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线圈绕出大成功

时间:2022-08-12 04:56:21

小线圈绕出大成功

上世纪70年代末的香港是电子工业高速发展期,这也是当时最抢手的行业之一。有个名叫黄炜森的小伙子,在中学毕业后,也进入一家线圈制品厂做了一位普通工人。

这家线圈制品厂生产的产品种类特别繁多,黄炜森进入公司后,自然是从工厂的最底层做起。因为这个行业非常吃香,所以复杂多样的产品,工人们都是竞相研究着,力争做“全才”,而厂里也总是进行这些方面的选拔和竞赛,成绩优秀的人就往往会得到提拔和重用。

黄炜森当然不甘于只做一个小小的工人,要改变命运就必须要奋发努力,所以就特别虚心地学习产品制作技术和生产流程。然而对于前途,黄炜森觉得,盲目地多学并不是一件好事,技术要求精而不求博,技术学得太多,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没有一项能做得精,与其如此,不如只在一个领域中慢慢提升自己,通过对技术的掌握,使自己的人生增值。那么到底该着重选择哪一项呢?

黄炜森经过观察后觉得,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在所有生产环节中那个最不起眼的小线圈,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市场也会越来越大。更何况,当时香港的电子工业才刚刚起步,许多产品都需要依赖进口,单是电子线圈制品就需要从台湾或者日本进口。

黄炜森毅然选择了电子线圈的生产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然而这在当时来说是一只从未有人吃过的螃蟹,要付诸实施就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接下来的几年里,黄炜森一边继续在工厂打工,一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研究小线圈的生产和改良技术。

1985年,黄炜森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创办了景泰线圈制品有限公司。目的就是由香港本地人自己来生产电子线圈,做到自给自足。

万事开头难,虽然名义上是成立了公司,但是地点是家里,员工是自己一家人,既在家里从事生产,也在家里接下订单,然后下样本、送货,全部都由黄炜森一个人跑进跑出。他就像一台马力十足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

因为对专业技术的掌握,黄炜森生产出来的线圈质量甚至比日本、中国台湾地区进口来的还要好,而价格又便宜许多,所以他的产品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仅仅用了三年时间,黄炜森的香港作坊式公司就扩大成了拥有200名员工的工厂,而且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正常运作,便将工厂开到了内地的多个省市。他公司的业务,也由电子线圈的生产,走向了多元化,发展到包括色码电感器、电子钟表线圈、扼流圈、射频线圈、可调电感器、磁环线圈等等,产品几乎覆盖了东南亚、美国、德国及其它欧洲国家。

前不久,黄炜森被荣选为香港湾仔中西区工商业联合会会长。同时,香港《紫荆》杂志对黄炜森作出了这样的评论:“他凭着一个小小的线圈,绕出了自己成功的一生,这里面体现出来的正是一种独特的睿智与眼光!”

(责编 穆 伙)

上一篇:美国餐馆打工记 下一篇:韩德玮:折叠车闯出市场高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