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初探

时间:2022-08-12 03:28:23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初探

摘 要: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设计往往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内容大多机械抄记、重复套用,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这种恶果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初中语文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打破原有落后、陈旧的作业方式,通过自主性作业、人文性作业、拓展性作业、趣味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及想象型作业,还语文作业以活力,使之焕发无穷魅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初中语文教学 作业设计

一、提出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思维训练价值,更谈不上创新,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这种恶果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初中语文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打破原有落后、陈旧的作业方式,还语文作业以活力。

二、解决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好的语文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挖掘内在潜能——自主性作业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如学了《与朱元思书》后,可设计作业:(1)掌握重难点字词。(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3)根据文本创作一幅画。(4)做小导游,向他人介绍富阳一带的风光。(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题做)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参与愿望,培养了探究问题的兴趣,锻炼了写作能力。

2.提升品德修养——人文性作业

“文以载道”,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能忽略作业的人文性,力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提升品德修养。如学完《荷叶·母亲》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从中受到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可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母爱的诗词、故事。(2)欣赏阎维文的歌曲《母亲》,谈感悟。(3)讲述母女(子)之间的故事。

3.培养创新精神——拓展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就是“跳”出文本“围城”,在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土壤里发掘作业设计的题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如上完《陈涉世家》后,让学生在充分的材料准备前提下,点评陈胜。这样的作业,绝对超过了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微弱“效益”,学生的思维、整合信息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绝对不可小觑。

4.开启智慧钥匙——趣味性作业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有趣的作业让学生有新奇的感受,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而且与其他技能方式相联系,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黄河,母亲河》时,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发挥自己的特长,完成介绍母亲河的作业,内容形式不限。喜欢画画的同学可画一幅画,或介绍名家字画;擅长音乐的同学可收集黄河歌曲、民谣,并学唱;爱好文学的同学可搜集有关古今诗词、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并写一篇赞美黄河的文章;有环保意识的同学可针对其断流及水污染,设计公益广告,或提出治理方案;会网页制作的同学可制作网页;有朗诵才能的同学可配乐朗诵。这样的作业设计,应根据学生特长自主选择,从而成为开启智慧的钥匙。

5.拓宽学习空间——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体验性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学完《智取个性生辰纲》、《杨修之死》,学生对《西游记》、《水浒传》产生极大兴趣,我适时鼓励并引导学生阅读全书。其间,学生思维活跃,既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又产生了强烈的深入探究的读书欲望,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6.点燃创新火花——开放性作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的校外生活,在大自然中学语文,感受生活中的红、绿、蓝……学完《苏州园林》后,布置查阅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其他人文景点。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更拓宽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

7.思维插上翅膀——想象型作业

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锻炼思维能力,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学了《丑小鸭》后,让学生根据丑小鸭的性格合理想象并进行补写。这样的想象性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训练了他们的语言的触觉、文学的素养和对美的感悟。

三、实施效果

1.教师在实践中转变了语文作业设计观念,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及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教师树立了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了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从而优化了语文学习环境,让语文作业成了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3.学生学活了,兴趣浓厚了,学习空间拓宽了。

4.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谈作业形式的优化.

上一篇:强化科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下一篇:新课标理论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训练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