彼,闫妮说保证一碗水端平,一定也给她画一个。不过,她送给姚晨的画作载体比较特殊,是姚晨家的狗。姚晨的心头肉是一只纯白的松狮狗,肥肥的,憨态可掬。闫妮找了个理由把狗带到了自家,然后她负责安抚狗,元元负责干活儿。用无毒的黑色丙烯涂料给松狮画了两个黑眼圈、两只黑耳朵,最后再画了一件黑色马甲。速干之后,纯白的松狮乍看上去跟熊猫毫无二致。

抱着这头“熊猫”,姚晨先是一声惊喜的惊呼,仔细打量后,又是一声哀怨的叹气。随后一个多月,姚晨没出门遛过狗。

家里的大多数画作,还是母女俩互相画来画去,只不过,正经画的时候少,搞怪的时候多。比方闫妮在家午休,元元会偷偷摸摸,在她额头画个美少女战士的月亮图案。如果闫妮起床后赶急赶忙出门,顶着个“代表月亮惩罚你”,马上回头率百分百。

再比如,元元如果睡得太香,睡姿不雅的话,闫妮会马上掏出画笔,把睡相惟妙惟肖地复制下来,四仰八叉、蹬被子抢枕头、长发蒙面的画面活生生跃然纸上。

也有正经的时候,比方母亲节,正是穿T恤的季节。元元会提前准备好两件白色全素T恤,用丙烯颜料在上面作画。闫妮那件胸前画一朵花,元元那件画了一粒大米,下边是一模一样的三个字――花生米。穿起来,走出去,就是独一无二的亲子衫。

因为有这一技之长,她们家也别有韵致。装新房时,墙面只算半成品,刮完腻子四白落地而已。别的工程全部完工后,母女俩背着画包进去,做后期收尾工作。根据商议的结果:开门正对的玄关屏风上是一幅钟馗,用来镇宅;电视墙上着墨不多,用很嫩的绿色勾描了一棵菩提;卧室比较西化,以圣光为主题,里面点缀金甲虫、钟楼、教堂;书房则老老实实画上了岁寒三友……母女俩分配了任务,在各自的责任区挥斥方遒,意气风发。

元元小学毕业后,闫妮将她送到了美国,虽然分居两地,但画画儿的共同爱好却没消泯。

闫妮曾买过一条黄色的裙子,颜色太嫩,基本没穿过。临近元元生日时,闫妮使用了撞色理念,用与黄色近似的金色勾描了一幅龙凤呈祥的图案。在室内看这条裙子,只是简单的黄色,到了阳光下,隐藏在底色中的金色图案便跃然而出,且随着光线变化若隐若现――这条裙子被寄到美国,作为元元的生日礼物,成了她的爱物。

元元放假回国时,回报了一个大大惊喜。她用黄黑两色在闫妮的白色奔驰越野车上画出了黑黄相间的条纹,车灯是眼睛,行李箱盖上还画了条尾巴,越野车摇身变成了趴伏在地上的老虎,霸气得绝无仅有。

母女俩很少坐下来正儿八经交流倾诉,因为没必要,有时只需一个眼神,一张信手涂鸦的小纸片,就能让她们明白当下的生活很幸福。单亲妈妈,一支笔,无需赘言,就能与女儿和谐相处,这是一种艺术。(经作者授权,本刊严正声明:本文严禁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上一篇:且成长且珍惜 下一篇:语言小游戏,激活“诗人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