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时间:2022-08-12 07:07:16

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中的问题及长效机制探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管理市场的重要职能部门,其重要职责就是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新形势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涉及面更广、任务更繁重、要求更高。为此,打击一切扰乱市场秩序、违反公平竞争、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经营行为,成为了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工作重点。而无照经营行为却是当前各类违法经营活动当中,一种最为普遍和典型的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形式。如何应对挑战,有效遏制无照经营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成为新时期基层执法人员的一大工作目标。在此,笔者就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长效机制的建立发表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无照经营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所谓无照经营,是指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之规定,无照经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一)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二)无须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营业执照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三)已经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四)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五)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违法经营行为。

二、无照经营行为存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照经营从城区到农村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并呈现出新的动向和特点。

1、超范围经营。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挂羊头卖狗肉”超范围经营现象普遍存在,其目的是减少办证费用,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需要前置审批方可经营的农资、食品、文化娱乐等行业。

2、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城区、农村集贸市场上,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常常出现占道经营、污染环境、影响市容,严重妨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无照小商贩,而他们在经营中常常以次充好、短斤少两,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在监管过程中,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查处取缔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季节性无照经营。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农村,利用春节、春播、秋收等时节,从事食品、农资、生活和文化用品等上山下乡、流动经营谋取“暴利”,以地点不固定、时间短为特点,经营商品的质量没有保证,农民群众上当受骗后难以得到赔偿。

4、在农村的无照庭院商店比较普遍。一些思想意识淡薄,法律法规意识不高的农民进货摆在自家的房屋内从事无照经营活动,其销售的对象主要是本村的邻居,常常出现食品、日杂百货与农药、药品放在一起,极易引起中毒事件。在监管中本村的邻居常常包庇,很难发现他们。

5、文化娱乐场所是无照经营的新居点。这种现象大多数存在于城区,洗头按摩美发美容场所、歌厅舞厅、夜总会、洗脚城等,这些都需要公安、文化、卫生等多个部门的前置审批,且办证难度较大,但是利润可观。受利益驱动导致经营者甘冒受罚之险,从事无照经营,等到被查时就托人说情,甚至有的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勾结,共同对抗工商部门的查处取缔行动。

6、外来人员流串从事无照经营。这主要存在于农村,一般是外来人员持有一定的技术,主要是加工行业,他们选择群众意识比较淡薄的农村,流动经营,农民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在没有举报线索情况下很难发现。

以上几种常见的无照经营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损害公平竞争,侵害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逃避税收和管理,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助长假冒伪劣和歪风邪气。然而,这样的无照经营行为又普遍存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存在呢?

(一)主观原因

1、利益驱动导致价值观扭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照经营可以逃避各种税收,从而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不惜铤而走险,甘冒受罚从事无照经营。

2、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办照率低。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农村,存在着“没有必要办照”的侥幸心理,甚至有的经营者不知道经营活动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导致长期不办照。

(二)客观原因

1、前置审批过多,费用较高致使经营者企图逃避。食品、烟花爆竹、烟草、文化娱乐等经营项目都需要办理前置审批手续,各部门在办理审批手续时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无疑加重了经营者经济负担,以致于不少经营者选择逃避。

2、人情大于王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农村的经营者往往仗着地方某某官员或因与监管部门的关系好而不去办照,等到被查处时再托人说情,监管部门在查处过程中往往因冲不破人情关而放行。

3、基层管理人员不够重视,打击力度不够。个别基层工商所“重收费、轻管理”意识依然存在,对无照经营疏于日常监管。收费、案件和罚没款任务阻碍了监管职能发挥,有的工商所甚至对无照经营户收取管理费,严重阻碍了查处取缔工作。

4、力量单一,部门间协作不够。虽然《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明确了由工商部门

主管、其他部门合力查处无照经营,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陷入工商部门“孤军作战”的局面,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城镇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场所,比较容易管理。在农村,点多面广,工商所人员少、执法条件差,存在较大的难题,从而孕育了农村大量的无照经营行为。三、建立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长效机制

无照经营与构筑社会义义大市场的目标格格不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无照经营行为应该重拳出击,加大查处取缔力度,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担当好市场监管的生力军,争取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取得成效,达到净一方市场,保一方人民,促一方经济的目标。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无照经营存在的特点,笔者认为采取以下几方面可行对策和措施。

(一)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寓管理于教育之中。行动靠思想来指挥,要打击无照经营,首先要加强法制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打击无照经营。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和重要场所广泛利用发放宣传资料、横幅等各种形式进行集中和长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对比较偏僻、接受不到宣传的经营户,可以采取送法上门和送法下乡的行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在最广泛的范围内让经营者多了解无照经营的危害性,变堵为疏,使广大经营者自觉、主动办理营业执照,接受监督管理。一方面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让消费者了解更多的无照经营行为的危害,引导他们到有照经营户购买消费品,使无照经营行为失去市场。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改善执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经常性组织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树立“百姓利益无小事,执法责任重如山”的思想理念,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冲破人情关、金钱关,在查处取缔工作中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阳光收费”和“政务公开”制度,坚持“一窗口办事,一口清告知,一次性办结”的首问原则,提高办事效率,以此达到办事者的理解,拉近与经营者的距离,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

(三)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级分片管理,谁监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片区巡查和打击力度,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定期集中整治,发现一处,查处纠正一处,坚决不给无照经营者留市场。

(四)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发现无照经营。一是充分利用村级投诉站,实行定期接待制度,及时发现无照经营;二是在重要场所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无照经营行为。从而形成全社会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围、追、堵,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横向扩展、纵向延伸治理查处无照经营工作,提高进入市场经济的主体质量。

(五)加强各职能部门协作力度。针对在实际操作中工商部门“孤军作战”的局面,争取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坚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的方针,互相通报,沟通信息,密切配合,整合力量,职能交叉问题联合查,多管齐下共同抓好此项工作。

(六)注重培养,不断充实基层执法队伍。各级工商部门要密切关注基层工商所执法现状,注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执法人才,不断充实进基层执法队伍,改变基层执法人员匮乏的局面。

(七)加大基层执法办案装备。整合现有执法资源,一是为基层工商所配备各类硬件设施,保证基层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能及时、迅速出动,改变因出动不及时导致违法者逃之夭夭的状态;另一方面,是要加强责任制追究,督促基层工商所充分利用好现有行政资源,充分调动现有人力物力最大潜力,使人尽其力,物尽其能,保证现有行政资源发挥最大效力。

总之,新时期、新形势下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将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只有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畏艰险,乘风破浪,一查到底,才能使无照经营失去市场,切实保护好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建筑电气工程监理工作要点 下一篇:县市节能减排治污的现状与财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