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鸡血石与昌化鸡血石地质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的比较

时间:2022-08-12 02:20:44

巴林鸡血石与昌化鸡血石地质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的比较

摘要:内蒙古巴林鸡血石矿床与昌化鸡血石矿床有其相似性和可比性,主要表现在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围岩蚀变,矿床形成机制等方面。因此将两者进行比较,进而可以拓展鸡血石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鸡血石 地质特征 形成机制

鸡血石是玉石的一种,适宜做雕刻材料。因石中含有辰砂红如鸡血而得此名。鸡血石在我国久负盛名的产地有两处:一处在内蒙古的巴林右旗,另一处在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因此有巴林鸡血石与昌化鸡血石之称谓。随着近年鸡血石市场的不断升温,在我国其他地区也陆续地发现了鸡血石矿床。如: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南等地。巴林鸡血石与昌化鸡血石是以粘土质矿物地开石、高岭石为主要成分,行业称其为鸡血石的“地”。而鸡血石的“血”主要是辰砂,其渗透在地开石、高岭石之中,两者交融为一体而形成天然玉石。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一种,按《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巴林石》中的分类,巴林石又分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和巴林图案石五大类。昌化石未见地方分类标准,一般分为普通鸡血石和鸡血冻石。冻石又分为白冻鸡血石、乌冻鸡血石、黄冻鸡血石、灰冻鸡血石、红冻鸡血石、紫冻鸡血石、彩冻鸡血石等种类。

一、矿床地质特征比较

1. 巴林鸡血石矿床

1.1 地层

矿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内蒙古境内的巴林右旗查干木伦乡,白音诺―景峰新华夏系断裂构造带与新林镇纬向断裂带交会部位的东南侧,雅玛吐山向斜南西端。侏罗系上统(1)满克头鄂博组(2)玛尼图组(3)白音高老组。玛尼图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熔岩广泛分布于矿区内外。地层呈东西走向,上有第四系风成砂覆盖。按岩性特征和接触关系自下而上又分为3 类不同岩相组合:安山岩―凝灰岩组合(包含辉石安山岩、流纹质晶屑岩―晶屑凝灰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角闪安山岩) 、层凝灰岩―凝灰质泥岩组合(包含层凝灰岩、凝灰质泥岩、粉砂岩)和流纹岩组合(硅化、高岭土化流纹岩)。流纹岩组合是矿区最主要的火山岩,其中紫色流纹岩是鸡血石的产出层位。其矿脉规模最大一组在矿区西部,控制长度250米,平均厚度0.6―2.8米,呈似脉状、透镜状,其厚度和矿石质量变化较大。矿区中南部出露含角砾流纹斑岩的次火山岩体,它与流纹岩和层凝灰岩成侵入接触。其火山活动有以下特点:火山作用第一次以喷发―喷溢为主,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和熔岩相互更迭,稍后有短暂间歇并沉积了凝灰岩及泥岩。第二次以溢流为主形成酸性火山熔岩,从溢出成分看先由安山岩到流纹岩,由中性向酸性演化。

1.2 构造

矿区内存在近东西向层间断裂构造,此外存在一系列呈南北延伸近于平行的平移断裂,局部地段密集成带。这些断裂构造在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变化。成矿前期大规模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着次火山岩侵入和围岩蚀变。成矿期断裂构造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以扭性为主的张扭性断裂密集组成,走向近南北,主要控制着鸡血石矿脉的生成。成矿后期断裂以与矿脉平行或重合的南北向压扭性断裂为主,对矿脉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其次有一组横向张性断裂,此组断裂有岩脉充填。

1.3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集中于流纹岩中,有地开石化、高岭石化、明矾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等。受控于东西向层间断裂,矿区流纹岩中形成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含矿蚀变带,长达2500余米,宽300―800米不等,其分带性由内向外为地开石带明矾石带硅化带。

2. 昌化鸡血石矿床

2.1 地层

矿区位于东南沿海火岛弧压性环境向弧后张性环境转变,而形成一系列构造伸展盆 地。在浙江境内这些盆地大致呈北东向展布, 昌化鸡血石矿床位于临安县上溪乡麻车埠中生代火山盆地的西北边缘。盆地的基底由寒武系上统西阳山组黑色岩系和奥陶系下统印诸埠组薄层页岩、宁国组粉砂质页岩组成,其上覆地层侏罗系上统由下而上分为劳村组和黄尖组。劳村组自下而上又分为五个岩性段:第一段灰―深灰色底砾岩。第二段青灰―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第三段灰―深灰色细粒岩。第四段浅灰―灰白色流纹质晶屑、波屑凝灰岩,是鸡血石产出的主要岩性段。第五段浅灰色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矿区南面出露的石英二长斑岩体侵入黄尖组流纹―英安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中,黄尖组自下而上分两个岩性段:第一段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第二段暗红色流纹―英安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黄尖组酸―中酸性熔结凝灰岩与劳村组酸性熔结凝灰岩及凝灰岩共同组成了酸性火山沉积岩、酸性火山岩、酸―中酸性火山岩、中酸―中基性火山岩岩系。

2.2 构造

矿区内北东向层间断裂带发育,它位于劳村组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与熔结凝灰岩之间,成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 断距不大,滑动面上可见绢云母化,似层状鸡血石矿体往往就产于这些滑动面之下,同时矿区内还发育北西向的平移断层,陡倾角,断距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不等,断层长达近千米,其与劳村组火山岩走向垂直,脉状或不规则小团块状鸡血石矿体常产于此组断层两侧约50米更次一级的裂隙构造内。此鸡血石虽然块小,一般不超10kg,但质地较纯,辰砂含量高,为优质的鸡血石。

2.3 围岩蚀变

主要围岩蚀变有硅化、地开石化、高岭石化、明矾石化、黄铁矿化等。这些蚀变在劳村组第四段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的底部表现得更为强烈,是鸡血石主要产出层。

二、矿床成因及形成之比较

1. 巴林鸡血石矿床

矿区内侏罗系火山岩发育广泛、活动也较强烈,矿体分布于火山岩中,从而可确定成矿作用与火山期后热液活动有关。地开石矿化形成于火山岩浆期后,近东西向层间断裂为热液上升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南北向平移断裂则为热液中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了很好的场所。酸性热水溶液在裂隙中运移时,围岩即发生了脱硅作用并淋滤了其中的碱金属、碱土金属, 使其铝硅酸盐矿物大部分转变为地开石、高岭石,成矿过程中的脉动作用,为再次上升的热液提供了活动场所。这些后期热液再次淋虑了先前形成的地开石、高岭石中的杂质,对早期地开石、高岭石进一步纯化,使之成分越来越纯,由于温度在脉动作用中逐渐降低,因此,地开石的蚀变作用也越来越弱,规模也越来越小。到了后期只形成数毫米的微脉,地开石矿化即告结束。同时热液中的汞以微粒状辰砂形式析出,辰砂沉淀的温度较低,主要充填于裂隙中,其产出受成矿前和成矿期裂隙的控制。

2. 昌化鸡血石矿床

昌化鸡血石主要受地层和构造裂隙的双重控制,即顺层产出和穿插层理产出,顺层产出者多为似层状、透镜状或不规则团块状。穿插层理者均在节理裂隙中,多为脉状或沿裂隙分布的不规则小团块状,成矿具有多阶段性,是在浅成和酸性热液条件下形成的, 这种浅成环境必然导致地下水也参加了火山期后热液成矿作用,根据矿石矿物组成和围岩蚀变类型等分析,属火山期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三、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虽然巴林鸡血石和昌化鸡血石的产地不同,但它们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确大同小异。如两地矿床均产于中生代火山岩,巴林石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 昌化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巴林石的围岩是侏罗系上统流纹岩,昌化石的围岩是侏罗系上统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含矿构造均存在层间断裂带和穿插层理裂隙带,而矿体形态往往受控于这些断裂构造。

层间断裂带中产出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的形态,且沿岩层层理断续分布,在穿插层理的裂隙带内的矿体则呈脉状等形态产出。围岩蚀变均为硅化、地开石化、高岭石化、明矾石化、黄铁矿化等。主要区别是火山活动的机制不同,巴林鸡血石的火山活动是以溢流为主,喷发次之,物质成分以基性向酸性演化。

而昌化鸡血石的火山活动以喷发为主,物质成分上从酸性向基性演化。据陈光远等(1987)研究,在常压下辰砂在580 ℃升华,而成溶解状态的HgS在200 ℃时便开始从溶液中挥发,到315 ℃时在2小时内便可全部挥发完,这些实验数据表明,这类矿床均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因此加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研究,寻找那些与巴林鸡血石和昌化鸡血石矿床相近或相似的成矿区域,就大有可能拓展鸡血石的找矿前景。

致谢:

本文得到内蒙古地调院教授级高工张志祥的指导,教授级高工冯林刚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上一篇:呼和浩特市城市土地市场发育成熟度评价及发展... 下一篇:神奇的麦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