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城花馍品种及文化内涵

时间:2022-08-13 02:53:14

论韩城花馍品种及文化内涵

摘 要:韩城花馍是韩城面塑的代表,品种繁多,可分为年节花馍、结婚花馍、老人(儿童)花馍、节令花馍等。在文化内涵上,表现对上天神灵的崇敬;对繁衍子孙的渴望,对生命的珍视,对人个体的敬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韩城花馍;品种;内涵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78-01

陕西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气息。韩城花馍是韩城面塑的代表,是关中民间妇女以面团的可塑性为基础,结合传统民间工艺创作出来的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造型艺术。使用上等的白面(也称胚面),加水搅拌和成面后,用擀面杖、剪刀、筷子和篦梳之类的工具,点缀有颜色的豆子、包谷粒、大枣之类,通过“揉、捏、搓、掐、剪、压、编、贴以及涂色、镶嵌、蒸制等程序①”制作而成。陕西韩城人自幼浸润在花馍构建的文化环境之中,形成了淳朴厚道、善良实在的气质。

一、花馍的品种

据记载,花馍最早被用于祭祀,以后演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日祝寿、婚丧寿宴、、年令时节。外型多为方、菱、圆、三角、六边、葫芦等,对称、平稳、易放。花馍品种繁多,可从四方面加以归类

(一)年节花馍

年节花馍反映了原始社会黄河流域人类的社会生活图画。过年蒸食有接神糕子、系头子、献神馍、子福馍、法王馍。献神馍(亦称献爷馍或枣马虎),用于在除夕的“接神”、“祭祖”和正月初一的“敬爷”、“祭祖”等场合。正月十五的灯节花馍形象逼真;门墩上的灯旁放“看门狗”,灯笼旁有“看灯鸡”,水缸的灯旁是一条鱼,墙角的灯旁是驮宝的刺猬,水眼、水道的灯旁边放一只青蛙。台阶上的灯旁有祭祀月亮的“兔儿馍”,院中间的灯旁天心石上放“麦草垛”馍②,个个古朴素雅,栩栩如生,饶有情趣。所有这些面蒸的动物和事物,寓意着对于吉祥、风调雨顺和丰衣足食的祈愿。

(二)结婚花馍

用于婚姻的喜庆面花形式多样,最为典型的有老虎馄饨、鱼馄饨和枣糕子。订婚时女方送给男方老虎馄饨,丈母娘希望女婿像老虎一样威武强壮,保护自己的女儿。男方送给女方的是鱼馄饨,婆婆期望自家未来的儿媳像鱼儿那么灵巧,像莲花那么纯洁。到结婚时,娘家妈给女儿蒸的是圆形枣糕子,内边包三层枣,它以一朵盛开的莲花为底座,其间有鱼儿游动,水草沉浮,凌空还插有一层面捏的莲蓬、花蕾和各种象征吉祥的飞禽。意思是希望女儿结婚后,能和丈夫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早生贵子。

(三)老人(儿童)花馍

给老人祝寿要蒸的花馍是“寿桃馍”和“寿盘馍”。寿桃一般多是偶数,如四个、六个不等,其造型有的简单,形状如桃而已。与寿桃配套使用的是寿盘,呈圆盘形,中间夹包蜜糖、芝麻、核桃仁、花生仁等碎粒馅料,上面除点缀一些“花”之外,还有“五福捧寿”、“寿”字和小寿桃的造型等花样。若老人去世,则要送“盘子馍”和“小圆馍”给丧家为礼。盘子馍呈扁圆形,寓意过世的老人一生功德圆满。

儿童花馍种类最多,生子满月时,娘家和众亲朋就要送“圈圈子”,其形如项圈,意思是要套住新的宝贝,让他(她)得以健康成长。待孩子满百日,又要送“虎馍”,有猛虎护卫,病毒邪魔不得近身。孩子过周岁时,外婆送给外孙岁猫。传说猫有九条命,意思是希望外孙像猫一样长命百岁。七月七日给女孩蒸的是巧儿馍,内边做有针线之类,希望女儿心灵手巧,会做家务。给男孩蒸的是砚台馍,内边有笔墨纸砚,意在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有所成就③。另外还有能传宗接代,承嗣血脉的清明糕子、独食子等。

(四)节令花馍

二月二蒸“咬虫馍”,端阳节蒸“簸箕馍”,清明时蒸“沙锅馍”,中秋节蒸“月饼馍”。清明节扫墓时,男人不分老幼,还均要携带枣馍或“独食子馍”(这是一种包着鸡蛋的园馍)作为献祭④。举凡节令岁时,均有花馍作为礼仪食品来应景。

二、花馍的寓意及文化内涵

在韩城,多许人家门口的照壁上都立着一个“福”字,韩城民间这样解释“福”字:左边部分象征“衣”,右上方的一横是屋舍的意思,口表示人丁,田表示土地。有房住、有田种、衣食无忧、人丁兴旺,这种解释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全部渴望。人们将这种朴素的愿望体现在了花馍中,给予花馍丰富的寓意及文化内涵。

(一)表现对上天神灵的崇敬

腊月二十三,为了迎接灶王爷,敬献接神糕子和用于悬挂在接神杆子下方的系头子(一种用枣显示,形似提笼的馍)。期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大年初一用献爷(韩城音“牙”)馍供奉神明,敬献主管生男育女的王母娘娘子福馍;供奉韩城的土神医房寅“法王馍”⑤,祈求来年无病无灾,身体健康。正月十五金字塔形状的枣山(馍),借以祭祀山神,使来年庄稼免受猛兽侵害。还有“年灯馍”,前文提及二月二的“咬虫馍”、端阳节的“簸箕馍”、清明时的“沙锅馍”、中秋节的“月饼馍”,无不显示在自然经济下,人们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衣食无忧、人丁兴旺。

(二)表现对繁衍子孙的渴望,对生命的珍视,对人个体的敬重

结婚和婚后送节花馍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于繁衍子孙的渴望。结婚这一天上席的长条卷馍,是女性生殖的象征,用它来宴请客人,酬谢亲朋,昭示自家已有了繁衍后代,壮大家族的能力。结婚后,所有的送节馍都在祈求生育。正月十五的油花子呈长条圈状,中间裹着个小卷,内夹一颗枣,娘家祈求女儿的肚子早点孕育生命。如果已经怀孕,送“串串子”,希望儿女一串一串连接着生出来。即将临盆了,娘家要蒸几十个角子馍(一种形似饺子,裂口,有馅的馍),在角子中间镶嵌一颗核桃,送给男方,一方面通知族里准备迎接新生命,一方面预祝女儿生育顺利。

另,从祈求生育的油花子开始,到寓义套住生命,长命百岁,呱呱坠地的圈圈子,再到过岁的岁猫(长命),青少年时的独食子、清明糕子、馄饨馍,结婚后的油花子、子福馍,再到年龄稍长,有了儿孙祝贺的寿桃、枣马虎,一直到寿终正寝的盘子馍。每个年龄段都能得到相应的蒸食,对生命的珍视,对人个体的敬重,寓含在了各式各种的花馍之中。

(三)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在古老的中国北方,妇女们千百年来都被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之流。她们似乎只能生儿育女、下地干活、在家做饭,没有念书受教育的权利,文化创造领域没有她们的属地。然而,勤劳能干的韩城妇女不仅默默无闻地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精华浇灌在花馍里面,而且也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及希望都倾注在面团之中。做花馍时,案板多放在热炕上,农妇们围坐在一起,揉面的揉面,做“花”的做“花”,一梳一剪、一压一捏,大家分工合作,一边说笑,一边劳作,将辛苦的劳作看作一种享受,氛围愉悦而又明快。一块块面团,在她们手中经过夸张、变形、概括,揉捏出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在面团上剪上几刀就成了翅膀,信手一按就成了虎爪,两个红豆就是一双眼睛,塑面成形的过程附带着每个手工制作者愉快的心情。馍做好后,妇女们往往会选择色彩明艳的豆子、枣及各种颜料进行点缀,“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这样五彩绚丽的颜色给花馍增加了审美情趣,是她们真、善、美的自然流露。

花馍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当地民俗文化的视觉载体,是民众文化智慧的结晶。在社会和科学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同样遭受了“信息革命”的洗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花馍已经成为保护的对象,但是在今天的农村依然是很难见到这些了:手工制作已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传统的炊具早被现代家电取代,手工制作者是越来越少了。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更需要大家来整理、传承,一起保存韩城花馍这一古老的历史文化结晶。

注释:

①李文英.民居瑰宝党家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218页.

②党康琪.党家村人说党家村. 1999年12月,第一版,2003年1月第二版,陕渭新出批(1999)字第20号.72-78页.

③党康琪.党家村人说党家村.1999年12月,第一版,2003年1月第二版,陕渭新出批(1999)字第20号.79-82页.

④周星.陕西韩城市党家村花馍礼馍及蒸食往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通讯,2007年第1期,第50-54页.

⑤党康琪.党家村人说党家村(续集).2001年8月,第一版,陕渭新出批(2001)字第21号.141-143页.

上一篇:渝东南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试论钢琴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