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引领性作用

时间:2022-08-12 03:25:50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引领性作用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仍然是个值得关注的社会性问题。青海是个少数民族占很大比例的多民族省份,做好藏族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既是避免宝贵的民族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是维护藏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繁荣的重要举措。就业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力,针对藏族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词: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67-02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青海省总人口为542.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119.1万人,占总人口的21.96%。青海高校(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大学生总人数为3.65万余人,其中藏族大学生0.7万余人,占总人数的19.2%,这些藏族大学生主要来自青海省内的藏族自治州,另外,还有藏、甘、川、滇四个省区内的藏族自治地方,还包括四省区内自治州、县以外的一些藏族聚居区和藏族乡。藏族大学生是藏族人民的优秀代表,他们有着很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关心本民族的发展前途。同时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他们的观念较能跟随时代脉搏,又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毕业后能投身于家乡社会经济建设,就能给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做好藏族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近几年,在国家大学生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引导下,青海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一些相应政策。每年初都把提高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年度的重点工作,要求各高校要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少数民族毕业生,对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各高校在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很多引导性、辅工作,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依旧非常复杂,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而言,除了社会支持,学校和学生本人仍有待完善之处。

1.我省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不足。从目前青海高校中藏族学生分布来看,以青海民族大学人数最多,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大学也占有一定数量。各校的就业指导课强调专业素养、知识面、就业技巧,而忽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大纲中都有就业观教育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对就业政治素养、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但因为课时有限,这些内容往往在课堂上就浓缩成几句话,产生不了多大作用。2012年上半年本课题组对青海三所本科院校藏族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进行调查,问卷发放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5份。在选择就业地域时,省会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对藏族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最大,占21.75%,排在第一位;46.31%的藏族学生选择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32.63%希望到国营企业就职,就业期望普遍偏高。这种就业期望在实际就业中也相应体现出来:2013年,省内高校六州藏区生源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2673人,其中党政机关128人,科研教育单位261人,医疗卫生单位231人,其他事业单位210人,国有企业349人,部队和应征入伍52人,项目就业和城镇社区160人,待就业和不就业拟升学的394人。以上合计1785人,占初次就业全部毕业生的66.78%。青海省现有人才的绝大多数是通过自身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由于宗教、语言、生活习惯等因素,藏族大学生是藏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主要人才资源,如果这些学成毕业的藏族青年不能回去服务于本地区本民族的社会建设、基层建设,那么这与我省高校民族教育的初衷有很大的出入。

2.民族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生活存在脱节问题。藏族学生其思想道德的形成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群体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既反映了时代特征,又是藏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因素在思想观念中的反映。我省三所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一是很多时候这门课并没有引起在校大学生重视。二是虽然这门课在就业技巧、就业规划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基础的指导,但未能结合各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深入开展。目前我省三所高校中除了青海民族大学,其他两所学校都没有专门为藏族学生安排“双语”就业指导课,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形成兼顾国家认同、家庭期望与个人愿望相统一的就业观教育都需要高校做进一步的工作。三是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难免与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脱节。另外,针对“90后”的民族学生就业思想多元、独立、新潮的特点,我们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滞后的情况,实效性不高;而对于藏族学生而言,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要具体地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还需投入更多精力。

3.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单一。从我省高校藏族学生分布来看,除青海民族大学外,民族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比例还是相对较小。一直以来,我们对民族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并未特别安排,大班教育效果不大。藏族学生大多来自经济落后地区,家庭条件较差,社会见识面较窄,加之社会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其他方式、途径的跟进,很难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并付诸于行动。另外,高校教育一般只限于学校而没有拓展到社会,单纯的学校教育并不能解决学生就业中的现实问题。

4.就业思想教育的内容单一化。就业思想教育不仅要传达施教方的要求,还要兼顾受教方的思想需求。藏族学生在大学的四年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学校度过,不能深刻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加之他们由于年龄、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容易跟风走,对回到家乡就业没有充足的信心,学校就业思想教育需要在这方面有所关注。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加剧,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诚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些藏族学生成长地经济落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上的自卑,加之社会上的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有时会产生偏激情绪和不诚信的行为。在我们的后期调查中发现一些藏族大学生有的签约后违约,有的不愿及时签约,有的爽约,给用人单位造成困惑。然而,实际的情况是高校为了追求初次就业率,对学生的就业观教育中着重强调先就业后择业,而对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心理健康及就业诚信教育方面比较忽略,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调节、引导和教育功能。

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基本途径。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引导其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素质,以树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求职道德,促使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变角色。民族大学生应依据自身所具有的民族优势和专业能力,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理想,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家乡,报效社会,实现崇高的自我价值,使个人和社会共赢。

1.加强就业指导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快藏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需要大批专业人才。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深入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繁荣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事业,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的团结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地域分布等特点完善相关就业思想教育内容,激励他们面向藏区,面向家乡,面向基层。

2.不断加强政策宣传,积极推进就业引导。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同社会要求结合起来。例如,国家实行的少数民族骨干培养计划、民族学生创业、民族学生考研等优惠政策;2010年,青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少数民族就业政策;另外我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考研、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业技能培训等给予加分、补贴等特殊政策。这些可通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来宣教,以增强其就业信心。同时,作为人才缺少的青海,应该制定出更多优惠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3.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藏族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多方进行。对藏族学生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就业观教育,如座谈、就业心理疏导、就业政策解读、职业规划、个别咨询、就业实习、求职应聘模拟、小班上课、参观企业、州县基层等。此外,多举办针对少数民族、藏族学生的供需见面会,发放“求职指南”小册子,等等。此外,学校应加强与省内外各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给学生提供岗位信息,并使这项工作长期化。如此化整为零,既理论又实践,最终形成对藏族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4.在就业指导中,丰富对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着希望我省藏族大学生毕业后尽可能回到生源地投身于家乡的社会生产建设的目标,学校在对藏族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安排上,除了政策、法规宣讲外,还应加入青海藏区发展形势、发展规划等内容,激发藏族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的情怀。另外,加强藏族学生的就业诚信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就业质量。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就业思想教育要顺应形势,既要重视“虚”的宣教,也要跟进“实”的扶助。针对藏族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卓玛杰.青海高校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青海省教育厅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2013年青海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Z].2014-03.

上一篇: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高校培养应用型金属材料工程创新性人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