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农药的破与立

时间:2022-08-12 04:13:24

替代农药的破与立

转基因作物因为对环境带来的风险性而饱受争议,但农药使用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已有目共睹。现代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中,转基因作物反而是替代农药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一破一立,该如何选择?

正文

中国是世界农业第一大国,也早已是世界农药消费第一大国。事实上,喷施于农作物上的农药仅仅只有不到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空气和土壤中的农药,随着降水和灌溉水渗入含水层,污染了地下水。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农药中毒病例多在300万以上。除了急性中毒,农药在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酶产生重大影响,阻碍器官发挥正常的作用,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中国所使用的50%的农药甚至会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同时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种间平衡,在杀伤鸟类和昆虫的同时却反而使原来因生存竞争而受到抑制的其他虫种变成了重要害虫,或者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于是科学家们尝试用生物技术手段来替代农业的使用。Bt棉是一种转基因棉,它所具有的Bt基因是一种毒素,能够被人体分解而足以杀死棉铃虫。据统计,Bt棉的推广使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70%~80%,仅山东一省在2000年的农药使用量就减少了1500吨。

从1997年开始,新疆开始引种这种转基因抗虫棉。此后,植物保护学者做了很多棉花害虫种群动态和防治研究。云南思力生态替代技术公司的毛忠顺曾经考察过新疆沙湾县乌拉乌苏镇、吐鲁番市红旗乡、哈密市陶家宫乡和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的棉花虫害与防治。他告诉记者:“对于新疆的转基因棉花来说,棉铃虫不再是主要的害虫,但是其它害虫,如棉蚜、棉叶螨以及棉蓟马等却后来居上。”棉叶螨也有多种天敌,如食螨、瓢虫、捕食螨、捕食性蓟马以及小花蝽等,它们能对棉叶螨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然而天敌的出现总是滞后于害虫的出现,为了保护棉花、减少害虫的危害,害虫一出现,农户们就使用农药进行控制,结果往往是不但杀死了天敌昆虫,而且还增加了害虫的抗性,“这反而是为害虫的再次猖獗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虫棉并不意味着百虫不侵。”毛忠顺发现,无论转基因与非基因棉花种植者都用赛丹和久效磷来防治棉铃虫;用吡虫啉、啶虫脒、赛丹、乐果、敌敌畏以及氧化乐果来防治棉蚜;用久效磷、克螨特、三氯杀螨醇和氧化乐果防治棉叶螨;用久效磷和氧化乐果防治棉蓟马。他告诉记者,根据中国关于农药毒性划分标准的规定,这均属于高毒农药,而事实上,Bt基因完全可以用来替代这其中的赛丹和久效磷。

“抗虫棉当然是有效果的,但也不能完全替代农业。”在毛忠顺的考察中,他发现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有抗性,但是它对蚜虫、棉叶螨和棉蓟马等害虫没有抗性。事实上,他建议“若能从现有的棉花品种中选择一种发病较轻,同时虫害也较轻的品种进行种植,就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利用生物多样性混种也是很有效的办法。毛忠顺告诉记者他在河北枣强县调查时曾经考察了安金磊的生态农场(见本刊2008年10月《有机农业》)。在那里,棉花与豆科作物混种,豆科作物有效地驱散了对于棉花的害虫。2004年是罕见的灾年,无机种植的棉花大减产,然而安金磊的40亩棉田却是大丰收。毛忠顺告诉记者,也有很多田间试验证明了麦棉混种、棉花与绿豆混种、棉花与油菜混种、棉田与玉米混种、棉花与高粱混种、棉花与胡卢巴(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香料植物)混种以及棉花与大蒜混种不仅能减少了棉蚜、棉铃虫的种群与数量,同时也会增加害虫的天敌的种群与数量。“虽然这种方式也许并不适合现代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或许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替代农药,对付农作物的病虫害,但是农科院生物研究所原所长黄大提供的一组数据说明:由于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而大量减少杀虫剂使用,使全球农药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低了15.5%。他认为:“第一代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抗虫害,再过三五年,可以增加作物营养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第二代转基因技术应该可以大规模应用,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在对思力生态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得知他们在考察和推广降低农药替代技术的同时,也是致力于保护农村的生物多样性。而转基因技术在他们看来也许可以替代农药,但是它所将带来的风险仍然值得考察。而黄大则似乎显得信心十足:“转基因生物育种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一项现代农业技术,其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因此,在耕地日益紧张,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发展转基因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吃饭比物种资源更重要? 下一篇:转或不转:农民的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