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建设的宝贵经验

时间:2022-08-12 01:51:31

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建设的宝贵经验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工作,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使老区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老区建设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老区工业、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老区经济发展,老区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有较大改善和提高;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读书难、行路难、看病难、饮水难、住房难”逐步解决,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普查、修复、保护和开发利用革命史迹,宣传革命老区、弘扬老区精神工作有很大加强,干部群众的老区知识增加、老区观念增强,社会力量参与老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

从实践来看,广东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有八条。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省委书记亲自抓老区建设

2008年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连续两年听取省老促会的工作汇报,对省老促会的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对搞好广东老区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重要指示。2008年4月22日,书记在听取省老促会的工作汇报时指出:“在解放已经快60年、改革开放已经30年,广东经济总量已成为全国第一的时候,广东老区依然如此贫困,确实不应该;城乡差距这么大,也说明我们的发展确实还不够科学。”书记强调,“今后要把解决老区问题放在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大盘子里来统筹考虑。首先要促进老区的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书记指示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在2008年“七一”前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省“两办”《意见》)。省“两办”《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区工作的领导,做到“三个一”(一把手负责、一名副职领导主管、制定一个老区建设发展规划)、“五个有”(年年有部署、有总结、有示范、有典型经验推广、有督促检查)。省“两办”《意见》突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涵盖各个方面的“十项扶持”措施。《意见》的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领导责任到位,解决了全省老区建设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根本问题,对促进广东革命老区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省“两办”《意见》发出一周年之际,书记又听取省老促会关于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省“两办”《意见》的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工作。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对革命老区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先”,“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首先就要解决老区发展的问题,这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尽快出台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建立制度框架,从根本上促进包括老区在内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书记指示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革命老区建设工作会议,传达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对进一步加快老区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书记还亲自带领省老促会领导深入最边远的老区调研,为各级党政领导作出了榜样。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老区工作,多数市县成立了老区建设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从实际出发制订加快老区建设的规划和具体措施,召开老区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推动老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双转移”战略,强力推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广东老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缓慢。老区农村不少处在“吃粮靠种田、花钱靠打工”的经济状态。省委、省政府实施珠三角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引导珠三角企业向粤东西北转移落户,为老区工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位于老区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已有31个,2009年总产值超过8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270亿元,税收约51亿元,吸纳就业劳动力约38万人,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老区的地方财力,解决了老区大批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增加了老区群众的收入,缩小了经济欠发达的老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老区特色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丰富的矿产、物产、自然生态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通过换方式、调结构,注入资金和技术,扶持、发展、壮大老区的资源工业、现代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涌现了一大批优势产业、效益产业。如梅州市的陶瓷产业,通过更新设备,提高工艺技术,加强新品研发,提升产品档次,打造了“大埔陶瓷”、“大埔青花瓷”、“潭江红陶”等区域性品牌。清远的连州市依托本地的硅灰石、碳酸钙资源优势,通过外引内联,发展开采业,总产值达4亿元,实现税收2962万元。另外,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有资金、技术和市场占有的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将“一乡一品”的规模做大、品牌打响。如潮州凤凰单丛茶、梅州金柚、肇庆沙糖桔、高州荔枝龙眼、化州的化橘红等,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潮州市3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老区6.49万农户,发展特色农业,2010年户均增收1391元。还有,挖掘老区的独特自然资源、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和第三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发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支持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重点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夯实发展基础。2002年至2005年8月,全省投入20亿元,改造了老区破危小学3888所(占全省老区小学总数的34%)。接着,省财政及交通部门拨出专款45亿元,修建了3万公里的老区镇通行政村路面硬化公路,大大改善了老区交通条件,破除了老区经济发展的瓶颈。2006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50.8亿元,改造建设811所老区镇卫生院,卫生院业务用房明显改善,基本医疗设备逐步完善。老区行政村村村设有卫生站。老区农村基本实现新农合全覆盖。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从2004年开始,全省开展了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边远分散老区村庄搬迁安置工作。到2009年,共搬迁了842个村庄、16013户73668人。2009年的全省调查显示,全省搬迁农户人均年收入从搬迁前的1862元增加到3312元,增长78%,基本没有出现返贫、倒流现象,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一些因搬迁致富的群众激动地说:“搬迁,一步跨过五十年”。从2011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部署在五年内完成54万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改建住房和3000个村、6万户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村庄搬迁安置任务,其中1453个搬迁村庄在老区,农房改造大部分也在老区村庄。目前,全省已基本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127040户,完成了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安置491个村、10848户,两项工程受益对象相当部分为老区群众。解决“饮水难”也取得很大成绩。珠三角6市已实现饮水安全,粤东西北老区已有2349个村庄、1213万群众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五、通过“双到”扶贫,加快贫困老区脱贫奔康步伐

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决定,全省先后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万名干部进驻包括老区在内的3409个贫困村,对37万贫困户、150多万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各地以扶贫“双到”促贫困老区发展,贫困老区群众的脱贫奔康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开展扶贫“双到”工作以来,省里对属于老区的2445个贫困村(占全省3409个“双到”村的71.7%)、25.08万贫困户进行帮扶,共投入资金53.85亿元,扶持发展村集体项目7961个,改善农田水利受益面积103万亩,帮助4.3万农户解决住房难问题,各类技能培训66.87万人次,已有近15万户实现了脱贫。据调查统计,革命老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均超过当地人均收入增幅。这主要是得力于扶贫“双到”工作的开展。

六、搞好红色资源保护,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2008年,省老促会向书记汇报时,提出“抓紧做好抢救全省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工作”的建议,得到书记的重视并指定由省编办会同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省老区办等提出工作意见。省委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革命史迹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的意见》。书记亲自抓重点。2010年“七一”前夕,抗战时期迁往韶关的中共广东省委和粤北省委机关旧址修复,书记亲自主持举行隆重仪式。韶关市五里亭、南雄市瑶坑村和始兴县“红围”等三处广东省委机关的“祖屋”、“祖址”全部修复,并得到妥善保护和开发利用。近年来位于广州市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平远县的红军纪念园、博罗县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佛山高明区的粤中纵队纪念馆、广宁县的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揭西县的大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潮安县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建落成。各地利用这些革命史迹作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老区的光荣历史,弘扬老区精神,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区建设

老区建设是新时期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既要满足国家战略的实现,又要满足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康的期盼。实践经验证明,要加快老区建设发展,必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发挥国家力量在老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动员民间力量和个人力量,汇聚各方合力。实践证明,实行“政府社会合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一起来扶持,就有了强大的推动力、强大的促进力,老区建设中的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广东的老区小学改造工程、老区公路建设工程和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工程,都是政府与社会大力协同的典范。清远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老促会与市委统战部以及市工商联、市交通运输局和市扶贫办等部门联手开展的“百企扶百村”活动,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区建设的典型例子。

八、充分发挥老促会的参谋助手、桥梁和促进作用

广东省委历任书记都十分关心和支持省老促会的工作,充分发挥老促会在促进老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李长春书记将省老促会定位为省委、省政府做好老区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要发挥桥梁和促进作用。张德江书记对省老促会的调研报告总是优先审阅,及时作出批示。他称赞“省老促会为我省山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功德无量”。书记赞扬省老促会的老同志是“共产党的良心”。书记指示制定的省“两办”《意见》,强调老促会是一支促进老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老促会的工作。这都给全省老促会的老同志以很大的激励和鼓舞,为老促会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从多方面支持省老促会开展工作,使省老促会为加快老区建设更好地发展发挥参谋助手、桥梁和促进作用。

一是大力宣传老区。发挥宣传舆论作用,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老区的认识,增强老区观念,重视抓好老区工作。2007年,省老促会向省委汇报工作时,提出省委宣传部要加强老区宣传工作的建议,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会后,省委宣传部以正式文件转发了省老促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宣传工作的意见》。2008年,省老促会向书记汇报工作时,又提出由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老区宣传工作会议,对搞好老区宣传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的建议,书记当场表态支持。省委宣传部于2009年春召开了全省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会后还组织了全省“老区行”采访报道活动,从广度和深度上有力推动了全省老区宣传工作。省老促会以《源流》杂志为主阵地,大力宣传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和重大贡献,宣传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对老区人民的关爱对老区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反映老区的现状和老区人民的呼声。通过老区宣传,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对加快老区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老区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热爱老区、关心老区、支持老区建设的氛围逐步形成。

二是搞好调查研究,努力将老促会的调研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老区建设的实际行动。省老促会一直把调查研究作为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促进老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了摸清老区“三农”问题的底子、老区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以及老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省老促会开展了三次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了促进解决老区人民“读书难、行路难、看病难”,省老促会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调查研究。除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和专题性的调查研究,还有跟踪性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紧紧围绕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针对难点问题,抓住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召开会长会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写出调研报告报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对省老促会的调查研究工作很重视。凡涉及全省性重大课题的调研活动,省委办公厅都向各地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给予支持和配合。省老促会呈报省委、省政府的调研报告,省委书记都及时作出重要批示。省老促会真实反映老区民声、有建设性意见、有参考价值建议的调查报告,成了省委、省政府加快老区建设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是做好促字文章,推动老区民生突出问题的解决。省老促会从广东老区实际情况出发,抓住老区人民“读书难、行路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建议省委、省政府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实施老区小学改造、老区公路建设和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三大工程。省老促会联合各地老促会一个工程一个工程地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促,取得了显著绩效。

上一篇:一只走地鸡,摘掉八村“贫困帽” 下一篇:土地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