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妇产科2160例患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探讨

时间:2022-08-12 01:33:04

我院妇产科2160例患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探讨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感染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感染发生率和感染部位,对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χ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64例,感染率为2.96%。感染部位分布为呼吸道感染22例,占34.4%,胃肠道感染14例,占21.9%,泌尿道感染12例,占18.7%,切口感染11例,占17.2%,宫腔感染5例,占7.8%。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接受化疗、营养状况差、合并其他并发症、接受手术治疗、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护理、病房定期通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陪护人员数量(P

[关键词] 妇产科;医院感染;护理;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8-0075-03

医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院内罹患的感染,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在各个临床科室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妇产科是医院感染中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之一,已经逐渐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1]。医院感染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是完全可以纠正的,而针对部分高危客观因素实施更为严密的护理措施,也是降低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研究对216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总结一套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妇产科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2160例,其中妇科人数1310例,年龄18~66岁,平均(35.6±6.2)岁,产科850例,年龄18~37岁,平均(25.6±5.3)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无感染。医院感染诊断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制定统一的临床研究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年龄、科室分布、是否感染、感染部位、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侵袭性操作、是否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营养状况(血红蛋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P值、优势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P

2 结果

2.1 感染率

共发生医院感染64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6%。其中产科感染20例,感染率为2.35% (20/850),妇科感染44例,感染率为3.36%(44/1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4,P=0.178)。

2.2 感染部位

64例感染患者包括切口感染11例,占17.2%;呼吸道感染22例,占34.4%;泌尿道感染12例,占18.7%;胃肠道感染14例,占21.9%;宫腔感染5例,占7.8%。产科感染主要以切口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45.0%和30.0%;妇科感染以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6.4%、27.3%和22.7%。见表1。

2.3 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年龄≥40岁、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9 d、接受化疗、营养状况差、合并其他并发症、接受手术治疗、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护理、病房定期通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陪护人员数量为1人与医院感染明显相关(P

2.4 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接受化疗、营养状况差、合并其他并发症、接受手术治疗、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护理、病房定期通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陪护人员数量与医院感染明显相关(P

3 讨论

妇产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与收治的患者类型有明显关系。首先妇科收治的多为盆腔炎性疾病、各种恶性或良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患者,其组织器官和免疫功能降低,是易感人群[2,3];产科患者多为妊娠期女性,剖宫产比率增加,且妊娠期并发症增多,患者的体液调节和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处于波动状况,都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4,5]。分析和探讨妇产科常见感染的类别及相应的措施,对妇产科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感染发生率为2.96%,与文献报道[6,7]相同,产科为2.35%,妇科为3.36%,妇科患者感染率略高,这与妇科患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有关。感染部位分布显示,妇科以呼吸道、泌尿道以及胃肠系统感染为主,而产科主要以切口和呼吸道感染为主。手术切口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为住院患者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细菌在切口感染所引起[8],同时也有可能因医师在治疗过程中插管不规范、手术器械污染、导尿管消毒不彻底以及留置时间过长等引起[9]。呼吸道感染在感染部位中最常见,妇产科尤其产科患者卧床休息时间长,下床活动不方便,会造成患者的改变,进而导致患者发生呼吸道分泌物排除障碍[10]。同时妇产科病房较为拥挤,患者家属以及朋友等探视过于频繁,如果这些流动人群患有呼吸道感染,很容易造成病菌等在病房扩散,从而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11]。

笔者通过单因素χ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化疗、营养状况、合并并发症、手术治疗、无指征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护理、病房定期通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陪护人员数量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其中年龄、合并并发症、化疗和手术治疗属于绝对客观因素,不可以通过临床护理干预进行改变,但是临床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此类人群的重点护理;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营养状况属于半可控因素,临床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的次数和时间,在保证患者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住院时间,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制定合理的膳食策略;无指征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护理、病房定期通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陪护人员数量是属于绝对主观因素,均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实施严密的护理措施来消除,其中用药护理、病房定期通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保护因素,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其中用药护理包括抗感染药物的给药剂量、途径、联合用药等的护理及加强药物敏感性监测和根据相关法规指导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病房是患者治疗的长期场所,是导致感染的主要空间,由于患者相对集中、访视人群过多等,都会造成病房拥挤、空气污浊,定期通风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则主要包括严格手卫生、医疗器械按规定严格消毒和保存、空气消毒等,是避免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无指征预防用抗菌药物在我国当前医院的存在较普遍,这会造成抗菌药物滥用、耐药菌株的筛选,引起相当严重的感染。陪护人员数量也是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人员数量越多,感染率越高,结果显示控制陪护人员为1人时感染率仅为1.5%,而陪护人员多于1人时,感染率则高达3.9%,提示控制探访人数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并且与多种因素有关,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针对年龄偏大、合并并发症及接受化疗或手术治疗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基础护理水平和临床严密监护,积极遵循治疗的原则,努力控制原发疾病和并发症;②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侵袭性操作和尽量缩短住院时间,有条件的可以在家治疗;③严格无菌操作水平;④加强用药护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⑤控制病房探访人数,仅允许单人探访,定期通风,改善病房环境。相信这样能明显降低妇产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习改梅,张平. 妇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慢性病学杂志,2010,12(1):80-81.

[2] 龙胜芳,刘永华,王显碧,等. 妇产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策略[J].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8):895.

[3] 邢海燕,栾艳,张引民,等. 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易感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436-4437.

[4] 杨彩霞.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63-64.

[5] 陈冰,郭鸿慧,张玉花. 产科医院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7):1109-1110.

[6] 朱萍儿,余慧,盛惠娥,等. 妇产科医院感染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0):930-932.

[7] 郑桃晓,漆晓俐,邹文蓉. 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2013,23(2):165-167.

[8] 魏艳.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31.

[9] Jaton C1,Meyer-Hamme U,Petignat P,et al. What's new i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J]. Rev Med Suisse,2012,8(324):92-95.

[10] Collado Pena S,Villanueva Egan LA. Domestic violence: An approach from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J]. Ginecol Obstet Mex,2005,73(5):250-260.

[11] 陈碧斐. 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 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5):76.

(收稿日期:2014-04-01)

上一篇:体育课堂中的合作教学 下一篇:创新教法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