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科学发展计划

时间:2022-08-12 02:00:44

市体育科学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还将迎来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世界目光将聚焦中国,因此,今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世界的中国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促进*体育事业新一轮大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今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大、省委*届二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年奥运会和筹办2010年亚运会为重点,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市民身体素质,着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着力做强做大体育产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扬民主推进法治,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做好今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政治坚定性;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新要求,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新一轮大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切实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要以世界眼光谋划*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强*体育的国际竞争力。

(一)群众体育:继续贯彻落实“惠民66条”,确保完成各项指标要求,市民健身设施质量明显改善。形成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群众体育意识明显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长效保障机制初步确立,机关、社团、企事业单位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加大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建设,群众体育活动精彩纷呈、常年不断。体育人口不断壮大、三支队伍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民健身服务网络体系日益完善,达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标。积极筹备,圆满完成好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任务。

(二)竞技体育:紧密跟踪*运动员参加*年北京奥运会各项工作,切实配合国家和省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不断深化竞技体育改革,促进我市竞技体育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进一步完善全市业余训练网络体系建设,研究并出台科学、有效的业余训练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对归口管理的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和评估工作,积极做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训练业务指导工作。加大足球和羽毛球项目的建设力度,统筹做好*年我市承办的各级各类大赛,切实做好*年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迎评”工作。积极抓好第13届省运会带分赛我市各运动队的组队参赛以及赛后总结工作,积极做好*市第15届运动会竞赛总则及配套文件的调研工作。召开*年*市竞技体育工作会议,推行我市竞技体育改革系列文件。

(三)体育产业:突出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体育用品、体育培训等重点,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完善《*年*市体育局系统经营考核办法》,健全重大比赛、活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体育场馆基建工作,综合考虑亚运会比赛的需要和场馆的赛后利用,推进*亚运文化体育中心等亚运场馆各项新建和改造工程建设。加强体育市场管理,落实各项体育市场执法任务。进行体育产业调研,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开展常规性体育产业统计。发挥*市体育产业促进会的作用,推动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规范市属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加强对合同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处理黄金海岸水上乐园、航海大厦等23宗历史遗留问题。

(四)筹办亚运:在亚组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浓厚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氛围,全民健身活动接连不断、精彩纷呈,市民的体育热情进一步激发、体育意识进一步提高,“迎奥运、办亚运”的体育氛围更加浓厚;为在“家门口”举办的亚运会储备更多、更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争取*籍运动员在亚运会上有所作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进一步活跃,赛事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抓好承担亚运会竞赛、训练任务的市属场馆的建设、改造,切实保证场馆设施在赛后能为群众服务。按照《亚运城市行动计划》,深入抓好由市体育局负责工作部分的推进和落实。

三、具体措施

(一)掀起全民健身新高潮,落实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现群众体育工作新发展。

一是要全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大力提高广大市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开展“百、千、万”宣传活动,印发1万册《科学健身与体质健康指导——迎亚运全民健身科普读物》,刊出1000版健身宣传板报,举办100场健身科学讲座和咨询活动,将健身知识的宣传贯穿于全年群众体育工作,引导市民科学、有效地健身。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结合各类比赛活动,深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镇、乡村,大力宣传“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鼓励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在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经常健身、科学健身的意识。

二是要贯彻落实“惠民66条”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意见》,加快基层体育设施建设。以填补缺口、完善服务为重点,继续从体育公益金拨出2000万元,扶持各区、县级市在社区、乡村建设200条健身路径、230片篮球场、8个全民健身广场(健身苑)等健身设施,推进农民健身工程,其中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专项用于社区体育设施的维修和养护。与此同时,总结和巩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全国、全省试点学校的工作经验,完善开放的管理制度,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开放的收费优惠标准与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开放工作。

三是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好横跨四季的元旦万人健步行、春节体育花会、龙腾狮跃闹元宵、端午龙舟竞渡、盛夏横渡珠江、万人健康长跑、金秋万人登山等全市性大型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好以“迎接北京*年奥运会”为主题的多场大型活动,营造“迎奥运、办亚运、强体魄、促和谐”的良好氛围。今年要着力打造“*国际龙舟邀请赛”品牌,通过与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加强沟通、衔接,将赛事纳入全国龙舟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同时按照国际标准运作,充分利用上级的支持以及*的自然条件、运动基础和人文氛围,提高赛事组织水平,做强做大赛事品牌。同时,要继续对举办*“马拉松”比赛进行可行性研究。

四是要以创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为目标,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今年要创建国家体育先进社区6个以上,部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4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个,我们将以此为目标,加强群众体育干部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国民体质监测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举办6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期健身气功培训班,并且大力提高国民体质监测队伍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着重对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进行深入调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组织和指导作用。

五是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已超过1万个,其中,体育总会13个,单项体育协会45个,职工文体协会分会(原来的行业体协和地区体协)68个,这是“办体育”的主要力量所在。随着管、办分离的日益推进,体育社团在“办体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将会更加凸现。我们要鼓励体育社团的发展,密切与体育社团的联系,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指导,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扶持,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是要认真组织北京*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站活动。奥运火炬将于5月6日来到*,5月7日进行为期一天的*接力活动。*站筹委会选拔的火炬手和护跑手已通过北京奥组委的资格确认,火炬传递路线编制工作已完成,庆典活动、安全保卫、新闻宣传、景观布置、后勤保障等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总体工作方案已制订并上报筹委会。我们将在筹委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和谐之旅”的主题和“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目标,扎实推进各项筹办工作,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二)贯彻和落实《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力争竞技体育再创辉煌。

一是要力争我市运动员在奥运会参加人数、项目和成绩超过上一届。为确保实现目标,我们专门成立了奥运会跟综工作小组。现在备战奥运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跟踪工作小组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选拔抢位。要密切与国家队、省队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市重点运动员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大赛,获得奥运参赛资格,并以优异成绩抢占主力位置。二是训练提高。不仅要全力保证我市运动员有稳定的思想、良好的体魄和拼搏的精神,系统地参加训练;还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想方设法、扎扎实实配合国家队做好训练工作,使我市运动员保持最佳的参赛状态。三是参赛夺金。要积极配合国家队做好参赛工作,努力为我市运动员参赛提供保障,确保我市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夺取金牌。

二是要按照“五个一流”要求,推进品牌项目建设。召开品牌项目创建会议,按照“五个一流”要求提出品牌项目创建的具体措施。足球项目要重点确保*职业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的地位,并打牢青少年足球训练基础,保证优秀人才层出不穷。羽毛球项目要重点研究后备人才“断层”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除了足球、羽毛球之外,今年将尝试推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较高竞技水平以及市场开发潜力大的新的品牌项目,探索依靠国内外有关方面力量建立有影响力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进一步打造*竞技体育品牌。

三是要不断完善优秀体育人才成长体系。做好新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迎评工作,力争我市基地建设有新突破。深入推进*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迎接200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筹备工作,按照评估要求全面优化学院的软硬件建设,为运动员升学、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加快业余训练发展。推进“体教结合”,扩大业余训练选材面,提高训练效益;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使其在项目布局、年龄设置、梯队建设等方面与市青少年训练总体布局相衔接;完善业余训练网络建设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业余训练绩效评估体系;加大体育科研为业余训练服务的力度,增强业余训练的科学性。深化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召开全市体育训练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加强竞技体育管理,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加强运动专项部建设,发挥好专项部在本项目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各训练层次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五是启动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备战工作,抓好第十三届广东省运动会带分赛的组队、注册及参赛工作,加大与省内外城市联合培训运动员的力度,适当引进高水平运动员。

四是要争取举办更多的国内外体育大赛。张广宁市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举办更多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吸引更多的中外客人到*旅游和消费,不断提高*国际知名度。”为此,我们要在成功举办*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的基础上,继续办好*年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英超切尔西*中国*挑战赛、NBA季前赛、*国际斯诺克冠军明星赛等国内外体育大赛,全面开展2009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2009年亚洲田径锦标赛的筹备工作,同时积极申办体育大赛,为举办亚运会培养办赛队伍,积累工作经验。

(三)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出台政策、建立平台,做强做大体育产业。

一是要大力发展四大市场,提高体育产业总量。以北京奥运会和*亚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业、体育健身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使*体育产业总量不断得到提升。一是编制实施到2010年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专项计划,筹备成立竞赛管理中心,加强对我市举办的国内外体育大赛的组织管理和市场开发,不断借鉴先进经验,提高大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竞赛表演业发展。二是借助奥运会全面提升体育工作水平,充分展示和树立体育社会公益形象,认真贯彻今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增加区、县级体育部门管理体育的职能和利益分配,以尽快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社区、行业的销售网络布局,实现体育大发展。三是积极开发公共体育场馆的健身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服务,以体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拓展服务时间、空间和内容,提高场馆利用率,在充分体现场馆公益性的同时,不断提高造血功能,夯实发展基础。四是优化体育用品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市体育用品的层次和市场份额。

二是要加强管理,确保体育市场健康发展。实施好《*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办法》。抓好市体育产业促进会建设,健全人员及机构,发挥成员的自主能动性,加强成员之间的内部联系。开展体育经营各门类的标准化建设,推动体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对专业体育执法人员的培养力度,建设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三是要争取出台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以主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做法和经验,提请颁布《中共*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今年将着手做好调查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

四是要规划建设*体育产业发展园区。以主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借鉴北京、深圳、成都和晋江的做法和经验,提出建设*体育产业发展园区的设想,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将该项目纳入2010年亚运会城市发展规划。园区将以“突出体育功能、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和岭南文化、打造体育产业平台”为主旨,建成体育主题公园、体育商务中心、体育交流中心、综合配套设施等板块,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各类体育企业落户园区,创建体育本体产业和延伸领域综合发展的良好环境,引领和带动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

(四)积极协助亚组委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体育部门在亚运会筹办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2010年亚运会由*主办,作为*体育工作者,毫无疑问是亚运会筹办工作的主力军,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任。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抓好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根据市政府颁布的《*2010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纲要》要求,由我局牵头编制实施的行动计划有5项,配合编制实施的有6项。我们将高标准完成上述行动计划的编制,并按行动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是要抓好亚运会场馆的建设和改造。亚运会大部分项目比赛、训练安排在市、区两级场馆举行。今年亚运场馆将全面进入建设、改造期,近期开始分期分批移交需要改扩建的场馆。场馆改造将对有关单位(特别是天河体育中心、西村业余体校、越秀山体育场等单位)的经营与训练造成较大影响。对此,各单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举办亚运会的重大意义,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给予坚决支持,也要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出发,以节约为原则解决好训练场地安置,充分挖潜科学安排好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确保训练、工作、学习照常进行。同时,要做好与场馆租赁户的沟通、协调,创建稳定、和谐的局面。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场馆的建设、改造规划,从有利于赛后利用为原则,在对场馆属地的人口、地理、文化、经济等因素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增减项目,完善规划,避免场馆在亚运会后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

三是要培养亚运筹办人才。2010年亚运会的竞赛组织将按国际惯例运作,这意味着参与亚运筹办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作为体育部门,我们将协助亚组委人事部和竞赛部,按照亚运会需求,大力培养以竞赛组织为重点的筹办人才,为确保完成亚运会工作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四是要培养亚运竞技人才。我们将紧扣亚运,创造良好训练、参赛环境,多渠道、多形式培养运动员,为在家门口举办的亚运会储备更多、更优秀的*籍竞技体育人才。

五是要不断积累办赛经验。大力举办国际体育大赛,拓展国际体育交流,提升*体育工作的国际化水平,为筹办亚运会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六是要营造热烈的亚运文化氛围。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尤其是青少年体育运动开展,举办丰富多彩、遍布全市、常年不断的体育活动,坚持在活动中加强对亚运会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体育意识以及对亚运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努力创建“当好亚运东道主”的热烈氛围。

(五)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法制建设、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保障性工作,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适应创建全国一流、国际瞩目的体育强市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各级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加强人才建设,以一流的人才推进一流的事业;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两手抓,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从政、秉公用权的自觉性。

一是要大力加强体育法制建设。要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初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体育行政执法体系;继续做好《*市全民健身条例》的立法工作,争取成为市人大*年正式立法项目并早日出台。

二是要加强干部思想和作风建设,树立讲政治、讲和谐的风气。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大、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朱小丹书记关于我市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为顺利实施《*体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推行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完善领导班子学习、决策制度,完善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及工作协调制度,在全市体育系统形成求真务实、和谐发展、开拓进取、廉洁自律的良好风气。

三是要加大干部队伍选拔、培养和管理力度,满足体育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抓好对领导干部的考察和选拔任用工作,及时调整和配备基层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实绩考评机制,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培养制度,造就高水平的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体育经营人才三支队伍;提升培训层次、扩大培训效益,着力办好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体育系统领导干部国际赛事组织管理培训班等;加强后备干部的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完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和措施,适时做好后备干部人选的考察和补充调整工作,努力建设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保证我局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激发单位发展活力和动力。巩固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竞赛运作制度、协会实体化等改革,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实行管办分离,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不断提高体育部门通过政策、规划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能力;探索局属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尝试体育场馆冠名做法,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开展工作,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不断创新,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加强学术交流,多角度、全方位对外发展。在国际大赛的组织、承办和宣传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借鉴经验,发挥优势,充分发挥体育的世界性、凝聚性,同时通过相互访问、人才培训、课程传授等方式,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

五是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促进发展、惩治腐败、保护干部”为主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治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握“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全面建设”的基本要求,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落实,为进一步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保证。

六是要大力加强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修订我局政务公开内容目录并逐项落实,同时指导基层单位抓好事务公开工作。以*举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努力提高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原则,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成*市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天河体育中心、越秀山体育场治安管理能力;完善局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局官方网站建设,力争局直属单位门户网站全部建立;实现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公文交换电子化;建立体育综合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推进体育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推动互联互通,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上一篇:市体育事业发展总结 下一篇:省封山育林规章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