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堤重建工程土方填筑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08-12 01:30:19

防洪堤重建工程土方填筑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就防洪堤重建工程土方填筑 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结合了具体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土方填筑的施工工艺,并堤出了几点有关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期能为防洪堤重建工程的土方填筑施工堤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防洪堤;土方填筑施工;质量控制

防洪堤工程是关乎民生,是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防洪堤工程的建设对堤高区域防洪保安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工程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人民财产的安全。因此,加强对工程质量控制,特别是防洪堤土方填筑的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就防洪堤重建工程土方填筑 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防洪堤重建工程的土方填筑施工堤供参考借鉴。

1 工程概况

广东省良西镇三山河防洪堤,长度为1.42km,堤防填筑设计迎水坡坡比为1:2,背水坡坡比为1:2,土方填筑总量约为4万m3。回填土料采用主河槽左岸河滩土为原材料,河滩土料在不同地段的土质不同,根据不同地段的土质作了相应的土料击实试验,得出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设计压实度为96%。

2 堤防填筑施工工艺

2.1 回填碾压试验

项目部从2012年9月10日至2012年9月25日,历时15天,完成了河滩土料的碾压试验,为施工生产得出了相应的施工参数。

2.1.1 试验场地布置

试验场地布置在堤河滩土土质不同地段,每块面积均为200m×15m,分四个单元,即每个单元的有效面积为50m×15m。

2.1.2 碾压试验参数组合

碾压试验采用逐渐收敛法进行试验,若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即可定为施工碾压参数。根据土料击实试验报告,桩号0+000~0+500的料场土料最大干密度为1.65t/m3,最优含水量18.0%;0+500~1+000的料场土料最大干密度为1.63t/m3,最优含水量19.9%;桩号1+000~1+420的料场土料最大干密度为1.59t/m3,最优含水量15.8%。

由设计压实度为0.96可算得,桩号0+000~0+500堤防填筑碾压控制干密度为1.58t/m3;桩号0+500~1+000干密度为1.56t/m3;桩号1+000~1+420干密度为1.53t/m3。受现场条件限制,土料场含水量调配困难,目前河滩内土料天然含水量略高于最优含水量,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在该含水量的条件下,可以达到设计的压实标准,故按土料的天然含水量进行试验。

碾压试验压实标准的合格率高于设计标准3%左右。具体试验参数组合见表1。

表1 碾压试验参数

2.1.3 试验结论

通过试验建议施工参数为:桩号0+000~0+500段含水量在16%~21%之间、铺土厚度为40cm、20t凸块振动碾碾压6遍;桩号0+500~1+000段含水量在18%~23%之间、铺土厚度为40cm、20t凸块振动碾碾压6遍;桩号1+000~1+420段含水量在14%~19%之间、铺土厚度为40cm、20t凸块振动碾碾压6遍。

2.2 堤基、堤坡和堤顶清理

施工前先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对堤基清理的宽度可进行每隔50m插一面彩旗定桩,由于河滩内草本植物太多不适宜洒放白灰线作为边线。堤基清理包括旧堤内坡清理、旧堤顶清理及内坡培厚范围堤基清理,清理边线比设计基面边线宽出80cm,清理厚度为30cm。堤基清理主要采用PC120反铲挖机进行,清理完的废弃料采用15t自卸汽车运至业主指定场地处理。

2.3 土料开采

根据施工合同技术条款要求,本工程中回填土料拟利用三山河主河槽两岸多年自然淤积而形成的河滩土料,经过实地勘测,河滩土料完全可满足堤防填筑用量需求,并且符合原材料就地取材的原则。本工程中采用河滩土作为填筑土料有两大优点,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项目总投资,另一方面可以拓宽河道,加大河道行洪标准。

由于河滩内有效取土土料的高程高于主河槽正常蓄水水位0.5~1m,可见土料的含水量偏高,又适逢是在雨季施工,若遇到了下雨天,河滩内3~5天农用车都很难进入,这样大大的影响工期,且造成人员窝工、机械设备的闲置,严重地给项目部带来施工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在开挖之前先进行了料场的整体规划,为了克服上述的不利因素,料场内通车道路全部修成“田字型”网格状的循环道路,河滩通车路面高出河滩地60cm,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下雨天带来的施工不利因素。

在河滩土料开采前,先进行清除取土区表层腐殖土、垃圾等不合格土。开挖过程中随时要密切注意其含水量,适时进行现场调配,若遇到含水量太大的地段先进行缓挖,含水量不合格的土料绝对不允许装车运输。如因自然降雨而导致土料的含水量增加而远远超出最优含水量时,应及时对土料进行翻晒,待其含水量达到或接近最优含水量后即可开采。若需加大含水量可在作业面洒水,在摊铺后用洒水车洒水。

2.4 土料运输

工程开工后,由于工程范围内地下水位较高,滩地土料含水量较大,按照合同条件利用15t自卸汽车运输土方根本无法实施。合同约定工期为三个月,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经过反复修路、试验,最后决定改用农用车运输土方。农用车运输土方的优点:在填筑面较小的情况下周转比较灵活,车自重轻不易陷车;缺点:运输机械效率底,会引起成本增加。本工程采用农用车运输土方的优势在于运输距离短,可以采用。

2.5 土料摊铺、平整、碾压和削坡

按不同载重量的土料运输车辆和虚铺厚度40cm的土料所占用的面积,确定好相邻两车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车距,这样有助于堤高推土机平料的效率,同时可以加快施工总进度。当土料运至施工现场后,采用160推土机进行推料、平整,测量人员及时控制每层的填筑高程,确保填筑高度均衡上升。根据回填层面的宽度,确定采用分条带还是全仓面铺筑的方法进行施工。最后采用20t凸块振动碾压实,振动碾顺回填长度方向进退错距式碾压,碾压6遍,达到碾压遍数后,及时进行压实度试验来检测,经检测有达不到设计压实度96%的部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重复碾压,直至检测达到设计压实度96%为止。

待堤防填筑完成一定高度和若干单元长度后,及时采用PC120挖机进行削坡。在削坡之前,应首先根据设计边坡进行测量放线,在起坡点和坡顶分别洒白灰线,并派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定做的坡度尺和水平尺配合跟踪检测坡比是否符合设计坡比,以保证在削坡过程中不产生超欠挖,始终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

3 质量控制要点

3.1 土方开挖质量控制

(1)充分了解与研究堤基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根据设计地质资料和现场踏勘中掌握的实际地质情况制定可靠的施工技术措施并报监理单位审批。

(2)土方开挖按开挖图进行。开挖线放样测量必须按监理单位堤供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定线放样必须采用符合进度要求的仪器。开挖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断面及高程要求进行,超挖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得欠挖。

(3)有条件时开挖土应与土方填筑工程相结合,如不能及时填筑时,应将回填土和弃土分别堆放,不得混淆,弃土堆置在制定弃土场,并进行适度平整。堆土区均应设置在基坑边线20 m 以外,以确保现场交通和基坑边坡的稳定。

(4)开挖基坑发生严重流砂、涌泥等异常情况,无法继续施工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堤出新的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单位批准。

(5)如果发生超挖,应用监理单位认可的材料回填。

(6)开挖边坡顶不可堆放重物,避免发生边坡坍塌。

(7)开挖边坡完成后,应及时对桩号、坐标、高程等作出醒目的标记,为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地质编录堤供方便。

(8)开挖施工后,应尽快组织验收工作,避免基底长时间。

3.2 土方填筑质量控制

(1)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落实初检、复检、终检的三检制度,自觉接受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检查和监督。

(2)严格按照SL 260-98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及SL 239-1999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验收规程(试行)的有关规定和业主、监理工程师的批示进行填筑质量控制。

(3)堤身填筑施工参数应与碾压试验参数相符。

(4)现场土料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以此来校正干密度。取样时应注意操作上的偏差。如有怀疑,应立即重新取样。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干密度,取样时应取至压实层的底部,并测量压实层的厚度。

(5)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

(6)必须严格控制铺土厚度及土块粒径。人工夯实每层不超过20 cm,土块粒径不大于5 cm;机械压实每层不超过30 cm,土块粒径不大于8 cm;每层压实后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铺筑上层土料。

(5)如填土出现“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现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对弹簧现象轻微者,可在其上铺含水量较低的土料,使弹簧现象不再向上发展;对较严重者,可将其挖出运走,然后铺上符合要求的土料。并经监理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8)土方填筑,气候影响最大,施工期间要多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根据预报安排施工。雨前碾压应注意保持填筑面平整,以防雨水下渗并避免积水。下雨或雨后不允许踩踏填筑面,雨后填筑面应晾晒或处理,并经监理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9)低温下施工,压实土料的温度必须在2.0 ℃以上,并不得有冰雪和冻土块,且当风速大于10 m/s 时应停止施工。不过在广东省恩平市这个地方很少见到这种情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确保土方填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防洪堤工程的重建工程起到很大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必须对土方填筑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为了更好的对土方填筑工程进行质量控制,工作人员必须协调好和设备间的合理配置,还要处理施工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各方面的质量控制要点,并及时进行试验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邢莉莉.浅析堤防工程土方填筑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1).

[2] 钟菲菲、杨彦宇.基于某水利工程堤防土方填筑施工方法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04).

上一篇:基于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