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课密度测量与教学质量研究分析

时间:2022-08-12 08:40:55

大学公共体育课密度测量与教学质量研究分析

摘 要: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法、访谈法对大学公共体育课――健美操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公共体育实践课程存在的不良现象,指出公共体育课不足,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课;密度测量;教学质量;研究分析

1、体育课密度与教学质量评估的相关理念

1.1体育课密度。体育课密度又称为课的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和总时间的比例。①课间时间分布在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组织措施、帮助与保护、观察与休息等部分。

1.2课堂心率与时间预测计算法。体育课各项密度大致比例为:讲解20%,做练习45%,组织工作15%,休息时间15%,浪费时间5%。测定密度的方法是从上课到下课采取累计计时法记录各项活动时间,加以统计,从统计数据中可作如下分析: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时间分配比例;计算课的合理时间与不合理时间;计算各项时间的比例;评价教师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来说课堂的练习密度能到达30~35%之间,学生的平均心率能达到125~150次/分比较适宜。

1.3体育课质量的评估。体育课质量的评估主要是对课堂气氛、效果的评价。主要涉及了体育课堂前的授课准备、教案质量、教学内容安排;体育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特色、锻炼效果、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评价指标。②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某大学2013级公共体育课学生,并选定2名心率测定对象。

2.2测量及研究方法。测量:以一组5人为单位,分工合作。2人负责记录填写《体育课密度记录表》;2人负责《体育课心率测定记录表》,其中一人负责测定心率,一人负责记录登记;一人负责登记记录《体育课学生心理符合测试登记表》。

(1)测量体育课密度的方法:测定课的一般密度是从上课一直到下课为止,将各项活动时间全部记录来。以电子秒表为例,上课即开表,在出现5项活动的转时(必须自始自终跟踪一个学生进行测定)即按暂停键,报告该项活动结束时间,再按返回正常走表状态,以此类推至下课。记录者迅速准确作好记录,供统计计算分析之用。

(2)测量体育课心率(生理负担)方法:主要采用了手模脉搏。课中选择好测定时机,通常是练习前后与约定定时测相结合的方法,每次课测定次数一般不应少于20次,每次测定以l0s为宜,每次及时准确地测定后,即时报告测定时间、内容、心率并记录在表,课后测定受测者心率恢复情况,并了解学生自我感觉。③

2.3研究方法。首先,统计与绘图,将所测的数据,换算成每分钟心率,再绘制心率变化曲线图及平均心率。其次,通过2次公共体育测量数据的整理、总汇对2次公共体育课的观察,课后对少部分学生对上课效果及体育兴趣的访谈、学生对本节体育课堂的反馈。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两次课的基本信息

(1)上课时间分布情况。上课总时间81:04、72:04其中,合理时间67:36、68:10占总课时83.39%、95.5%;不合理时间13:28、3:54占总课时16.61%、5.4%;教师讲解时间3:54、7:18占总课时4.8%、10.13%;学生练习时间44:22、48:58,占总课时54.73%、67.94%;课堂管理时间16:30、3:30,占总课时20.35%、4.86%。

(2)教学内容:健美操大众一级学习为教学内容、健美操大众一级学习

(3)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制教学,学生人数约30(性别:男)教师人数1人(性别:女);合班教学,学生人数约100人(性别:女)教师人数4人(性别:女)

(4)受测者心率测定情况。受测者A性别:女整个上课过程最高心率为每分钟114次,最低心率为每分钟72次,平均心率为每分钟96次.。

4、研究结果分析

4.1公共体育课课堂常规问题。受测评的两次公共体育课,教师均未进行课前常规与课后常规流程。其次对于例行检查上课学生的着装问题,见习生的安排问题,都没有落实到位。

受测评的两次公共体育课,均为对学生在课后提出练习要求。课外体育锻炼与练习是体育课的延伸、外延,也是体育课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课外体育教育。

4.2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组织过程。测评以健美操大众一级学习为内容公共体育课,采取合班教学,由一位教师进行啦啦操动作讲解、示范,学生人数过多,教学过程,教师很难察觉个别学生存在的动作问题,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练习情况很难把握,整个课堂的学习质量与效果令人堪忧。

受测评的两次公共体育课时间安排问题。首先,两节课上课总时间应为90分钟,但是两节课总时间分别为81:04、72:04都没达到标准。其次,两节课存在不合理时间13:28占总课时16.61%、不合理时间3:54占总课时5.4%,不合理时间产生主要是由于课堂实施中教师管理欠缺,练习任务安排不明确、不合理,学生纪律性较差、态度不端正,不积极的原因造成的。

受测评的两次公共体育课,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懒怠、积极性不高,集体意识淡薄,课堂纪律松散不严肃。

(2)教学方法。受测评的公共体育课,均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师生之间处于一个不理想、不和谐的氛围之中,这会让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减少,体育课学习与练习效果差强人意。

(3)练习密度。受测评的公共体育课,学生的练习情况分别为学生练习时间44:22占总课时54.73%,学生练习时间48:58占总课时67.94%,学生的练习时间与所占课堂比重都是合理的,但是学生的心率却不理想。分析原因如下:一、对于课程层次的安排欠缺。二、没有运动负荷安排,没有突出体育课身体练习的特色,学生的身体锻炼的效果较差。三、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方式老套,造成学生对动作学习兴趣不高。四、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不重视体育课,上课状态松散,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身体锻炼与动作学习中。受测者的平均心率91次/min,可以为充分说明这些原因的存在性。

参考文献

[1] 谈丰田.大学生体育课堂密度计算方法及注意问题[J].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0.10.

注解

① 谈丰田.大学生体育课堂密度计算方法及注意问题[J].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0.10.

② 宾苑成.体育课质量的评定方法和指标[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8

③ 董纪文,胡新民.中学体育课生理负担量指数研究的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

上一篇:农村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下一篇:现代生物技术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