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3 06:33:11

刍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 要: 高中教学课程体系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从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及提高学生兴趣等方面对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措施

高中物理知识高度凝集了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学结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首要工作。高中物理教学应从实际出发,丰富教学方式与方法,注重物理实验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

1.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物理教学多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物理教师采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目的在于提高物理考试成绩,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而是机械地对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低下,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物理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较低。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物理教学应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开放式探索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物理教学准备阶段充分了解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心理状况及学习能力水平,对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单一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应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新奇有趣并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例如重力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疑问: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哪个铁球会先落地呢?在作用力教学过程中,提出著名的比萨斜塔,引导学生思考比萨斜塔为什么倾斜却不会倒塌?通过对这些实验或现象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及好奇心,揭示实验结果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随后利用物理原理解释现象,引出物理知识点,使学生在研究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该知识点。这样不仅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能逐渐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研究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解释及例题的演示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接受并掌握物理知识点,同时容易造成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探究能力及学习能力,物理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方法,采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例如,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手段可以将物理知识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整体知识点一目了然,便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对于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点,教师的单纯讲解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知识点的原理、变化过程及结果清晰生动地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多媒体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兴趣,有利于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树立学生自信心

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相比,增加了知识点难度与学习深度,学生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习难度大而学习兴趣降低或成绩下降,严重影响到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信心。学生在生活经历、心理素质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物理知识基础、物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具有的优点进行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改进,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不能单一地以物理成绩定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而应综合学生在课堂中的精神状态与活跃程度,在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消除对物理知识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

4.增强物理实践

传统的物理教学单纯是为了迎合应试教育,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成绩定好坏,忽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真正掌握程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增加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物理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物理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生过程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点,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电磁感应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演示实验,鼓励学生选择不同实验材料并动手实验,以研究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及原理。

图1 电磁感应实验原理

首先将导体线圈放到两级中间,按照逆时针转动并观察小灯是否发亮,其次按照顺时针进行线圈转动。在比较后将线圈材料进行更换,将原来的铁线换为铜线,以同样的转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做出总结。通过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强度的电磁现象,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发生原理与条件,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森.谈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7):31-32.

[2]罗德富.浅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1(6):65-66.

[3]冯均政.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1(28):74-75.

上一篇:幼儿教育类软件的界面设计 下一篇:初中物理的 “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