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人新媒介素养的培养对策

时间:2022-08-13 08:15:43

传统媒体人新媒介素养的培养对策

摘 要: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指传统媒体人认识、运用新媒体及选择、解读、使用新媒体信息的能力。传统媒体人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自身使用新媒体和新媒体信息的能力不足等原因,新媒介素养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新媒体素养的培养对传统媒体人来说十分必要,可从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选择新媒体信息的精准度、解读及运用新媒体信息的水平和能力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传统媒体人;媒介素养;新媒介素养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人基于传统媒体的媒介素养开始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人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新媒体,如何恰到好处地分析、解读、利用新媒体信息成为传统媒体人需要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新媒介素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章在借鉴前人关于“媒介素养”概念的基础上,对“新媒介素养”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尝试提出传统媒体人新媒介素养的培养对策。

一、媒介素养与新媒介素养

在20世纪末90年代初“媒介素养”作为舶来品,深受业内学者的关注,21世纪之初随着新媒介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介素养”又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

(一)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一词最早起源于英国,英国学者李维斯和汤普森发表了关于媒介素养方面的开山之作,之后这一概念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得到完善和进一步发展。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大众媒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媒介素养的研究。国内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最具代表性的论述当属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楚新的观点,他认为媒介素养“也就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1]“媒介素养”着重强调的是人们获取、解读、使用、驾驭信息的能力。

(二)新媒介素养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带来的是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巨大革命,当然媒介素养的内涵也会随着传播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不停地发生变化。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开始向新媒体时代的“新媒介素养”迈进,“新媒介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由于新媒介素养涉及到媒体人和观众、用户等多方在运用新媒体时表现出来的素养,因此笔者认为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就是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平台的工作人员,认识、使用新媒体以及报道新媒体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的媒介素养,即传统媒体人认识、运用新媒体及选择、解读、使用新媒体信息的能力。

二、传统媒体人新媒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作为信息传播过程的“守门人”、“把关人”,传统媒体人的媒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的选择、传播和接收,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媒体公信力;传统媒体人媒介素养的高低,还会影响到自身素质和媒介形象,更会影响到公民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会从整体上影响到国家形象和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因此,在媒介生态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培养、提升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具有塑造国家形象、展现民主化进程、造福千秋万代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微信、微博客户端的出现,手机媒体的流行,打破了传统媒体人对信息的垄断。在这个人人可以成为传播者的今天,接触信息、信息、对信息进行解读和评论,新媒介几乎为普通民众和媒体人创造了相同的机会和提供了同等的权利,缩短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差距,传者和受者之间是相互开放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传统媒体人新媒介素养的要求。如何识别新媒体信息的真伪,如何客观公正的进行信息的报道,如何更加有效的使用新媒体,这些都是摆在传统媒体人面前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媒体人新媒介素养的培养对策

(一)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1.学会借助新媒体丰富报道形式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报道从单一的文字报道过渡到“图文并茂”甚至是“看图说话”的读图时代。新媒体技术丰富了传统媒体人的报道形式,例如新闻报道可以从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各个方面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展示,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观众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新闻资讯,而且更是媒体“内容、技术为王”的集中体现。因此,传统媒体人随着技术的发展,应不断提高自己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改善思维模式,熟练掌握视频编辑、剪辑能力,同时,还应提高大数据时代的制图和读图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媒介环境,并为维护和提高媒体的公信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学会借助新媒体塑造媒体形象和媒体人形象

新媒体不仅丰富了传统媒体人进行报道的途径和手段,更是借机提升传统媒体人和传统媒体形象的平台。综观大大小小的电视台、报社,都有自己专属的微博、微信客户端。在形式方面,官方微博通过微博风格的制定、主页的设计来树立媒体的自身形象;在内容层面,微博微信不仅可以时时更新传统媒体的信息,吸引更多的用户通过不同的途径关注传统媒体信息,而且通过精心设计的话题,拉近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同时,新媒体是展示传统媒体人自我形象的窗口。因此,媒体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互动、交流的特点,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和维护。

(二)提高选择新媒体信息的精准度

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加剧了传统媒体人鉴别、选择信息的难度。提高传统媒体人在选择新媒体信息方面的能力是真正实现媒介素养提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选择的新媒体信息出现问题,那么对这个信息的相关解读和具体运用都会产生连锁反应。因此,提高传统媒体人选择新媒体信息的精准度变得刻不容缓。

1.不断学习,时刻保持质疑精神

不断学习,时刻保持质疑的精神,是精准的选择新媒体信息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作为“把关人”,需要通过及时充电、不断学习来应对新媒介环境的瞬息万变,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提高媒体人选择新媒体信息的精准度。传统媒体人除了要积累采访、报道等方面的传统经验外,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专业学习,积累更多的专业性知识;传统媒体人也需要在采、写、编、评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全媒体时代,言论的表达更加自由,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化,信息的构成更加碎片化,面对复杂的信息,传统媒体人需要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要时刻保持一种理性、质疑的精神,理性的对待各种信息并有效地筛选真实、客观的信息。

2.协助受众获取信息

协助受众获取信息,也有利于提高传统媒体人自身把握、选择新媒体信息的精准度。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呈现在受众和传统媒体人面前,使受众理解、选择、接受信息的难度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人需要及时、有效的协助受众完成信息的获取,并通过相应的媒体报道,使受众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以满足不同观众的信息需求,帮助受众完成新媒体信息的选择其实是也是媒体人自己选择新媒体信息的表现。例如,在“8点20分发”\+①微博事件爆出之后,网民引发了一场对微博大V的口水战,对大V们的权威性产生了质疑。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央视新闻频道准确把握了网民的收视心里,并根据网络信息进行追本溯源,展开对微博大V的深度报道,其中就包括微博达人、常客“薛蛮子”。这是传统媒体人为观众解疑答惑的具体表现,也是媒体人正确选择新媒体信息的表现。

(三)提高解读、运用新媒体信息的水平和能力

在提高传统媒体人精准的选择新媒体信息的基础上,正确解读、合理运用新媒体信息是真正提高媒体人新媒介素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解读新媒体信息的水平和能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传统媒体人要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核查信息的真伪,是新闻真实性的重要保障,也是信息解读的第一步。比如,在年初发生的马航失联客机事件,全球各大媒体对这个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由于这个事件的特殊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势必会在新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新闻事件的相关报道中,也存在诸多不实报道,各大媒体在各种海量的新媒体信息面前仍然会“集体躺枪”。因此,受过专业训练的传统媒体人应该充分发挥信息的验证者和过滤者的角色,首先要验证信息的来源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然后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逻辑推理、技术查证等,对信息进行充分的辨别。

2.全方位提高运用新媒体信息的能力

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的推动下,各种媒介的交互和融合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传统媒体人需要立足于自己传统的媒介,并借鉴新媒介的传播力量和特点,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把自己塑造成集采、写、编、评等各种技能于一身的新时代的媒体人。另一方面,作为“把关人”和“引领者”,传统媒体的媒体人,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千万不能把传统媒体上不能言的无奈通过新媒体途径进行发泄,更不能对新媒体上的信息尤其是涉及到别人隐私的信息不加甄别的进行报道。在传统媒体人眼里,不应该只有事实本身,还应该有对人的情感观照。

五、结语

新媒介素养是在传统媒介素养的0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传统素养的继承和发展。传统媒体人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媒介素养,学会合理的使用新媒体,并让新媒体为塑造媒体和媒体人的形象服务。传统媒体人新媒介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才能真正发挥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注释]

①2013年央视3・15晚会制造的一条网络流行语。事发前晚晚会播出过程中,何润东突然以“#315在行动#”为标签在微博上指责苹果手机,但在内容的结尾竟出现一句“大概8点20分发”,此举立即被网友质疑是为央视3・15晚会当“托”。后因何润东否认自己所发并报警,引发系列口水战。

[参考文献]

[1]黄楚新,.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的媒介素养[J].青年记者,2014(4):11-12.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4)

上一篇:基层妇幼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美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