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随风走天涯

时间:2022-08-12 09:36:07

明信片永远脱不了经典的干系,它是最古老的即时分享。微时代,各种升级战喧嚣尘上,只有明信片还和它诞生时一个模样,不曾更改。

曾有那么几年,应该是三十岁之前,每到一个地方,必须邮寄一张明信片给那么几个人,现在回忆起来,真是此生的大幸福。找邮局,挑明信片,写地址和内容都会占去我不少的时间;一封给家人,一封给情人,一封给友人,一封给自己;生命的轨迹被这样一种方式共享、储存。天下何其大,一段孤旅什么也不能征服,等到老的哪里也去不了的时候,我希望能接到他们当中的一个打来的电话,“还记得吗?50年前的今天,你在沈从文的故乡凤凰城,给我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有日子。”如果没人还能保存这样的浪漫,我至少可以翻一下那些寄给自己的明信片,然后跟自己说:这世界,我来过。

英国作家D.H.劳伦斯就爱这样做。他旅行到了德国,一路走一路写明信片给恋人:现在我在亨内夫――这是最后一个变动的地点。8点半了――还要等一个小时。因此,我像一个惆怅的恋人一样坐在潺潺清流旁,静等落日西沉、我的最后一列火车的到来。11点才能到瓦尔德布勒尔――途中要用9小时,不过,这是最快的走法了。亨内夫这个地方不错,它和英国很相似。天开始暗下来。从今天起,我不能再超然处世了。并且,我只知道我在爱着你。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我现在才领悟到,我和你的人生誓约使一切变得那样丰满充实。

詹姆斯・邦德同样不能免俗,他在弗洛里思酒吧自斟自饮了阿麦里坎开胃酒,然后买了一张明信片在上面写道;“威尼斯迷人之极。去了火车站和股票交易所。一切尽如人意。下午还参观了市喷水装置,然后在圣拉影院看《布丽奇特・巴多特》。你听过《啊!我的太阳》这支曲子吗?太美了!这儿的一切都充满了浪漫情趣。”――他把他感受的威尼斯写在威尼斯的明信片上,寄给他的秘书。

从见证到分享,从分享到思念,从思念到铭记,这是明信片的情感流程。人在异乡,流浪,出差,旅行,约会。朋友们在远方。写一张明信片寄给他们,把身在的这个城市寄去,告诉他们:此时此刻,我在这里!我愿意与你分享我在的这里,以及,在这里,我依然想到了你!

明信片的确不及手机微信瞬间发送的文字和照片实用,但明信片会带来一些别的东西,关于想像力,关于爱,它总是不同寻常。明信片能分享真正的节日气氛,这是别的东西做不到的。它不属于转瞬即逝――有心人会收藏它,年复一年。

英国的收藏传统根深蒂固,而明信片是仅次于硬币和邮票的第三大收藏对象。一战时,战场上的英国士兵收到印有教堂、田野和花园,尤其是村庄的明信片,所受到的鼓舞远大于无数次的挥动国旗。

为良友书坊量身度做一套明信片,是从春末开始动笔的。我必须怀着谨慎的心情,现场写生――1901年的百年老楼,胶澳帝国邮局旧址。罗马造型的吊灯、荷兰空运的“自然主义的花朵”、墩厚的木质桌椅、整面墙壁的怀旧《良友画报》、专业的展览厅……很多外来客一踏进良友书坊,就会叹息“青岛竟有这样的地方”,某些不介入艺术事件的青岛土著也会有同样的惊艳。然后,他们来了,泡一壶好茶或点一杯咖啡,分享阅读的快乐,想像、发呆、凝望,思想随之破壳,感情从此出走。

这个地方,来一次爱一次,味道绝不重复,又有着承前启后的情绪延展,让青岛土著找到了群落皈依的同时,还向外来客呈现出港口城市的深层律动。200多平方的门店,若搁在一个商家手中,自然是寸土寸金,但在良友书坊,最大的地方都是用来“空着”――占据三分之一面积的展区,除了墙上的作品,就是脚下的空地;占据三分之一面积的吧台,文艺姑娘在里面笑脸相迎,她的皮肤与手边的白瓷杯盏有着相同质感;就连需要消费的阅读区,也仅有十几把座椅。惟一把空间站满的,是那些从天贯到底的大型书架,书香叠加,岁月转身,老房子4米多的挑高专门用来侍奉书架的夺人气势,有梯子供上下,往上爬的时候很有仪式感,似乎正在靠近理想,似乎要去触碰星星。

写生的日子里,我发现,很多有经济基础的文艺中青年愿意在这里埋单。他们的生命轨迹曾有着与良友书坊并行的理想,也许未曾生长就死于残酷,多年之后,良友书坊唤醒了他们的娇嫩与清纯。留言本上,有人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来了,你来了,有时低语,有时激昂,我们原本就是相投的。在这里,时间以另一种方式流淌,相遇被收藏。

在怀旧的气息里画着,在情感的哑语中画着。画到夏天结束的时候,总算甄选出10幅用于明信片。貌似有符号感的都入了画。但这么好的地方,又岂是一只俗笔可以画尽的呢?

上一篇:“熊孩子”养成记 下一篇:别给孩子自由过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