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基金狠跌 割肉还是抄底

时间:2022-08-13 02:46:23

QDII基金狠跌 割肉还是抄底

选择

几个月前,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QDII基金,如今是却让人又爱又恨;有人忙着割肉离场,有人在乘净值大跌抄底。

割肉,基民因为跌怕了,短短几个月就平均跌了20%,看不到明朗前景干脆离场算了。抄底,因为基民觉得机会来了,跌了这么多时进场等于打折买进便宜货。

不同的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选择。答案肯定只有一个,也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能给出对错。

抱着“赚外国人钱”的美好愿望出发,QDII基金可谓生不逢时,美国次级债风波一来,全球股市大跌。受市场影响,港股恒生指数自然也不例外,以港股为主要投资对象的QDII基金能不受影响?第五只同时也是今年首只QDII基金――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基金于2月1日结束发行,但其首发规模才31.56亿元,与前四只QDII基金发行首日募集几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相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现在,QDII扩容的脚步并未放缓,近期海富通QDII产品已获批发行,招商、富国、易方达基金也已获得QDII发行资格,它们的命运将会如何?

我查看了最新的数据一截至2月13日,首批4只基金系QDII产品中,华夏全球精选单位净值为0.803元: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单位净值为0.757元,嘉实海外中国的单位净值为0.742元,南方全球精选的单位净值为0.83元。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好看”的了,此前有3家净值跌破0.8元关口,嘉实海外中国甚至一度跌至0.7元附近。

QDII基金跌破1元时,就已经有基民傻眼了;跌到到0.9元时,干脆“破罐子破摔”不管它了。那么,当它跌到0.8元、0.7元呢?

在这个时候不管是选择离场还是进场,都需要巨大的勇气。

不过,与以往专家意见往往争论不休不同,这次他们的意见还挺一致现在谁也无法预料美国次级债的影响会有多大,不管是割肉还是抄底都为时过早。

应对草率割肉或抄底,观望,或许是另一种不错的选择。

首批QDH基金调查之揭密篇 港股成投资主战场

“投资QDII,赚老外的钱去!”

这个口号曾经鼓动了众多投资者疯狂抢购QDII。那么,QDII的“主战场”究竟在哪里呢?借助首批QDII基金的四季报,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虽然几只QDII基金的定位均属于全球性的投资品种,但是投资重点都放在了香港市场。

主角还是“中国概念”

尽管QDII基金的目标是投资全球股市,但实际上它们目前投资的主要对象还是香港股市,甚至仍然以中国概念的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在首批4只QDII基金中,最具国际色彩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其投资港股的比例仍然高达44.77%。

嘉实海外报告期内股票仓位为80.07%,基本上都投资在香港股市,净值增长率为负12.10%。令人关注的是,其报告期内十大重仓股除了新鸿基地产,另9只股票都是“中”字头,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人寿、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平安、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神华能源。

华夏全球精选报告期内股票仓位为51.77%,基金仓位为2.72%,其中香港股市投资为46.78%,美国为5.25%,其他国家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华夏全球精选四季度银行存款和清算备付金高达42.83%,即便如此,其净值增长率仍然达到负10.70%,主要是香港股市跌幅太大造成。其报告期内十大重仓股无一不是中国概念股票,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海外发展、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神华、中国银行、南方航空、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石化、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

号称“基金中基金”的南方全球精选股票仓位为31.04%,基金仓位为57.45%,其中期末按国家(地区)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香港地区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达到32.91%。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是最有国际色彩的QDII基金,91.02%的资产投资于全球股票市场,其中4.79%的资产投资于韩国指数基金。它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泰国的股市投资都超过5%,但都在10%以内,与港股高达44.77%的比例还是难以相提并论。

港股战场好打吗

在内地QDII入港之前,香港市场上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国际资金。据联交所公布的2006年10月数据显示,香港市场资金在国际投资者中,70%左右资金来自美国、欧洲等地,只有5%资金来自内地。内地资金的进入给港股市场带来了什么?

“损兵折将”是现状,但是部分机构还是看好港股市场。南方国际业务部执行总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经理谢伟鸿在南方基金的2008年策略报告会上指l出,港股估值并未过分高估,港股2008年一季度仍会呈现波动走势,但整体基调良好,中国香港经济长线看好,本地股将因负利率的推动展开升浪。就中资股而言,虽然短期内也会呈现波动走势,但受惠内地经济发展,一些内需股将受到投资者青睐。

银华基金境外投资部总监郑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香港的经济根植于大陆,香港的经济应该仍然能在08年持续受到大陆经济的影响,所以香港的经济状况不像美国那么不乐观。他认为,为什么很多QDII都选择去香港投资,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全球配置”还很遥远

匆忙出海,闪电建仓,国内QDII基金呛水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建仓时仓位已经不低,另一方面,QDII基金目前投资港股比例过高,与港股联动密切,而对于其他市场的配置还微不足道,使大部分QDII基金的跌幅都大干全球平均跌幅。国内的QDII基金何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呢?

南方全球精选做“基金中基金”,通过配置其他基金也算实现了自己的“全球化”,但是其他基金呢?

华夏全球精选很努力在实现全球化战略,但也很明显还处于“试水”的阶段,其在法国、瑞士、英国的股票市场配置分别是0.02%,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瑞典和墨西哥股市的配置分别是0.01%。

巴菲特说过,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基金经理们也懂得这个道理,那他们到底对海外市场了解深刻还是对国内市场深刻呢?投资团队经验或显不足,比起国外成熟投资团队的操作手法仍显稚嫩,使得国内投资团队出海后,仍需要相当长的一个适应期,短期内实现“全球化”不太可能。

四掌门仨是台湾人

最近,流传着一个关于QDII的笑话。某QDII在海外市场下单,很快,全市场都知道其批量吃货的消息。该QDII人员颇为纳闷:怎么就人尽皆知了呢,原来,海外市场的交易方式跟国内不一样,人尽皆知因为交易方式的原因。由此人们产生忧虑如果连交易方式都不熟悉,还谈什么规避风险抓住投资机会?

掌握着1200亿元的巨额资金,QDII基金经理们对海外

市场的投资把握究竟有大多?查阅首批4只QDII基金的产品募集说明书,马上能发现一个有趣现象:4只QDII有3只聘请了台湾人当基金经理,分别是南方全球精选的基金经理谢伟鸿,华夏全球精选的基金经理杨昌桁,以及上投亚太优势的基金经理杨逸枫。

唯一一个本土基金经理,是嘉实海外中国的基金经理李凯。

上投亚太优势 “花木兰”杨逸枫

杨逸枫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经理,是首批4只QDII基金经理中唯一的“女将”,《中国证券报》去年的一篇文章将其喻为QDII军中的“花木兰”。

上投亚太优势的招募说明书显示,杨逸枫加入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之前,就职于台湾南山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资深投资经理负责管理公司自有资金在台湾股票市场的投资。她于1993年加入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先后担任JF亚洲基金、JF台湾增长、JF台湾基金的基金经理。杨逸枫具有13年的投资管理经验,对亚洲金融市场的投资环境十分熟悉。

笔者了解到,杨逸枫曾荣获多项殊荣,包括“2001年杰出基金经理人金钻奖”和“杰出投信投顾从业人员金钻奖”等奖项。

杨逸枫之所以获得“2001年杰出基金经理人金钻奖”,因为她当年掌管的JF(怡富)亚洲基金表现出色。媒体之前已有报道,2001年整个亚洲都是大熊市,但是杨逸枫带领恰富亚洲基金跑赢了指数。她采取守势,并选中香港利丰集团等抗跌股而度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同时1999年抓住台湾地区科技电子业转折的时间点,当台湾地区其它亚洲基金亏损时,恰富亚洲基金的绩效遥遥领先。

杨逸枫操盘恰富亚洲基金的时间是从1995年12月至2003年2月。截至2003年1月份,怡富亚洲近五年报酬率为27.95%,业内排名第二位,自1995年10月成立之日起报酬率为52%,远超过平均收益率-14.94%。

南方全球精选 “新光日本基金王”谢伟鸿

谢伟鸿在2007年5月加入了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现任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经理。

“今年36岁的谢伟鸿出生在中国台北,高中毕业后即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位于新竹市的岛内名校――交通大学,不过他当时读的是交大化学专业,这种情况与目前国内基金经理的学历状况颇为类似,即基金经理往往拥有一个工科专业背景。当时台湾的金融业发展呈现一个高潮,谢伟鸿大学毕业时即做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做一个投资人。他去了台湾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一开始即担当起海外投资的角色。经过保险公司近五年的投资生涯,谢伟鸿决定去海外读研,不久他顺利地进入美国伊利诺大学。”这是《上海证券报》去年9月的一篇报道,介绍了谢伟鸿之前的人生轨迹。

南方全球精选的招募说明书显示,谢伟鸿是美国伊利诺大学财务管理硕士。拥有12年海外投资从业经验,曾任台湾新光证券投资信托公司海外投资部经理,管理日本基金、亚洲基金与全球组合基金。之前任职于台湾开发国际投资公司、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与富邦保险公司,负责海外投资管理。2007年5月加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任国际业务部执行总监。拥有台湾证券商高级业务员、期货商业务员、信托业业务人员等专业资格证书。

资料显示,谢伟鸿最为显赫的经历在担任新光日本基金期间。他在台湾地区新光证券投资信托公司任职期间,新光日本基金业绩最为出色,他也因此被当地媒体称为“新光日本基金王”。

华夏全球精选最早进入内地杨昌桁

华夏全球精选配备了两个基金经理杨昌桁和周全。相比之下,来自台湾杨昌桁的光芒几乎完全掩盖了周全。杨昌桁2005年1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出任公司研究主管,是三位来自台湾地区基金经理里到内地发展时间最早的。

华夏全球精选的招募说明书这么介绍杨昌桁:“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财务金融专业硕士。自1990年开始从事台湾证券市场的投资管理工作,曾在国票投信投资本部、荷银投信、怡富证券投研部、京华证券研究部、元富证券等任职,具有10年以上的台湾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经验,于1998年获中国台湾财政部证券及期货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台湾证券商业务人员测试合格书(高级业务员)”,取得台湾证券市场从业资格,并具备担任投信公司基金经理资格。2005年1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海外投资总监。

杨昌桁个人投资海外市场最得意的案例,是亚洲金融风暴结束时的操作。1998年香港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港股一年内从16820点跌到6544点。香港政府采取主动干预市场的措施后,杨昌桁所负责的基金买进汇丰控股、长江实业等超跌的蓝筹股票,事后果然验证这些股票都获得一倍以上的收益率。”

嘉实海外中国 唯一本土掌门李凯

嘉实海外中国是首批4只QDII中唯一一只没邀请台湾人担任基金经理的基金。“本土”基金经理李凯曾经在海外历练8年,在德意志银行担任过高级基金经理、研究总监。

嘉实海外中国的招募说明书显示,李凯出生于1971年,金融学博士。

1990到1994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94年进入纽约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后转到商学院继续学习,干2001年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至1999年9月,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顾问;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德累斯顿投资银行(Dresdner KIemwortBenson),顾问;2001年6月至2004年4月,齐夫兄弟投资公司(Ziff Brothers Investments)策略师,高级助理,2004年5月至2007年4月,德意志银行,高级基金经理,研究总监。

2007年4月,李凯回国任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后担任嘉实海外中国基金经理。相比较几位台湾基金经理丰富的“实战”经验,李凯在实际操作上的能力还有待时间检验。

割肉派赔钱也卖

这个帖子1月中旬在各大论坛广为流传,它深得QDII投资者的同感。赔钱也赎回,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实际行动。

“吃螃蟹”被夹了

在众多“吃螃蟹”的投资者中,卫先生是莫中一个。他去年10月认购上投亚太优势,动用了4万资金才认购到1万元,“想买的人太多,我还为只买到1万元不开心呢,现在想来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在QDII基金的净值跌破1元,并且在1元线之下挣扎了几个月之后,卫先生觉得不如投资点别的,在1月中旬以损失2000元割肉。他笑称自己是“吃螃蟹”被夹了。

在美国次级欲演欲烈的情况下,QDII要升回1元恐怕还需要不少时间,不少投资者受不了心理煎熬干脆选择割肉。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A股股票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平均超过100%,而不

少QDII基金却告诉投资者预期收益一般不会超过20%。所以不少投资者觉得持有QDII不划算,不如赔钱赎回投资收益更高的产品。

不赎因为套得太深

其实,早在去年12月19日首批4只QDII基金的第一只――南方全球精选打开申购赎回之前,QDII将出现赎回潮的传言已经满天飞。不过,现状好像比基金公司当初估计的要乐观,QDII没有出现赎回潮。

但这并不代表投资者不想赎回。搜狐社区理财之家论坛一个《QDII类基金净值损失惨重是持有是赎回?》的帖子,点击率达到4万多,跟贴近百,有几个跟帖代表了大多数QDII持有者的心态:“世道不好,给撞上了!怎么办?赎回只会心疼一辈子,还是放着吧,总不能一辈子世道不好吧。”“由于被套,别无选择,长期持有吧!什么时间能解套呀?”……

看来,投资者并不是都不想赎回,而是没等到合适的时机。QDII申购和赎回的成本都比A股基金要高,四只QDII的认购费用除了嘉实海外为1.2%外,其余三只为1.5%,而赎回费用统一为0.5%。也就是申赎总费用17%的QDII净值要到1.017元才能不赔钱,而申赎费2%的净值要到1.02元以上才能收回本钱。专家早已指出,净值的不断下跌让不少QDII的持有人进一步延缓了赎回的时间。

越接近1元赎回压力越大

在0.9元的时间,大家不赎回,想着还可能到1元,当跌到0.8元甚至0.7的时候,大家更不想赎回,生怕一赎回就会成为“永久的痛”。假如它的净值回到1元呢?

分析人士认为,当基金净值越接近1元――投资者的成本价,基金所面对的赎回压力就越大。在基金历史上,就曾经屡屡出现下跌不抛,上涨赎回的情形。比如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期,熊市之后,表现非常出色的麦哲伦基金业绩持续增长,但赎回量反而加大,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84年。

抄底派机会来了

在一部分人嚷嚷赎回或已经赎回QDII的同时,另有些人已经开始抄底。“现在买便宜呀,等于打八折买了好东西。”陈先生的心态,代表了不少抄底基民的看法。事实上,这些跌得很惨的QDII基金遭遇赎回的同时,也受到了青睐,甚至都呈现出净买入的态势。

投资机会在大跌后来临

QDII基金之所以表现欠佳,分析师普遍认为与其投资时机和标的有关。据了解,自去年四季度开始,次贷危机爆发,港股的持续低靡,使QDII基金损失惨重。而等到这些基金开放,已经深度跌破面值。

在这些QDII基金在七八毛钱徘徊时,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关注,尽管采访中不少人声称赎回了QDII基金,但是刚刚公布的基金四季报显示,开放得早些的三只基金反倒出现了净申购的局面。比如南方全球精选,期初的份额为299.98亿份,期末达到301.14亿份:上投亚太优势期初的份额为295.7亿份,期间净申购达到5.6亿份左右。

事实上,近阶段网上也不断有网友发出类似“正是加仓时”“赶紧抄底”的声音,买“便宜”者看来大有人在。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经理杨逸枫表示,净申购表明投资者对于QDII基金并没有丧失信心,认为QDII基金可能会触底反弹,因此在低位补仓或者在低点进场。

配置的意义或在于避险

现在“抄底”,能获高回报吗?

专家们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股市的深度调整必将带来基金净值的大幅降低,基金净值巨幅下跌时是进场的机会。但目前对于投资者而言,只要是次级债危机警报尚未解除,其重仓QDII的机会就没有来到。

相比第一拨购买者对QDII基金大多一知半解,抄底的人明显要理性得多。通过多种途径,他们已经知道,QDII不是短期暴宫的品种,不可能像A股基金那样平均年收益甚至超过100%。事实上,据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等基金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海外基金年收益率平均不超过10%。投资海外市场,抄底者更多的可能是看重其分散风险的作用而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

联合证券基金研究员任瞳也表示,虽然中国市场在过去两年炙手可热,但依然属于高收益和高风险的新兴市场范畴。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逐步走高,按照资产组合理论,把资产分散于全球范围估值相对较低的市场,可以分散单个国家市场的特有风险。

专家提醒慎重“抄底”

在基民们纷纷认为抄底机会来临的时候,专家们除了认为“现在买入难获高额回报”,还认为“QDII基金还远未到抄底获利的时候”。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卞晓宁接受采访时就提醒基民:“看清美国的经济形势是重点,次贷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全显露出来的,不要轻易抄底。”德胜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干脆明确提出,上半年暂时不建议加仓QDII基金。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群航坦言,目前抄底并不明智,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程度有多大,现在谁都说不准。他指出,即使在行情最低迷的2004年也很少有基金净值降到0.8元,而短短三四个月时间几只QDII基金的跌幅都接近20%,足见海外市场风险之大!

专家提醒慎重“抄底”,还有另一层意思,在次贷危机形势还不明朗时,没必要去放弃A股基金的投资机会而去冒险。虽然台湾这几年QDII基金的发展比较迅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台湾股市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表现很差,投资人只有转战海外市场才会有更好的回报。就内地基民而言,投资A股基金有“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依然良好”作保障,何必在前景不明时就去抄QDII基金不知道是不是底的“底”?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还难言乐观。对于已经买入QDII基金的投资者,联合证券基金研究员任瞳建议,目前最好的策略是观望,不要马上申购补仓或低位赎回,而对有意购买的投资者来说,首先要降低对QDII产品的收益预期,将其作为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的品种,然后根据市场的形势采取逐步建仓的策略。

上一篇:资本大国的崛起 下一篇:招商银行金葵花新股申购PK徽商银行九越理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