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双雾里看花的眼睛

时间:2022-08-12 06:59:07

给你一双雾里看花的眼睛

【摘 要】本文就阅读理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策略,重点介绍了三个相符,与主旨大义相符,与题意相符,与原句相符。

【关键词】提高 阅读理解 基本技能 三个相符

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已经掌握了必备的词汇,可是,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无从下手,甚至是文章都读懂了,还是做不好此类题,更有甚者是越能读懂越错的多。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可以把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分为两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基础知识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式结构和相应的语法知识。而基本技能则是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题时所运用的答题技巧。也就是给学生一双雾里看花的眼睛,在下文中我将主要和大家共同探讨怎样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也就是答题技巧。

一、总体题型分析

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设卷的阅读理解题以体裁分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涉及社会教育、风俗文化、史地知识、科技、政治、经济、日常生活、传记、人物等诸多方面。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我们通常把这种题型称为细节题,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试题,其特点是答案明确具体,一般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如辨认文章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人物的外貌、特征,它们与事件的因果关系。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或从上下文、字里行间悟出文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而可能存在的和必然的结果来。这种题型通常包括推理判断、判断词意和主旨大意题,这种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结构,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以及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意思,也要理解深层含义,或弦外之音,分析作者提出的观点、态度,进而从字里行间推测作者没有说明的、含蓄的内容,从中悟出作者的目的。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阅读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指读。就是用手指指着单词一字一字,一行一行地读。这种方式既减慢了阅读的速度,又使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全文,而只是停留在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上,使他们所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最终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2.纠缠细节。过分重视细节,忽略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过分依赖字典。做题时,遇到生词不是先猜再查,而是不管这个生词影不影响下文的阅读,先查出来再说。

4.自以为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猜测答题,而不是根据文章内容答题,从而违背了题目要求,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5.以偏概全。题目要求是主旨大义,选项中有三个是各段的段落大意,一个是主旨大义,学生往往会凭印象觉得文中出现的就是正确的,选择其中的一个段落大意,这样就错了。

三、应对技能

1.要学会通读、跳读。阅读文章要一气呵成,遇到不会的单词或读不懂的句子就跳过去。因为这样的单词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影响整体理解和做题的。我们要学会在读不懂文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做对题。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做到了避免上面所提到的前三个问题。

2.要牢牢记住做阅读理解时总的原则是以下几点:阅读理解题正确答案有三大特点:与主旨大意相符,与题意相符,与原句相符。

所谓与主旨大意相符指的是要理解出题人的意图,也就是整个文章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不符合这个中心就不是正确答案。与题意相符就是要看清题目,不要自以为是,妄下结论。要注意出题人往往会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混淆大家,题目问的是张三而选项里却是李四或王五,此时切记要仔细。与原句相符就是要再倒读一遍,看看原文原句和选项是否一致,不能光凭印象。

3.要判断出所给文章的类别,根据各类文章的性质,在开始阅读后有意识地、着重去掌握和记住某些关键的内容和词汇。这样既抓住了要害,又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在若干细节及无关全局的问题上纠缠。如果是故事或传记,就应特别注意找出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情节以及最后结局。要紧紧围绕五个W/h-questions,即when,where,what,who,how来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迅速地查找需要了解的信息。故事传记主要是叙述主人公的主要特征,他与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应同时记住。新闻报导、史地知识介绍,往往是一人一事地介绍,比故事、传记要简单,但也离不开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对于上述要求它们同样适用。而新闻报导特别强调时间性、准确性,因此要搞清时间、地点和数字。

4.解题时不要边看问题边从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的文章。应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5.要注意找出主题句,利用主题句来查找有关信息。一般说来,论述性较强的文章或说明文,每一段或相关的几段里总有一句话是主题句(key sentence)。读了主题句后,便能知道这一段大致的中心内容,因为主题句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而该段其余的句子则是用来阐述或说明主题句的。

6.一定要掌握好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碰到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题。待全部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

7.既可以用顺读法也可以用倒读法,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倒读法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倒读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做出准确的判断。

总之,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要想有一双雾看花的眼睛,你就必须要牢记三个相符,同时要耐心加细心,不厌其烦,慎重敲定答案。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中学)

上一篇: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 下一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怎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