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2 10:17:15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兼顾传统的讲授法和讨论法,其创新之处是“隔堂讨论”,即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错开。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对分课堂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等数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84-02

一、背景介绍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然后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过分追求强调高等数学的系统性、严密性,过分追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目标,淡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演绎而轻归纳,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培养层次的要求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沿用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接受者而未能参与其中。导致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目的不明,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高等数学兴趣不浓及畏难情绪普遍存在,高等数学课程通过率较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低效与其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很不协调。针对这一现象,本人在2015―2016年在电气专业两个班进行了对分课堂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最先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率先提出的一种高校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操作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教师讲授(Presentation),第二个阶段为学生课外内化吸收(Assimilation),第三个阶段为课上讨论(Discussion),所以对分课堂又简称为PAD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我国高校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缺陷而创设出来的一种强调师生双方主体性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充分考虑了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群体及个体的实际情况差异的基础上而设定的。教师讲授在先,是根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确定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逻辑性和连贯性,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依托既有的知识积累不易真正理解,需要教师给出一定的专业性讲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理论、方法及思维方式的指导。课外内化吸收是为了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理解、消化和深入学习该内容的时间,为每个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提供准备的机会。而课堂讨论环节也包含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小组内部讨论,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和观点,形成小组讨论意见;后一部分是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意义上的对话、交流,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讨论,获得解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是通过以上三个相互衔接的教学环节,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讲授法能比较系统地传授知识,内容丰富,教师便于控制课堂;讨论法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加强师生、生生互动与交流,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回避两种教学模式独立实施的缺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符合数学教学规律。

具体实施:

1.教学准备。由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最近几年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了解甚少,而且大部分同学缺乏合作和讨论的意识。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向学生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流程,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明白需完成哪些工作。另外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7人,选出负责人,分组原则上男女搭配,学习成绩好、差搭配。

2.教学过程。《高等数学》(一)每周3次,每次连续2节课,每节课45分钟,根据对分课堂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特点,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讲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预备知识、背景知识、基本框架、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及技能技巧等进行讲解,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讲授法、讲练法类似,每节课上完后布置作业和下一次课讨论的问题。如在《函数与极限》这一章,布置了如下作业:(1)自己总结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2)研究求极限的各种方法,并例举一例题进行解答;(3)间断点如何进行分类,每种类型举一案例加以说明;(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有什么运用,以上作业以书面的形式在作业本上完成。第二阶段为内化吸收,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课件,自行内化吸收上课内容,通过完成作业、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下一阶段讨论交流做准备。内化吸收以及作业的完成安排在第二个星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以减轻学习负荷,劳逸结合。第三个阶段为讨论交流,首先由学生分组讨论上周讲授内容,列出内容提纲,分享学习体会,并互相解答疑难。交流讨论环节的形式分为: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全班交流、读书笔记(作业)展示、教师总结等。

3.教学效果。通过对分课堂的具体实践,与传统课堂对比,其教学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既强调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兼顾了学生学习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既强调数学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连贯性,又兼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注意观察学生课堂表现,更多让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回顾学习新知识所涉及到的预备知识和背景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散学习的难点,突出学习的重点,达到事半功倍。同时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讲解,但不穷尽内容,提供给学生获得预备知识、基本框架、重点及难点,大大降低学生自学的难度。学生带着任务目标去自学,进行讨论交流、作业展示,通过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活跃课堂气氛。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只有自己亲身体检过的情感传给别人时,别人才会被这些情感感染,才会体检得到这些情感。对分课堂注重了学生情感方面的体验,使学生逐渐产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从而有了学习的动力,积极配合老师,使课堂互动性更好,气氛更加活跃。(4)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对分课堂鼓励课后自学,把有效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分散在课后进行内化吸收,并以作业形式体现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知识表达、理解和升华。经过教师讲授、课后复习、讨论交流三次学习同一内容,符合记忆规律,有效减缓遗忘速度,提高学习效果。事实上,进行对分课堂教学的班级,期末考试成绩比普通班平均高5―8分。

三、结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兼顾传统的讲授法和讨论法,并能把讲授与讨论分开,留给学生进行个性的内化吸收的时间,既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符合记忆规律,有效地减缓知识遗忘速度,提高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对分课堂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2]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高校论坛,2016,(16).

[3]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N].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60.

[4]朱婧,明春英,郑连存.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的数学建模和最优化课程建设[J].大学数学,2014,(S1).

[5]俞国燕,王贵,刘焕牢,安芬菊,赵娟.机械类专业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

[6]张俊梅.基于项目驱动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0).

上一篇:《功能关系》教学设计 下一篇:外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对水稻根芽化感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