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引领者

时间:2022-08-12 07:22:27

做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引领者

他所处的中学时代,正值期问,高考中断。高考,这扇联通大学的“龙门”由此关上,不知何时才能打开。初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当地的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一所乡村中学教书,这一年他18岁,这书一教就是四年半。

1977年10月,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这个消息来来得太突然了。他不知道当时的心情究竟是激动,还是喜悦。可以肯定的是,大学这个梦可以想了,且有机会去实现。因为机会极其难得,所以他不想错过。

1978年,23岁的他考取了武汉工业大学(编者注:现武汉理工大学)工民建专业。本科毕业后,随即留校工作,任建工系助教。1984年他考取该校的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考取了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从1982年留在武汉工业大学工作开始,他先后担任武汉城建学院的教务处副处长、系主任、副院长、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自2011年1月起担任东北大学校长。同时他还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及管理学部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

35年间,丁烈云“转战”五所办学背景和特色各异的大学,这种经历,让他深谙不同学科大学办学的规律,因而在执掌不同大学的各类事务当中,他表现出色;而如何管理和经营大学,他也把握着合适的尺度和准确的方向感。

35年来,从一名中学老师,再到东北大学的校长、博士生导师。丁烈云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这大半辈子都是在教书。他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自己喜欢的一份事业,他庆幸,自己找到了教育这份最喜欢的事业。当问及为何对教育这份职业情有独钟时,他只用了简单一句话表达:“那种发自内心对职业的喜爱可能是无法用言语来具体表达的,是一种自我感觉得到、发自内心的情愫。”

在记者面前,对每一个提问,他都直率地予以回答,并尽力使记者充分明白他的每一个观点;可能是工科出身的缘故,他有些不善言辞,语速甚至有些迟缓,一旦开口,逻辑分明的阐释,加上富有磁性、饱含真情的嗓音,立刻把采访的氛围营造得十分融洽。

本期,丁烈云校长做客《高端访谈》,将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为大家支招成长经验;独家讲述任职东北大学以来的所思、所感;真情解析存在于他眼里、心中不一样的东大魅力。

成长经验

选择不同专业,锻炼复合型思维

《高校招生》:本科时,您读的是“工民建”专业,毕业后您考取并获得了武汉工学院管理工程硕士学位,2002年又获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为什么会把深造的专业由“工民建”专业转变为“管理工程”呢?

丁烈云:工民建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研究房屋结构性,是要进行买地房屋施工的,这个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还必须去参加考试,取得注册结构工程师证才可以从业,它强调的是专业的深度。而管理工程需要很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上需要你懂经济、管理,再需懂一门专业业务。由于我在本科时已经具备了一门很专的知识,所以在更高层次的深造方面,我就需要选择另外一个不同的专业来弥补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当时的选择主要是这么考虑的。

《高校招生》:在您的硕士和博士攻读专业中均有含有“管理工程”四个字,但你所就读专业研究的领域和考生家长熟悉的“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同?

丁烈云: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专业类。具体来说管理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这3个专业分别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不同的3个专业类。

它们研究领域和方向不同。工程管理专业侧重对土木建筑工程或者说工程建设管理的研究。工商管理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公共管理专业侧重公共事务管理,培养能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NGO)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行政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样是管理工程专业,不同大学的定位也不一样,有的是放在本科层次培养,有的是放在研究生阶段培养。

《高校招生》:来东北大学任职前,您担任了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这是一所人文气息十分浓厚的大学。在您看来,人文社科类学科和理工类学科有哪些不一样?

丁烈云:首先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发展规律不一样。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理工类学科的学生就会面临挑战――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需要。根据摩尔定律的阐释:知识更新速度不到几个月,如果你不学习,立马就落后了,你所掌握的知识就开始递减,就是理工类学科的规律。而人文社科呢?主要是靠知识的积累。原来学习的东西不存在“过时”的说法,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学习,知识的增多和丰富,知识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所以说一些文科老教授、国学大师,越老越吃香,为世人崇敬。

另外两者之间的区别还体现在思维方式的不同,人文社科是发散思维,而理工科则体现在收敛思维上,在我们创新的过程中,这两种思维都需要。

治理心得:当好大学“服务员”,因势利导

《高校招生》:我们知道,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您经历了五所办学风格和大学气质完全不同的大学。这些经历给您执掌东北大学提供了怎样的借鉴?

丁烈云:任职东北大学校长后,我开始详细对学校的优良传统、办学特色、学科结构、行业优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了解。接下来,东大将往哪些方面去发展,我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我担任领导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经常和学校各部门的老师们探讨、调研,和学生们多一些交流,如此,才形成一所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我发现其实任何一所好大学,都很好地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对于这点,结合我工作过的五所大学来看,确实充分地证实了这点。任何一所学校在她长期办学过程中,会逐渐积累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些院校是以理工为主,而有些学校是以文科为主;有的学校规模大一些,有的则小一些……这些都是表象,实际上值得我们了解的东西是一所院校内在的东西――办学特色。理工类学科讲求效益,不太注重过程,所以只看结果。而人文社会科学则是非常注重过程。注重结果则培养了自己的效益观,而注重过程则是培育了“依法治校”的这种观念,比如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是否依照法规、规定进行,文科教授们对此是非常讲究和重视的。由于我在不同学校工作过,对不同类型的学科发展规律了解比较清楚,所以更能够把握好大学发展的全局。

《高校招生》:在贵枝白山黑水论坛上,有东北大学的校友十分关注您,有人说:“自从老丁来后,东大的校园面貌好多了,比较看好他,但愿东大能振兴吧”。您看完这段对话,有何感触?

丁烈云:说实话,我从来都没有去关注这些。一所大学的发展绝非靠一个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我也没有这个本事。但是我们学校的那些不同学科的知名学者、教授、教职工和勤奋有才智的学生们却有这个本事。而我的作用,就是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出来,我为他们做好服务,发挥好他们在学科和专业的作用,然后带领广大教职工去从事学校事业发展的工作。

一所大学的发展,确实需要由校长来带头,但最终是把大家的智慧通过某种民主的渠道、科学的过程,把它总结提炼出来,变成我们学校一致的意志,而不是某个人单方面的意志。

东大定位:做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引领者

《高校招生》:2012年。东北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提出要做“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的引领者”,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发展定位?

丁烈云:到东北大学任职后不久,我们专门举行了一次大型教职工会议,后又举办了党代会,目的就是统一思想,确定“十二五”期同学校的发展规划,即下一个阶段东北大学到底要发展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其实在开会前,我们经历了很长的酝酿阶段,在此期间进行了反复讨论、论证,最后就提出了东北大学的发展目标――发展成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的引领者。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决定呢?这其实有一个大背景,中国原来是一个农业大国,解放后经过多年努力,才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工业化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而正当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又迎来了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潮流。而今我们已经慢了发达国家一个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工业怎么发展,于是党中央就提出了要以信息化带动领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是中国新型化工业发展的道路。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东北大学就结合了自己的实际,把自己定位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的引领者。当然,这个定位不是简单、随性提出的,它是基于多重考虑的,第一个是国家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东北大学作为具备这方面的行业优势的“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第二个是东北大学有这个能力。我们的科技成果不仅仅停留在论文上,而且善于把这些成果通过技术转移,能把它做成技术产品。东北大学的科学园是中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2000年东北大学科学园成为国家首批15家大学科学园试点建设单位之一。在2009年国家有关部委的高校科研绩效(投入产出比)排名中,东北大学就已位列全国第三。不仅如此,早在1995年。学校的软件中心被确定为当时唯一的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7年学校自动化中心被确定为国家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9年设立了国家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下来,学校在3年内还将建成“云计算”和“新材料”两大科技园。它们整体将作为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分园,以高端数字医疗诊断设备和健康产业、创意产业、云计算产业、卫星资源应用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

学校的王国栋院士是在钢铁轧制技术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在国内钢铁界更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国内著名的钢铁公司,诸如首钢、鞍钢、宝钢、武钢都在使用他研发的设备;又比如学校的柴天佑院士,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项目“复杂生产制造过程一体化控制系统理论和技术基础研究”获得国家资助并立项,该项目的研究将使我国在复杂生产制造全流程一体化控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他的这项研究被誉一些院士认为是信息工业与流程工业的深度结合,将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综合自动化水平、实现企业全局优化产生卓越贡献。这些专家提供了智力支撑,也是我们有能力引领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的底气来源。

《高校招生》:留意各省(区,市)的招生考试报刊。每年的东北大学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都会在本科一批录取,但招生代码和东北大学却有区别。为什么?

丁烈云: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东北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都叫东北大学。她承担东北大学“211工程”建设子项目和东北大学“985工程”建设子项目。毕竟在两个不同的省份(编者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办学),所以招生代码也不同。皇岛分校是相对独立地办学,也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东北大学秦里岛分校学生毕业后由东北大学统一颁发证书,注明在秦里岛分校毕业。另外秦屋岛分校在地理环境上有一些优势,冬天没有沈阳那么冷,一些喜欢靠近海边求学的学子也愿意去报考。

环境育人:东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

《高校招生》:在不少人的印象当中,以为东北大学在黑龙江哈尔滨,但实际上东北大学却坐落在被誉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为何选址沈阳?

丁烈云:1921年初,民国著名军阀、北洋军奉系首领(编者注:张学良之父)建议:“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大学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随即奉天省议会于当年10月讨论并通过联合吉林、黑龙江两省创办东北大学以储备人才、振兴教育的议案,东北大学由此开始萌芽,1922年初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1923年4月东北大学在奉天(编者注:今沈阳市,当时的奉天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宣告成立。所以,东北大学是在沈阳,而非哈尔滨。

《高校招生>:有网友说。东北大学理工科挺好的,不过有很多学文的同学也喜欢东北大学,一是因为少帅张学良曾担任校长的原因,另一个是因为学校的风景挺漂亮。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丁烈云:他们所持的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不少学生和家长在未正在进入一所大学前,他们对这个学校的了解仅停留在学校的一些表象上,甚至还停留在一些道听途说的阶段,这都可以理解。对于学校环境,我一直都觉得东北大学的校园是很漂亮的,首先是规划得好,整个校园内建筑楼群分布错落有致,虽然学校的面积不大,但看起来一点都不拥挤。目前,我们正在修建浑南新校区。建成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老校区的压力。

对大学而言,我认为校园环境也是育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毕竟一名学生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都会待在大学特定的环境内。而这些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到社会上就业了。大学成为了母校,自己也就成为了校友。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出色工作,为学校赢得荣誉。当社会给予他们高度认可和评价后,此时校友产生的影响力就很大。这种影响力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和回报。这种影响甚至比学校取得某个重大的科研成果更大。

眼下,许多学校并不重视在校期间对校友关系的培育和维护,认为只有等他们毕业之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校友”之后才开始建立起联系。我们不会这样做。相反,我们把对校友的工作提前了。因此,我们将着手改变目前老校区学生们呈现的“三点一线”,即整天就穿梭于教室、食堂、宿舍之间的生活方式。为此,在新校区的校园建设思路上,我们将会建立起全新的“书舍”,书舍里面有十分完备的设施,包含了住宿、洗衣房、咖啡屋、自习阅读室等,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在教学楼的设计上。我们会在第一层楼营造一些大空间,目的是让学生们在课余可以得到充分的交流。学校所有的这些做法,目的就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产生一种“东北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的体会,让他们从内心里怀念并感谢母校为他们所作的一切,这就是环境育人的重大意义。

至于文科学生选择东北大学,喜欢并认同东北大学的文科专业,这还得靠学校足够的学术实力来吸引。目前学校的人文社会学科虽然不太齐全,但办得很有特色,实力也不错。比如我们的公共管理、技术哲学等都不错。

《高校招生》:2012年贵校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您对几千名东大的毕业学生讲,要他们“做一个不攀比不气馁,不自负不骄傲的朴实无华的东大人”。为什么您会对他们做出这样的勉励和嘱托?

丁烈云:这是东北大学的历来的传统和校风吧。在东北大学的校歌中有几句歌词这样写道:“唯知行合一方为责,无取乎空论之滔滔,唯积学养气可致用,无取乎狂热之呼号。其自迩以行远,其自卑以登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勉励同学们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做学问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干事情,要脚踏实地,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其实这其中也体现着“朴实无华”的精髓。我想说的是这里的“朴实无华”绝对不是代表没有理想、志向和抱负,更不代表没有作为。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确实存在一批人是浮躁、急功近利的。而我们想培养的学生不能这样,要告诫他们,任何远大的理想是靠一步一个脚印去走出来的,动不动就去盲目攀比、浮嗓是不行的。

东大特色:面向国家新型工业化,培育多面能手

《高校招生》:在您看来,贵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体现在哪些方面?

丁烈云: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东北大学形成了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在“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带动下,学校适应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强化优势学科、大力发展新兴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形成了面向基础产业的特色优势学科如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学科如自动化、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等,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如科技哲学、管理、行政学等协调发展的格局。

《高枝招生》:这些专业的就业情况怎样。就业领域和区位主要分布在哪些方面?

丁烈云:学校特色专业主要集中在冶金、材料、矿业、机械、信息电子等方面,相关专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剩下的3%暂不就业,准备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想就业的学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指导学生提升就业质量,近几年学生重点就业率不断提高,以2012年为例,到中央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重点科研院所、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部队等高端单位和重点领域就业的比例超过70%。我校毕业生在这些重点领域和行业内主体地位体现明显,为企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如钢铁冶金行业中,很多企业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都是我校毕业生,其中坚骨干力量中东大毕业生更是占有重要位置。

学生的就业区位主要集中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西部地区等国家重点建设和经济活跃地区,约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70%,其他30%分布于全国各地。

《高校招生》: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39所“985工程”院校成员之一,贵校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看点?学生深造考研和留学情况如何?

丁烈云:近几年学生考研升学率逐年提升,2012年考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4%,出国深造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7%。

留学方面,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目前与东北大学签订交流与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达168个;东北大学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自主招生的高校,聘请了一批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外籍教师和签约专家;建有2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为中法博士生学院中方高校联合体成员,亚洲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基地中方首席成员单位,设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与环境信息技术教席。与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东北大学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与韩国庆南大学联合成立了中韩文化交流中心,与韩国庆南大学和弘益大学连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国际交流学院。

与此同时,学校还会每年选派不少优秀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高校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

上一篇:史前玉器牙璧之用途说 下一篇:日军投降前曾拟定的《总决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