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杂处不夜天

时间:2022-08-12 06:10:35

“经四纬二”,“经四纬三”“经四纬八”……在济南人的话语中,这样的经纬坐标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个的路口:经四路和纬二路的十字路口,经四路和纬三路的十字路口,经四路和纬八路的十字路口……

如果是第一次来济南的话,你也许会感到好奇:“济南人怎么想起用经纬来命名道路呢?”济南以经纬路命名,始自济南的开埠。开埠后的经四路,成了老济南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经纬划分里的经四路

开埠后,商埠内的地图经商埠局丈量好,首先规划了商埠区的经纬马路。东西为经,南北为纬。用纵横的马路将土地划分成若干小方块,并以胶济铁路为界,由北而南将商埠土地划分为四等,以福、禄,寿,喜等字分别编号,制定了不同租价。具体的划分及价格为:经一路至经二路之间为福字号地,租价为每亩每年36元;经二路至经四路之间为禄字号地,租价为每亩每年24元,经四路至经六之间为寿字号地,租价为每亩每年16元;经六路至经七路之间为喜字号地,租价为每亩每年10元。可见由北至南,地价逐次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北面临近胶济铁路,交通便利。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铁路通车后,车站附近成了黄金地段。

1909年,开始修建商埠北面第一条大马路(从馆驿街西口至现纬五路处),俗称“一大马路”。后来该路逐渐向西延伸。《济南商埠全界图》第一次将一大马路称为“经一路”。济南的经纬路与地理经纬线方向恰恰相反,这引起好多外地人的不解。其实,济南经纬路的命名是根据中国周代都城的方格网城市布局的形制而设计的,所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见《考工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建筑师营建(规划)都城时,城市平面边长九里,城门大小三个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街道划分成九纵九横。纵向街道宽度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城市建筑布局等均以宽阔的经路为主。在济南商埠区内,东西向马路均宽而长,故命名为经路:南北路窄而短,所以命名为纬路。另外,据先母生前向笔者讲道:济南经纬路的命名,还源于织物经纬线,织物的经纬线是指纵线和横线,纵(经)线长而横(纬)线短,济南商埠的马路正是东西长而南北短。这种布局,从规划学角度而言,可以避免道路斜交呈锐角和交叉点过多的现象,对于建筑的朝向和安排以及地块的出租,比较容易处理。

1904年的6月1日,是个大晴天。一声长长的火车汽笛声,划破了沉寂了几千年的济南上空。这天胶济铁路全线通车。铁路通车后,火车站附近逐渐成为黄金地段。据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载:“胶济、津浦两车站左近,商民时寻隙地,增建庐舍,星罗棋布,俨成市廛。”除了商埠地区的经纬路,可以说火车站附近的天桥街、天桥东街、铁道南街、小纬北路(俗称小马路)、铁道北街,车站街、铁道根街(解放初期叫棚户街)就是被火车“拉”出来的老街巷。

1914年出版发行的《济南指南》中“商埠大概”一节记录了当时商埠地区的繁华景象,书中介绍:“出西城普利门,至于大槐树,日商埠。其势自东南而西北,隆然庞然,起为高原,纵横各十余里。以赤霞为屏障,以彪(标)山为门户。黄河作逆水之势,而束其外环;明湖为储财之库……美乎哉……其地以东西为经,南北为纬。已修之马路有三;自北而日辟于南也。已分之纬路有八,自东而条数及西也。而尤以一马路、二马路,经四路及纬三,纬四、纬五诸路,最为繁富。”整个商埠区域内,“津浦、胶济铁路参错,汽动鸣雷,挥汗成雨,灯辉不夜,道洒无尘。是以五方杂处,万货云集。经营伊始,发达如此。将来状况,其恢廓更当何如也!”

经四路位于东南西北的中轴线上,显然是济南最繁华的老商埠区域之一。

经四路的万花筒――大观园

说经四路,不能不说大观园。1913年,时任山东都督的大军阀靳云鹏在现在大观园的周围购得100余亩荒地准备开发利用。1916年靳云鹏卸任高济时,百亩荒地除开拓马路占用部分外,穷苦百姓在此搭设窝棚,开荒种植,无人过问。1930年,靳云鹏之弟靳云鹗来济,意在此进行商业开发。靳云鹗计划在经四路、经五路和纬二路、小纬二路之间约四五十亩面积的地段仿照上海“大世界”形式,创办一个娱乐场所,决定以古典小说《红楼梦》之“大观园”命名,以期引起济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兴趣。由于靳云鹗行武出身,缺乏商业经验,使此计划进展不大。当时在经一纬四路当过“同兴义”粮栈经理的张仪亭见有商机可乘,即于1931年初与靳签订租赁合同,年租金450元(旧币),租期20年,期满地上建筑全部无偿移交给靳所有,同年2月3日破土动工。在建设过程中,张仪亭为急于回笼资金,在第一剧场和共和书场基本建成、中心花园有了雏形时,又在东北角上搭起了布棚,建一马戏团,内有虎,豹等动物展出。在第二、第三剧场之间,有三五个说书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摊位摆列园内。大观园商场于1931年八月十五吉日开业。

大观园创建之初,并不以商业见长,而是一个“游乐场所”。据1934年6月出版的《济南大观》一书记载:“大观园在商埠四大马路纬二路西,免收门票。第一剧场,京剧;第二剧场,有声电影;第三剧场,评剧。入门为共和厅名姬书场,如筱月楼之京韵大鼓,包张筱轩和甫之快书大鼓,以及各种杂耍,莫不新巧。门外为杂技艺场,如幻术小戏卖艺打拳者……。”到了1938年,大观园显出红火的场面:拥有200多家业户、400多个地摊,经营内容涉及杂货,绸布鞋帽、文具、食品、钟表、照相、理发,饭馆等20多个行业,成了一所综合性的大卖场。这里的娱乐场所也达20余处,有3个剧场,还有新舞台、民生戏园、连升舞台、永乐剧场等,后又建起新剧场;还有大观、国泰两家电影院,前者放映有声电影,后者放映无声影院;有济南最早的台球厅――丽华台球厅;有歌舞厅以及烟馆、咖啡馆、酒吧,茶馆,算卦馆妓馆等,真可谓五花八门,像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万花筒。

印行于1936年的《都市地理小丛书・济南》曾经记录了济南人那时的夜生活状况,在济南经四路大观园一带,一入夜,“附近一带游戏场内的锣鼓声和卖唱声,一片一片地传出来,直要到午夜方才停息,把一群疲惫的观众从各个游戏场的大门口吐了出来。午夜以后,市街才算静寂下来。”1937年7月20日出版的《申报》,也曾经以《济南一平民娱乐场・大观园暮晚的动态》为题,直接记载了济南平民的夜生活:“每到暮晚,有千百的男男女女来此闲逛,大观园立即活跃起来直到深夜十二时许,才渐渐沉寂了。”

上一篇:春天哪里去了 下一篇:活色生香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