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08-12 01:56:21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要深钻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德育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渗透,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教育 思想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85

一、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描绘了草原的空旷辽阔,有的再现了林区的广大富饶,有的赞美了山水的奇特秀丽,有的记叙了奇异景观。通过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与可爱,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介绍课文作者的爱国事例.揭示他们的伟大人格,来启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救济粮”;鲁迅毅然弃医从文,他的伟大精神和人格,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魂;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于国防建设,为我国航天事业和核武器的发展作出贡献。从古至今,无数的爱国志士抒写了一页页动人的乐章。通过这些事例的讲授,可以给学生树立爱国的楷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本身就负有教学语文与教学做人的双重使命,而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21世纪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当代青年面临的最大课题是怎样做人的问题,所以加强青少年人格培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中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培养健康人格。

1.指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本,把情感教育以单元的形式归类,重点突出,思路非常清晰。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人需要有责任心,人只有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机会。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具有对他人负责的良好精神境界。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中树立这样一种意识,集体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就是集体的主人,形成一种主动参与的行为倾向。将语文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渗透,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以及高中语文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即在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贯彻审美追求。因此,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美好的情趣,提高美的品味,培育健康、向上的审美能力。语文课本中作品的内容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它涉及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等内容。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或是千古传诵的经典,或是崭露头角的奇文。它们呈现给读者面前的是自然景色美、人物形象美、推理逻辑美、语言韵律美。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感情经历去感受文章中的艺术形象,从而丰富自己的感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得到不同一般的高级的美的感受,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美的色彩。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到这点,才真正完成了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使命。

四、总结

总之作为基础教学重要学科之一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提出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教学目标。在新时期条件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新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原则,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语文德育功能,从而对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形成基本价值观产生更为积极有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蓉.文言文教学如何以情感人[J].学语文.2007(02).

[2]冯渊.审视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的编写思路[J].中学语文.2007(05).

[3]宋亮.文学解读的四重天[J].中学语文.2007(01).

[4]韩雪屏.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J].语文教学通讯.2002(17).

上一篇:产后风――不得不防的月子病 下一篇:运动胎教,让宝宝大脑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