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档案正规化管理的新模式

时间:2022-08-12 05:06:51

探讨档案正规化管理的新模式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档案员一定要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严谨的思维方式和综合的协调能力。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开拓知识面,把知识与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档案管理实现计算机化是必然的。身为档案管理者,必须认清档案管理科技化和现代化的趋向,努力学习微机使用、管理知识,以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技化、数字化 信息化 网络化

前言

现今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围绕档案馆和事业单位档案室开展,对传统档案工作、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却忽视了对档案科技化发展的探索,档案是记录一单位的载体,他的科技化进步正是符合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了企事业单位管理发展,人事管理和重大事件方面的要求。所以,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和发展必须做到科技化、现代化、数字化、人性化,这也是社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

一、领导重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发展

单位的各级领导一定要重视支持档案工作,档案工作是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对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做到对档案工作重视到位、投入到位,对档案工作人员关心到位。要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在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政治上关爱档案人员,重视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档案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真心实意帮助档案工作者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

档案员要做好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准确、系统的基础。要做好收集工作,档案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收集工作的各种渠道和方法,处理好档案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关系,对档案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与检查,同时要不断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实现全方位的有效管理,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做好企业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查全率、查准率才有可能达到高标准。

三、做到集中统一管理档案

集中统一管理有三层含义一是档案实体集中,企业各部门形成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都要集中到本单位综合档案室统一管理二是人员集中,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都要纳入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管理;三是管理集中,各单位的档案、人员要在档案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开展档案工作,提供档案利用。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是企业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档案法律法规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四、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包括建立档案工作机构,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建立健全专兼职档案管理网络,制定本单位档案管理办法、归档范围、分类方案、保管期限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及“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制度,“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是《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明文规定企业必顺建立的制度。如果一个单位没有落实“三纳入”制度,就难以保证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健康发展,使档案工作无法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步。

五、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没有经过标准化整理的档案不可能实现信息化,因此,企业档案部门要认真学习有关档案工作标准,研究档案工作业务规范,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为档案工作信息化创造条件。档案工作信息化,是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全面收集、整合、开发的重要基础,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对企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利用效率,全方位地支持企业决策和各级信息服务,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估算。

六、加强档案管理水平

(一)任用责任心强、懂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很强,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又要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水平,尤其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

(二)培养一批会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技能人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有利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人员应努力的方向。档案管理工作与办公自动化息息相关,一篇文稿不论是从起草、修改、删减、检索和打印,还是登记、汇集统计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办公自动化,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技术,以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档案管理工作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汇集着大量的资源,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整理档案,可按照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打印,这样,对于降低文件归档工作量、发挥计算机管理优势、减少手工操作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七、提高档案管理者的业务素质

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有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

(一)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档案工作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地改善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要通过档案专业知识继续教育,促使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地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做到多渠道地进行人才培训。要从实际出发,按照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重视实效”的方针,为档案专业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机会。

(三)注重对档案人员的管理和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法》、《保密法》以及国家有关档案工作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之充分认识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于涉及到保密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教育和管理,不断增强保密意识和责任感,确保档案管理安全可靠,无失泄密情况的发生。

八、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档案工作势在必行,因为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管理好档案,才能真正开拓思路,着眼未来,做好本单位的各项工作,记录下单位的发展和战略实施的目标,这就是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也应该是档案工作者的努力地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M].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

[2]、丁海滨.档案工作空间论[J].档案学研究,2011(2):15。.

[3]、倪丽娟.城市建设中的档案工作纳入机制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1(3):33。.

[4]、张晓.现代企业文档管理制度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6):45。

上一篇:作物施肥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探究 下一篇:浅析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