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秘密媒体

时间:2022-08-12 09:10:29

中国的秘密媒体

在一个信息检索都受到限制的国家里,中国领导人知道些什么和通过何种途径知道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官方新闻媒体新华社的某高级编辑最近透露的一份讲话表明,尽管新闻管制在近些年来已经有所放松,领导人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华社记者整理的秘密报告。其他的证据显示这种容易出错的体系实际上日益受到重视。

该编辑上月的讲话显示,新闻机构对西部新疆地区去年7月民族骚乱爆发的公开报道淡化了汉族对于当地最大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人的报复性攻击。他说,在读过机密的“内部参考”对于报复事件的报道之后,国家主席才中止了海外访问。他讲话的摘要被一个听众放到了网上。审查人员删除了这份摘要并已采取措施防止它继续传播。

摘要并没有被证实。但是整理秘密文件并呈交给领导人是新华社的重要任务之一。许多中国的主要报纸对于他们认为过于敏感不适合大众知晓的新闻都有保密版本。这并不需要秘密情报机构,因为他们针对的仅仅是一些在其他大部分国家看来算是新闻主要来源的事件,比如公众投诉、官方不法行为、经济不良现象和外国批评。

最近几年,由于政府对一些公开媒体不再给予补贴,所以它们变得更加商业化,也开始涉足一些一度被禁止的领域。虽然至少有一部分公开出版物变得越来越自信和可靠,但是秘密媒体并没有消亡的迹象。其中一部分还重获新生――秘密信息卖得很好。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机密报告。中国的领导人似乎很吃这一套。

2003年SARS的爆发暴露了“内部参考”的致命弱点。新华社第一份供领导看的SARS报告直到2月9日才出现,从2002年11月到那个时候为止,已有大约300例病例和5例死亡。2天以后领导人才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在SARS事件中,中国的保密机制和延宕拖延备受指责。

直到4月20日,中国领导人才开始允许新闻媒体自由报道疫情的爆发。虽然公开报道层出不穷,新华社的内部参考也依然同时跟进。在4月1日到7月10日之间,中国新闻机构共了超过2700份有关SARS的公开报道。同时有超过1000份秘密报道和超过6个小时的机密视听材料。

2003年,领导在《参考消息》(一份给官员看的关于国际问题的报刊)空白页面处写的评论数目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88%。其中6条是主席写的。新华社热衷于收集此类数据来证明自己工作的影响力。一份更加机密版本的期刊――《参考消息(增刊)》,在2003年出版的次数是2002年的3倍多。

中国的互联网的使用率在SARS之后大幅提升,从而促进了虚拟交往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也更迫切地需要知道网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新华网将这些情况整理到另外一本期刊――《国内趋势(网上舆情文摘)》中。2007年,新华社的年刊显示这类报刊的发行量增长了15%,领导人对其的评论增长了50%。他们似乎不觉得这样有什么矛盾:公开的网络聊天不断出现在绝密报告里,而泄露其内容却可能会坐牢。

互联网上的许多信息对于中国的传统媒体来说可能都过于敏感,这却促进了内参的发展。去年7月,中国共产党旗帜性的党报《人民日报》出版了供高层官员阅读的一份新的周刊,取名《网络舆情――三农内部参考》。

这个名称和新华社的读者受到严格限制的文摘名称很像,这可能是想让人们以为它会提供关于饱受诟病的三农问题的内部信息。网上可以阅读到的样刊十分单调,但是神秘的氛围使得这份刊物的订阅率是其他信息量更大的周刊的2到3倍。一位熟悉《改革内参》(一份针对低层官员和学术需要的秘密周刊)的中国编辑说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中国领导人自己有时候似乎对由党内忠诚分子制作的内参的报道半信半疑。4月份的《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称,中国总理坦言有些时候领导人必须微服私访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

公开的媒体由于屈服于审查指令变得更加不可信。在2007年的五年一度的党代会上,新华社刊发了比2002年多2倍的内参报告。2009年,一位省级高级官员希望能采取措施保证每一个有资格看内参的人能有订阅。他说,不能有任何“盲点”。在一个充满审查的王国里,只接受部分审查的那一部分就是国王了。

来源:《经济学人》2010年6月17日

编译:齐煜

上一篇:“天安号”困境 下一篇:智慧城市大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