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混凝土裂缝预防及处置探讨

时间:2022-08-12 06:02:24

土建混凝土裂缝预防及处置探讨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土建混凝土工程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土建;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置;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因为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一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所以,需要设计、监理、施工以及交付使用后的相关部门形成紧密的联系,互相配合各方的工作。当前,建筑施工行业都纷纷加大了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用材的不断进步,以及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结构混凝土裂缝问题必将得到圆满的解决。

当前,随着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和新建材的引进,为建筑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而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裂缝问题具有普遍性,由于材料、环境、施工工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三类:①由收缩、温差或不均匀沉降等变形因素引发的裂缝。②由承载后发生变形导致的裂缝。③由组成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引发的变形,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根据以上因素的分析,可将混凝土裂缝分为施工裂缝、碱骨料反应、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和沉降裂缝等。

1 混凝土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

1.1 设计方面

1.1.1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1.1.2 要避免收缩裂缝的产生,可将膨胀剂掺入混凝土中来补偿混凝土收缩。

1.1.3 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粱,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1.1.4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 20- 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 60 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1.1.5 构件配筋要合理,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 0.3~0.5%之间。

1.2 施工方面

1.2.1 材料

①水泥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低热和中热的水泥在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以确保水泥活性为前提,可适当采用细度较小的水泥,同时减少水泥用量,从而水泥产生水化热时的放量及放热速度下降。坚决杜绝劣质水泥进入施工现场。

②骨料的选择。按施工设计的具体要求,最好选用粒径大的石子,且要保证其级配优良。以降低水泥用量和水的用量,同时有效避免混凝土收缩、泌水现象的发生。选用粒径稍大的中粗砂作为细骨料,同时对砂子的含泥量进行控制,以减少混凝土干缩现象的产生,避免产生过多的水化热,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2.2 外掺料和外加剂。掺如一定量的粉煤灰,就能降低水泥用量,从而避免产生过多的水化热。掺入一定量的减水剂,能够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水泥的水化率,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从而有效避免产生过多的水化热,同时降低水化热释放的速度。

1.3 混凝土配合比、配料、搅拌及浇注方面

1.3.1 设计配合比时,水灰比不宜过高,且要适当减少水和水泥的用量。在混凝土搅拌环节,必须保证准确计量原材料,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搅拌时间,还要注意对混凝土塌落度的控制,以防混凝土拌合物在出机时温度过高。

1.3.2 分层浇注,把握振捣力度,尽量做到适度、均匀地振捣,禁止任意预留施工缝。混凝土浇筑环节要注意两点:第一,控制浇注质量。对混凝土进行浇注时,要振捣到表面泛浆的程度,且要均匀插点,完成浇注后,将表面抹平、压实。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分层浇注、分层振捣,确保下层初凝前一层的混凝土已紧密结合。第二,注意浇注时间。高温条件下不要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1.4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1.4.1 从搅拌机中将混凝土卸出后,混凝土温度或影响到运输延续的时间。如果混凝土温度在 20℃~30℃之间,则运输时间必须在 1h 以内;当混凝土温度为 10℃~19℃时,运输时间必须在 1.5h以内;当混凝土温度为 5℃~9℃时,则运输时间在 2h 以内。如果运距较长,宜使用运输搅拌车运输,且运输时间不超过 1h。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必须确保混凝土泵能够不间断地工作,泵送前先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输送管道。必须将卸料、运输、泵送的时间控制在1.5h 以内,若是夏季施工,还要尽量将时间缩短。泵送时,要让混凝土充满泵的受料斗,以免空气进入阻塞管道。

1.4.2 混凝土自由倾落时不宜超过 2m 高,如果超过了标高,就要采用斜槽、斜槽、溜管、振动溜管和串筒下落。采用串筒下落时,最后一节要拉成垂直,且要留出不到 3m 的间距;如果使用斜槽下落,则坡度做好在 60°以下。另外,为避免离析问题的发生,还要在出口处装设垂直挡土板。

1.4.3 每层浇筑厚度按下列规定:用插入振捣棒捣时,为振动器作用部分的 1.25 倍;表面振动器为 200mm;人工振捣时,基础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250mm;配筋密肋结构为 150mm,每次浇筑向前推进长度宜为 1.0~1.5m。

1.4.4 振捣方法。插入式振捣棒应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成 40°~45°倾向振捣,插点应均匀排列,可以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但不能混用;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且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并插入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 50~100mm,以促进上下结合形成整体。振捣棒在每一点振动延续时间约在 20~30秒,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浮浆和不再有气泡、不再沉落为度,禁止振动棒触及钢筋、模板、预埋件等。使用平板式振动器应将混凝土浇灌区划分成若干排,依次前进,移动间距应使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动好的混凝土边缘 30~50mm。当混凝土表面倾斜时,振动器应由低处逐渐向高处移动。每一振捣位置的延续时间,以使混凝土停止下沉并向上泛浆,或表面平整并均匀出现浆液为度,一般约为 25~40s。

1.4.5 对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适当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采用片式、针式振动器振捣或辅以人工振捣。

1.4.6 墩、柱、墙连成整体的梁板结构:应在浇筑墩、柱、墙及基础的混凝土之后,停歇 1~1.5h,再浇筑梁板或突出部分的混凝土,避免水平与垂直构件交接处产生裂缝。

1.4.7 浇筑竖向结构或大体积结构时,底部应先填以 5~10cm厚与所用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以免形成离层。对大体积结构混凝土还应该采取有效的防裂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

1.4.8 混凝土浇筑时要确保其连续性,如不得不间歇,则将间歇时长控制在 2h 以内,必须在上一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完成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如果是工艺流程或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无法连续浇筑,就要预留好施工缝,当混凝土强度为 1.2Mpa 时方可继续浇筑。注意在浇筑前,要将钢筋上的斑锈、浮浆,以及施工缝处的松动石子和水泥薄膜全部清理干净,然后将水泥浆或水泥砂浆铺抹在其表面,再开始浇筑施工。

2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拆模后,如果混凝土表面存在裂缝,可按下列方式来处理:

2.1 如果是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先清理裂缝部位,待其晾干后表面涂刷封闭,或用环氧浆液灌缝,以防止水汽、化学物质和二氧化碳的侵入。

2.2 如果是较、较浅的裂缝,则可将裂缝凿成八字形凹槽、清理后将其湿润,在其表面涂刷水泥浆,通过 1:2 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后在利用环氧胶泥嵌补。

2.3 对于裂缝较大较深,或者影响结构整体,具有防渗漏、防水侵的裂缝,要细心观察裂缝的深度和宽度,通过化学灌浆或水泥压力灌浆的方式来处理,或封闭表面的同时开始注浆;结构刚度减小,承载力和严重裂缝,要在分析具体情况之后,利用预应力加固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围套、钢套箍或结构胶粘贴剂贴钢板加固等方式来处理。

3 结束语

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而混凝土裂缝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混凝土有害裂缝的存在,会降低结构的抗渗和抗冻能力,降低构件承载力与耐久性,影响结构耐久性。

上一篇:基于建设监理投资控制问题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混凝土优化配比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