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序

时间:2022-08-13 08:48:12

《张岂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序

我的职业是在大学教书,平时也有一些社会活动,这大都是学术交流一类的事情,如参加学术研讨会,或是给青年学子们就我比较熟悉的问题谈些看法。我每次参加这类活动,事前都做准备,写有发言稿或讲演稿。当然,对于这些并非机械使用,而是视具体情况有所增减。日积月累,我做这些工作有了意外的收获,就是有时我自以为熟悉的问题,在我写发言稿、讲演稿的时候,会感到自己并不熟悉,于是重新读书、思考,直到弄懂为止。自己有了提高,兴趣也就增长起来。

我还体会到,用文字表述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用语言与同行们及学生们面对面地交流,这是不同的两回事。在书房里写成的研究性文字,印刷出来成为“论文”或“文章”,不论别人是否接受,总算是自己的一份研究“成果”。可是,面对同行和学生,用语言去表达某种观点,从别人的反映里会很快检测出:有时自认为不错的“成果”,别人未必都能接受,这说明自己的研究或表述尚不够成熟,需要继续努力。

我比较喜欢用语言与同行及学生们交流。像我这样长期研究人文学术的学人来说,有时难免感到心境的寂寞,这是老年人的通病吧。排除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和人交流,多给自己压担子。比如,自撰的一份讲演稿,也许会在不同场合讲两三次,但并非都是照本宣科,而是有不少的增补和删削。我有记日记的习惯,在日记中我对自己学术讲演的反省极多,我称之为“自我教育”,这对于一位人文学科的教师、特别是老年教师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陕西省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向我组稿,“文艺”我没有研究过,写不出书来。编辑说,不必拘泥于文艺创作之类的专业性研究,可从比较开阔的视野去选择书题,于是就有了将自己的讲演稿选出一些,加以整理出版的念头。在我的学生陈战峰副教授、夏绍熙博士的协助下,终于编成了《张岂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小书。文字与图片加起来,不超过20万字,这样也许更加方便读者阅读。我期待着读者朋友们对这本小书的指正。

2011年12月11日于西安市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上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童话 下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