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时间:2022-08-12 01:31:45

Excel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摘要: 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注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增加了Excel、几何画板等教学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在教学时,把生活情境问题的创设和Excel功能的讲授充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设情境问题 Excel

2005年,江苏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注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增加了Excel、几何画板等教学内容,这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向。但三年来,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熟练,还有个别教师还认为反正涉及信息技术操作的内容高考也不考,干脆不教。无疑,这种做法不但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背离了新课改“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Excel中强大的计算功能,通过函数IF执行逻辑真假值判断,得出结果。下面以党员交纳党费问题为例。

党的有关章程规定:“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津贴为计算基数,交纳党费比例为:每月工资收入在3000元(含)以下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5000元(含)者,交纳1%;5000―1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设计党费收缴表格的步骤为:

一、建立工作薄和工作表名称

打开Excel表格后,建立文档为“××单位08年党费交纳登记表”,在该工作薄中建立“1―12月工作薄”,分别命名为“一月、二月、……十二月”。

二、数据输入

首先,在“一月”工作表中横向输入“序号、姓名、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津贴、交纳基数合计、交纳比例、应交数”。

其次,把“序号”到“津贴”前七项内容依次输入。如图1。

三、加入公式

第一步,在“交纳基数合计”单元格“H3”中输入公式“=C3+D3+E3+F3+G3”后,按回车键确认。该公式用于求出“交纳基数合计”数值。

第二步,在“交纳比例”单元格“I3”中输入公式“=IF(H4>10000,″0.02″,IF(H4>5000,″0.015″,IF(H4>3000,″0.01″,″0.005″)))”后,按回车键确认。该公式用于区分出“每月工资收入在3000元(含)以下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5000元(含)者,交纳1%;5000―1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等不同交纳基数的应交比例。

第三步,在“应交数”单元格“J3”中输入公式“=H3*I3”后,按回车键确认。该公式用于计算交纳基数乘以交纳比例的数值,得出应交金额数。

第四步,把上述H3、I3、J3公式向下填充。

第五步,在“金额合计”栏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J3:J7)”按回车键确认,计算出党费收缴数额。

完成以上五步后,示例如图2。

上述步骤完成后,就生成了“××单位08年党费交纳登记表”。

在教学过程中,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拨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又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6,第4版.

[2]任现周,武新华,张海峰.EXCeI应用实例与精解.科学出版社,2004.6.

上一篇:中学数学教学中关于直觉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数学课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