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德先验幻相学说的阐释

时间:2022-08-12 06:39:11

摘 要:“幻相”这一概念主要出现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先验辩证法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不仅给出了幻相的含义,还将幻相区分为先验幻相、经验幻相以及逻辑幻相。在这三类幻相中,康德花了很大功夫论述先验幻相。先验幻相具有自己独特的产生过程,并拥有独立的存在领域和范围,而且表现为不可避免性、整体性、功能的双重性这三个特征。

关键词:幻相;先验幻相;经验幻相;逻辑幻相

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085-02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用幻相这一理念告诉人们,我们思维产生错误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为了明白产生这种不可能性的原因,弄清幻相及其分类的概念就显得极其重要。然而在经验幻相、先验幻相、逻辑幻相中,先验幻相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幻相

幻相只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先验辩证法中的一部分,它既是本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具有独特的含义和地位。

1.幻相的含义。幻相原有假象的意思,在新华词典里解释为虚幻的形象或现象,它是对呈现给我们的表象的一种错误地判断。“幻相第一次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最早由弗朗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出“四假象说”时提出的,‘现在持戒着人类理解力并在其中扎下深刻假象和错误的观念的概念,不仅围绕着人们的心灵以致真理不得其门而入,而且在即得到门径以后,他还要在科学刚刚更新之际聚拢一起来搅乱我们,除非人们预先得到危险警告而尽力增强自己以防御它们的猛攻”。可见在得到真理的路上,人类理性不安静,总会假象或错误的概念的影响。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幻相”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在先验辩证论的导言部分,他将先验辩证论称为幻相逻辑,并就此对“幻相”和“或然性”做了一个区分。他指出:“我们在前面曾把一般的辩证论称为幻相逻辑。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种或然性的学说;因为后者是真理,只是通过不充分的根据被认识罢了,因而它的知识虽然是有缺陷的,但并不因此就是骗人的,因而不必与逻辑的分析部分划分开来。”或然性属于认识论范畴,它的主要意思是可能性。关于或然性的学说属于真理逻辑的范畴,“只是通过不充分的根据被认识罢了”。虽然或然性不代表充分的必然性和真实的现实性,但它代表了我们现实生活中做出一个决定一定会考虑到的“概率”,他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测,所以它仍然属于先验分析论内部,也就是说,并没将它排除于“真理的逻辑”内部。而幻相就是一种错误的判断,或者说是一种假象。因此我们不能将或然性与幻相混为一谈。

康德还指出:“更不能把现象和幻相看作一回事。因为真理和幻相并不在被直观的对象中,而是在关于被思维的那个对象中的判断中。”在这里康德就将给予感官的现象和被给予的对象进行错误判断的幻相区分开来了。幻相不同于现象。现象是客观物体显现出来的东西或者是人的感官表象。客观物体向我们呈现的它如其所是的样子,或者我们的感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都是一种直观,都具有客观性,它反应的是物自身,因此无所谓对错。而幻相产生与“关于被思维的那个对象的判断中”。关于这个“被思维的对象”,这里包含两层含义:被思维对象和直接经验联成一个判断;另一方面是在思维中对这个先验对象本身做出一个判断,而撇开了直观。依照这样的方式,后者导致“经验性的幻相”,前者就导致“先验幻相”。因此康德说:“人们虽然正确的说:感官不会犯错误,但这不是由于它们任何时候都正确的做出判断,而是由于它们根本不作判断。因此,真理也好,谬误也好,诱导出来的幻相也好,都只是在判断中,即只有在对象与我们的知性关系中。”通过感官的感觉,我们得到一些知觉命题,比如我感觉今天天很热,这些知觉命题只代表我们说出了自己的感觉,这并无对错可言,而假如说,我们说今天天气很热,那么它就形成了一个经验判断,这就存在真值可言。

2.幻相的分类。康德将幻相分为三类:经验幻相;先验幻相;逻辑幻相或称作误推的幻相。经验幻相把自己想的东西当成客观的东西,或者说把知觉判断误以为经验判断,它是在知性规则的经验性使用中发生的,是由于认识主体在对感觉表象做出错误判断中产生的。先验幻相是从经验幻相中引申出某种超越经验之外的东西,逻辑幻相是对理性形式所进行的单纯模仿,产生于缺乏对逻辑规则的重视,只有在严格的遵守逻辑规则的情况下,它才不会产生。

二、先验幻相

1.先验幻相存在的领域与范围。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辩证法中,康德通过对“先验的”“内在的”和“超验的”区分来明确先验幻相存在的领域和适用范围。

“我们可以把那些完全限定在可能经验范围之内的原理称为内在的原理,而把想要超出这一界限的原理称为超验的原理。”在这里,康德对“内在的”和“超验的”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内在的”指“知性原理完全在可能经验的范围内运用,由于经验是知性原理发生作用的正当范围,在经验领域知性原理的使用是正当的、准确的和合法的,因而是不会发生谬误和幻相的。”超验的是指超越于经验,不能为经验所运用,它是超越于经验的另外一种规定,与内在的相对。先验的是先于经验,但它一定要运用于经验,知性原理的先验使用是将这些原本只适用于和应用于经验范围的原理而将它应用于经验范围之外。

在先验辩证论中,超验的原理可以超越一切经验的东西,而且这也是它本身的要求,然而,理性的超越原理既可以认识现象,也可以认识物自体。它本身不排斥先验的东西甚至还包含先验的东西。先验幻相之所以发生,就是将先验的东西当作超验的来使用。

2.先验幻相如何产生。康德认为与经验幻相不同,“我们所要谈的只是先验幻相,这种幻相影响着那种根本不是着眼于经验来运用的原理,如果它们用于经验我们至少还会有一种衡量这些原理的正确标准。”先验幻相与经验幻相不同之处在于先验幻相影响的范围不包括着那些着眼于经验运用的原理。这些不着眼于经验运用的原理受到先验幻相的影响,被误认为它们可以构成一种知识,其实并不是这样。“所以先验的幻相之所在就在于把一种本不属于知识的原理当作了知识的原理,误认为知识的原理,当作知识的原理它有没经过经验的标准加以检验,这个幻相的性质就在这里。”

“然而先验幻相甚至不顾批判的一切警告,把我们引向完全超出范畴的经验性运用之外,并对纯粹知性的某种扩展的错觉来搪塞我们。”纯粹知性是用来构成知识的,好像把纯粹知性无限地扩展就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或绝对的知识,但我们要知道,纯粹知性所使用的范围是经验对象,经验对象是有限的,当我们把纯粹知性扩充到无限时,它就丧失了自己的对象,因而它所形成的也就不是真正的知识。范畴作为纯粹知性的一个方面,它所使用的经验对象也是有限的,当我们把实体以及原因等进行扩展时,我们会发现,我们通过有限的经验对象无法经验到无限的东西。我们无法通过对纯粹知性的无限扩展得到绝对的知识。这就是先验幻相产生的和构成的原理的一个方面。

先验幻相产生和构成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理性超越了自己的本分。理性的超验原理要求超越于一切边界,它对现象和物自体都可以加以认识和理解。理性的本分在于你只能够超越这些经验性的东西,但你不能把这种超越经验性的东西当成一种知识。理性不能在超越经验性的东西后形成一种绝对的知识。

3.先验幻相的特征。先验幻相具有三个特性:一是不可避免性;二是整体性;三是功能的双重性。“先验幻相不论我们是否已经把它揭示出来,是否已经通过先验批判清楚地看出它的无效性,它仍然不会停止。其原因就在于,在我们的理性中包含着理性运用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准则,他们完全具有客观原理的外表,并导致我们的概念为了知性作某种联结的主观必要性,看作了对自在之物本身进行规定的客观必然性。”先验幻相之所以不可以避免,是由于产生它的根源所导致的。先验幻相产生于知性的超经验使用所导致的范畴功能的超感性发挥和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之中。为了知性,我们需要把各种知识链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种彻底的链接只有理性才能做到,理性的准则和要求总是希望我们把一切知识融贯为一个整体,并用这种主观必要性规定自在之物的客观结构,也是其具有客观必然的原因。主要理性的准则还在,那么这种幻相就不会消失。

先验幻相可以具体表现为:灵魂实体、宇宙整体和上帝存在者。为了显示先验幻相是一个有机整体,康德对这三种样式之间的过渡地做出了相应的说明。宇宙论过渡的契机包含于理性心理学的谬误推理之中。而理性宇宙论的“二律背反”本身也蕴含向理性神学过渡的契机。在四类二律背反中,也涉及了有限与无限、可分与不可分等之间是否存在辩证关系。二律背反中的第三个关于世界上是否有自由因的问题,在第四个世界上究竟有无存在者的问题那里找到了归宿,而康德通过第四个问题实现了向理性神学的过渡。

康德先验幻相的提出在功能上具有双重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先验幻相向人类揭示了理性的局限性,理性虽然不能在思辨的领域内找到绝对的实体,但它在实践的领域内可以获得成功。

三、结语

为了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我们必须排除各种幻相对我们产生的阻碍。为了克服这些阻碍,那么我们就必须认清幻相的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拨开掩盖在种种现象上的迷雾,认识到本质。

参考文献:

[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

[2]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3]王增福.论康德的先验幻相理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战世锴.康德先验幻相论简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4):115-117.

[5]陈雪平.论康德的先验幻相[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8(4):4-5.

上一篇:浅谈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特点及对网络舆论场的影... 下一篇:政府信息整合共享的利益格局与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