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常青树打赢当尖兵

时间:2022-08-12 05:06:16

在第二炮兵某旅,有这样一位老兵,他当兵25年,参加训练、演习和实弹发射无数次,但是,他从没有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连错一根电缆、报错一个参数、记错一个数据、损坏一件仪器、按错一个按钮,他亲手排除各类技术故障近百次……

他就是被誉为“镇旅之宝”的一级军士长王忠心。他的履历上记载着: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先后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第二炮兵十大优秀士官”。

25年来,他手把手地带出了“全军科技练兵模范战士”徐海波、“全国优秀大学生士兵”高明、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董慧、“第二炮兵十大砺剑尖兵”王治基等一大批高徒,其中40余人入选第二炮兵、基地两级技术尖子人才库,6个走上旅团领导岗位……

小士官敢于挑大梁

地面控制是整个导弹发射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只有通过了这一关,整个导弹才能交给发射营进行发射,而王忠心本人是所在连控制专业的“总指挥”,负责总体把关,可谓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在王忠心25年的军旅生涯中,经历了2次重大武器换型,精通3种型号导弹的地面控制。每次装备换型,他都战斗在新装备交接、列装的第一线,成为导弹地面控制领域全旅当之无愧的“大拿”。

1990年,王忠心从青州士官学校毕业。这点学历对于博大精深的战略导弹来说,可谓杯水车薪。那一张张密密麻麻的电路图纸和从未涉足过的计算公式,对于王忠心无疑是天书。好在王忠心“会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基础学科的积累,慢慢地摸到了“门道”。

学专业,他从不死记硬背。面对迷宫似的电路图,他像庖丁解牛一样分解成若干个小电路图,把每个小电路图与相应仪器设备对接,再将测试流程、工作原理与细化的小电路图串成一条线,达到了形象直观、化繁为简的效果。如此,王忠心继续创造“神话”:在全旅第一个通过专业资格考核,数十个操作岗位样样精通。

“这就是后来被大家奉为专业学习范本的‘王氏学习法’,沿用至今,人人受益,最直接的成效是缩短了全旅专业训练周期,新型武器提前形成作战能力!”时隔两年后,旅长李兆坤评价王忠心的这一贡献仍然喜形于色。

把关、组训、教学是王忠心的三项任务。每次的操作演练,他都要把关;每年制定训练计划及实施方案,都有王忠心亲自参与;每逢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王忠心常常上第一堂课。装备与教材的更新都需要整个部队为之做出改变,而无数次的更新势必会使量的积累向质的变化转换。王忠心的三项任务都时刻鞭策着他紧随新事物、把握新知识脉络。在所从事的技术领域中,他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突击队员的角色,而且是新知识、新技术与广大官兵的一个纽带、一个桥梁。

一次旅里组织新装备实装操作演练,在发射营阵地上组装后的仪器突然出现了故障,无法启动。尔后,厂家技师、武器专家一系列人员悉数登场,整整忙活了4天,还是没查出个结果。王忠心虽然不是科研人员,但是也在反复思量。他突然想到有两个零部件极其相似,会不会是安装上出现了差错?他建议再次复现故障,结果印证了他的想法,现场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由衷地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技术营教导员马文福到营里任职时正逢装备换型,马教导员对此感慨很深:“新装备对每名同志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大家又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但王忠心很快就对控制专业所有号位操作技能和每台仪器性能、参数、状态了如指掌,且能立即组织训练、授课,这为后来新装备快速形成作战能力奠定了基础。”

与王忠心同年入伍的旅总工程师陈永军总结认为:“在老王心中,技术是战斗力最珍贵血液,25年来,在训练、演习和实弹发射中累计排除近百次技术故障,他没有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连错一根电缆、报错一个参数、记错一个数据,这堪称一份伟大的担当!”

用赤诚书写军旅人生

清晨,天色微明,东方一片鱼肚白,处处为淡烟轻雾所缭绕,随着起床号的响起,王忠心25年中极其普通的一天拉开序幕。

点名、出操、队列、训练、看新闻,已成为老兵平淡的生命记录。

参加全旅集会,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当中,他那爬满了岁月沧桑的脸庞和肩上的军衔格外显眼,而他的举止言行却又那么普通,每一个口号、每一次训练、每一堂授课,他的标准从未改变。25年,在第二炮兵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王忠心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地坚守中书写人生价值。

“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是总理对第二炮兵官兵提出的特殊行动准则。25年来,王忠心把这一“行动准则”自觉细化在每一组数据、每一道口令、每一步操作中:学专业技能,如饥似渴;练操作规程,从不满足;导弹技术测试,极端准确;紧要关头排障,手到病除。

2004年初,旅担负上级赋予的导弹延寿整修任务。经过3个月的分解、修复、技术改造和分单元测试,一枚超期服役的导弹等待最后一道综合测试。不料,弹体一通电,保护系统就立即跳闸。测试卡了壳,延寿整修就意味着失败。武器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急了,挑灯夜战3天3宿也没解决问题。参与该型武器设计的专家闻讯赶来,几天下来还是无法确定故障点。跟在一旁当学生的王忠心也没闲着,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排故经验推断:导弹肯定没问题,故障应该出在电缆连接环节。果然,大家在数以千计的电缆插头中找到了症结。专家们感叹:排故离不开操作实践,这样的兵专家堪称“旅宝”。

王忠心年终参加旅里体能考核是一道“风景线”,全旅兵龄最长的兵,站在全连第一位,那精瘦的身躯扛着一面与身材不相符的大旗。

王忠心一边活动着身体一边提醒着注意事项:“分配好体力,2500米之前两步一呼、两步一吸,4000米后一步一呼、一步一吸,4300米全力冲刺,必须在23分钟内跑过终点!”班长、副班长们应声闪出队列,靠紧自己班里那些体力不好的兵,嘴里大声督促着体力好的加快速度带动整个班的前进速度。 “开始!”一声号令,王忠心一马当先,压住整个队伍的节奏,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骤然加快,原本整齐的队伍立即分化,3圈过后,一些“困难户”落在了后面。王忠心看了一眼时间,闪出队伍挥舞着红旗大声喊道:“还剩4分半钟。跑完最后的1000米,全体加速!”其实,他是打了“埋伏”的,为了刺激那些“困难户”激发体内的爆发力,他故意隐瞒了1分半。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全体通过。坚守朴实无华的做人本分

“王忠心是个好人”,这是所有人对王忠心的评价。连里给王忠心的评价中有三个第一:首先是做人第一,其次是技术第一,第三是作风第一。

虽然“老实”,但是老王还是一个“好管闲事”的人,今天哪个小战士愁眉苦脸了,明天哪个战士闷闷不乐了,他都要凑上去问个究竟,大家看是王班长,也乐于跟他交流,别看老王平时少言寡语,开导起人来话可一点不少,这样聊来聊去,就把事儿说开了。

都说人民是所大学校,那么王忠心无疑是个“特级教师”。老王之所以有那么多“高徒”的出现,与他的诲人不倦、无私奉献密不可分。王忠心有这么一种个性:不怕你向他提多难的问题,不怕你占用他的休息时间,就怕你不懂装懂。

三级军士长黄峰是这样描述王忠心给人解难题的情景:“一次,我在实际操作时候,犯了错误,王班长看到这个情况,主动靠上来给我解难题,讲完一遍,问我明白没有,其实我没听懂,但是又不好意思开口让老同志再讲,王班长看我脸上稍有迟疑,更加详细再讲一遍,这样反反复复好几遍,直到我的脸上不再有任何疑惑,他才满意的走开。”

为了能更深入了解王忠心,我们决定去老王家坐坐。离营区大约五公里的旅家属院一套80平米的团职房,是老兵王忠心享受的待遇。走进王忠心的家,整洁、明亮,朴实、简单,家如其人,给人温暖。

老王的爱人快人快语,一边热情倒茶一边高兴地介绍这些年的感受:“很幸福,很知足,老王的工资足已够一家生活,还有节余,与普通人比我已算是嫁了个富贵人家!”

没有预想中的“诉苦”,倒是“王嫂”的幸福感让人感动。记者问:“听说你们结婚16年,经常聚少离多,家里老小全靠你一人,怕不全是幸福吧?”

“我们都来自农村,那点苦怕是多数家庭都有,我们老王凭自己的本事升职级领工资分房子,得到那么多荣誉和尊重,多好的事啊,至于我在家承受的,那是本分,不苦,所以我幸福!”

告别王忠心的家,看着营区里一排排寒冬中依然青翠挺拔的香樟树,记者不禁想,人的生命有限,青春短暂,但是只要心怀神圣使命,就会像这香樟树一样长盛不衰。老兵王忠心25载与大山为伴,与利剑为伍,虽然青春已逝,但是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奉献不止的追求,他就永远是军营中一棵最挺拔的常青树!

上一篇:利剑出鞘斩凶魔 下一篇:张泉:要为民营文化企业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