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农村中学新课改的现状思考

时间:2022-08-12 12:28:43

部分农村中学新课改的现状思考

[摘 要]思考之一:关注了“三率”却忽视了学校的生命之源。由于有的学校还未建立新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无法钻出“三率”的口袋,使得部分学校流失率居高不下。思考之二:重视智教教育,却忽视了体育、美育的教育。思考之三:重视课堂教学却忽视了课外活动。思考之四: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评价不利 重大轻小 重内轻外 重形式轻内容

时下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研讨活动,搞得可谓如火如荼:早晚课、午休课、周末补习课,一些学校也在背地里上得轰轰烈烈。可是,令人烦心的故事每天都有人去续写:学困生没有减少,厌学的没有减少,因厌学而辍学的甚至呈上升趋势,有的农村中学流失率一个学期竟高达百分之二十几。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1.思考之一:关注了“三率”,却忽视了学校的生命之源。新的课程改革让一些有识之士热血沸腾,也让孩子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然而实施起来却不那么简单。人们还是习惯于用“三率”去评价学校,评价老师。一个学期结束,在质量分析会上,不管你在其他方面做得多么好,只要你的“三率”上不去,你就无颜面对校长,无颜面对学生家长,身价就比同事们低。每年的中考一结束,学生家长更简单,他看的就是你的升学率,升学率上不去,他们就率领孩子们到城里去,到名校去。让你哭笑不得。于是,一些学校调转头来,重钻进了“三率”的口袋,继续做起了教师匠。校长不敢贸然实行新课程改革,为了追求短期效应,尽快地将自己的学校打造成“名校”,对上“挂羊头”,背地里“卖狗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继续用“三率”去评价教师,而教师为了追求“三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照顾学优生,无视学困生的存在,使学困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继而生厌,最后辍学。那些既淘气又不愿走的学生,教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家长打电话,最后家长烦了,只好将自己的孩子领走。于是“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上去了,随之而来的是“流失率”也上去了。没有了学生还能称其为学校吗?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到我们学校来读书,最后变成了学困生,学校就不该反省一下吗?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留住孩子,因为那是我们学校的生命之源,让孩子们完成学业那也是我们学校的责任。

2.思考之二:重视智育教育,却忽视了体育、美育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际上是索质教育的延续。《义务教育法条文释义》中也明确指出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对各方面素质培养的一种整体教育”。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的学校为什么会忽视体育、美育教育呢?这其中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中考不考体、音、美了嘛,中考不考的学科,你下那么大力气干什么?因而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学校舍不得花钱置办,将近期末时,体、音、美等学科便被一些主科挤出了课程表,赶出了课堂。

教书匠之所以成不了教育家,就在于他急功近利,认识不到各“育”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可替代性,认识不到各“育”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一般情况下,大脑左半球主逻辑思维,右半球主形象思维,左半球发育较右半球好。为了充分挖掘大脑两个半球的潜能,必须重视开发利用右脑的功能,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各方面的技能,让左右脑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而体育、美育这些“小不点”学科正是我们为了挖掘右脑的潜能所搭建的平台。然而,我们却把它们忽视了。忽视了体育、美育的课堂教学还能称其为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吗?

3.思考之三:重视课堂教学却忽视了课外活动。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阵地,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课外活动这块侧翼阵地。一旦丢失了侧翼阵地,主阵地也是很难保住的,这个道理,我想稍微知道点军事常识的人就会明白。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七条指出:“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

《义务教育法条文释义》也做了详细地阐释:“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专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数事实也都证明:学生参加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后,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非智力因素都会得到提高,这将有助于文化课的学习。因此,课外活动不仅不会和课堂教学学习发生冲突,更不会影响到学校和教师关心的“三率”,会收到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而一旦丢失了课外活动,两眼死盯住课堂教学和“三率”时,我们就会有一种“有心栽花花不活”的感受。

4.思考之四: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习惯于搞“一言堂”,只不过换成了“一问一答”式,表面上是师生互动,其实主体者还是跟着主导者的后面,手忙脚乱地应对。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在搞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然而这样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也是没等学生探究出眉目,就让学生站起来回答,完全流于一种形式,课堂上很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有的教师甚至把学优生当成了主体者。

什么时候,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能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主体,完全抛弃了名利思想,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学生身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们高高兴兴上学来,轻轻松松回家去,人人都能充分享受成功后的快乐,那才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所有的学生同乐,那是我们教师永远的追求I

上一篇:高中政治反思性学习的途径与方法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