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水帘洞”

时间:2022-08-12 12:56:04

探秘“水帘洞”

太行山东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泥河湾,桑干河孕育了小石器文化,顺流而下发展到下游永定河,产生了更加灿烂辉煌的北京猿人文化。这一文化在周口店一带扎根后,又顺着太行山东麓向南传播。在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遗址、二三万年前的山顶洞和河南安阳的小南海洞穴、郑州织机洞遗址之间,被誉为“旧石器故乡”的河北省境内太行山东麓的旧石器遗存却鲜有发现,而位于太行山东麓中段的水帘洞遗址的横空出世,则弥补了这一缺环,使太行山东麓这条文化珠串更加完整动人,同时,它也填补了石家庄市没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的空白,对于石家庄市域远古文化脉络的追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车至平山县境内,太行山地貌越来越清晰,层峦叠嶂,刀削斧砍般壁立的巨大山石,强烈凝重的色彩,一种夺人心魄的力量扑面而来,而水帘洞遗址所在地水景区就在巍巍太行的脚下。

平山县的沏沏水之所以被称为太行山最美的地方、“北方的九寨沟”,披挂在悬崖上的大小瀑布功不可没。一进景区,山色水光,交相辉映,空气温润清新。一袭瀑布从天而降,瀑布所在的山体中段,写着“水帘洞”几个大字,洞口就在几个字中间,隐约可见。

2008年,沏沏水景区的负责人帅超,发现了瀑布后面的这个天然洞穴,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为一个游人可以进出的景点,并给它起了一个神秘的名字――水帘洞。开发中的一天,当打开一个洞口,一束光线由外射入,眼前的景象让帅超和随行的人惊奇万分,在洞里的土层中,镶嵌着星星点点,闪烁着玉石般光泽的物件儿,随行的粱勇是我省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断定,这个洞穴非同寻常,于是,帅超停止了开发,取出了一袋“宝贝”上报文物部门。

按照帅超最初的想象,这里也许是一处古墓,那些密密麻麻的“宝贝”肯定是珍贵的玉石,他万万没有料到,那些“宝贝”是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动物骨髂化石,而他无心叩开的,却是解疑“我们从哪里来”这扇久远历史的门扉。

水帘洞的秘密

2010年5月,当水帘洞考古队队长王法岗被派驻水帘洞进行考古发掘时,他和他的队员只带了有限几个考古手袋。虽然有过很多的遗址发掘经验,但水帘洞遗址文化遗存的丰富还是大大超乎了他的想象。

“水帘洞遗址”正面的洞口位于瀑布水帘后方,已经被暂时封堵,留下右侧有一个约30厘米宽,1.5米左右高的洞口进出。洞内有20多平方米的面积,很不规则,并且不断有积水从顶部滴下来。就是在这不足4平方米的发掘现场,王法岗和他的队友发掘整理出了近十万件遗存。在一个临时用来整理和展示考古标本的实验室里,大大小小的动物骨骼化石、石器摆满了简易的展示架,地上几十个考古袋子也都装得满满的。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说,水帘洞遗址文化遗存的丰富不但省内第一,在国内也很罕见。

那么,我们的先人想通过这些遗存告诉我们什么,在这个经过久远变迁,已经和当时面貌不一致的洞穴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从古人对生存环境的选择考虑,水帘洞洞穴遗址几乎具备了人类生活居住所有的要求,甚至达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其背风、向阳、面水、藏风纳气,堪称风水宝地。现在保存文化遗物的洞穴不是水帘洞的主洞,而是支洞之一。

综观水帘洞遗址发现的数万件动物遗骨,发现以羊和鹿类最为丰富,说明先民的狩猎行为非常成熟,专门措取羊和鹿类为食,还有鼠、獾、牛等,其中野牛体形硕大,人们措杀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所占比例较小。

考古专家从遗址地层内的孢粉分析和现在遗址附近植物种类两个方面人手,发现植物中板栗、胡桃、榆树和荨麻很多,板栗、胡桃营养较高;榆钱在娇嫩时期也非常香甜可口;荨麻则被先民们用来获得天然纤维,缝补衣服或捆绑东西。水帘洞一带还出产瓜果梨桃等多种水果和植物根茎,这些也应当是水帘洞人按季节采摘的食物。遗址周围还生长着其他多种植物,这些植物种子成熟之后,也是他们经常采集的食物资源。

在遗址现场,发现多处用火遗迹,包括多处灰烬层、大量的烧骨及炭粒等。由此可以推断,水帘洞先民的用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其中一处灰烬层从上到下2米左右高,说明先民在此处的活动非常频繁。

对于水帘洞遗址的年代问题,从发掘的堆积层来看,人类生活的年代跨度比较大。“这个遗址距今大约有2到3万年的时间,但这不是绝对的。只有等到发掘结束,对标本进行分析后才能确定具体的年代。”王法岗这样说。

至此,水帘洞的秘密已经被逐渐破解,在第四纪晚更新世晚期,滹沱河支流险溢河边水帘洞一带水量充沛,植被茂盛,动物成群,水帘洞人过着较为舒适的定居生活。水帘洞人很懂得利用自然环境,他们在水帘洞外较远的地方拣选合用的石料,运回洞内制造工具;女人们在附近采集植物种子或根茎,男人们则外出狩猎。猎物在洞中被剥皮、肢解、刮肉、敲骨、吸髓、烤肉、进餐。“石家庄先民”的生产、生活,犹如一幅生动的图画,延续并传承着滹沱河的文明、人类的文明。

水帘洞人:北京山顶洞人的“邻居”?

从出土的各类器物看,水帘洞人应该和著名的山顶洞人做过“邻居”。水帘洞遗址还透露出很多他们有“亲戚”关系的信息。

对此,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考古专家谢飞解释说,两处遗址都位于太行山东麓,在地理位置上成为“邻居”。同时遗址年代相近,出土石器都是典型北方小石器,特别是都出土了大量石英石器,可见两者在切割肉类时都喜好用石英石来做工具,并且都采用“砸击法”的打制技法。“这些都说明他们是在一个相同的文化脉系里相互模仿、传承。”

“水帘洞人同山顶洞人一样属晚期智人,其长相也相似。”谢飞表示,水帘洞遗址区也不排除发现水帘洞人头盖骨的可能性。

“水帘洞遗址出土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说明曾有大批先民在洞穴内生存。然而正在发掘的洞内只有10多平方米大小,仅能容纳十来个人。”谢飞解释说,一则从水帘洞的洞口形制和十层分析,该处曾发生过大面积塌方,主洞已经坍塌,被水冲毁,现存部分仅是支洞。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自然条件等适合古人类生存,很可能出现先民多点聚居的情况,周围或许存在“遗址群”。 在后期的考古调查中,将增加对水帘洞遗址的调查,届时文化迁徙脉络将更加清晰。

在华北地区典型的小石器文化传统中,最早的是泥河湾马圈沟遗址,著名遗址还有小长梁、东谷坨、飞梁、马梁、北京猿人、侯家窑、板井子、西白马营、山顶洞、田园洞、二道梁、虎头梁,再就是这个水帘洞遗址。于是,一条文化传统的起源和传播路线已经清晰呈现――源头是泥河湾,桑干河孕育了小石器文化,顺流而下发展到下游永定河,产生了更加灿烂辉煌的北京猿人文化。这一文化传统在周口店一带扎根后,又顺着太行山东麓向南传播,并沿燕山南麓向东和东北发展。其中向南传播的这支到达了拒马河流域、滹沱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在水帘洞遗址附近的井陉县,这一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二三十万年以前,在距今二三万年前后,水帘洞文化开始绽放,成为华北地区和滹沱河流域的重要文化代表。

河北公众考古处女秀

公众考古,让考古走出象牙塔,让更多的公众了解考古,这样的活动在国内其他省市已经有过成功的先例,但在河北、水帘洞却是第一次向公众开放的考古遗址,而我省的这次公众考占处女秀可以说非常成功地达到了主办方(河北省、石家庄市文物局和文物研究所)预期的目的。

水帘洞遗址的发现不仅在考古学上意义重大,更为石家庄市增添了含金量较高的文化名片。2010年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石家庄在打造文化大市,这种历史文化的代代传承无疑能够增加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心。同时,彻沏水景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可以说,这次公众考古活动从开始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专家学者、公务员、大学生……通过媒体征集,来自社会各界的考古爱好者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个被命名为“石家庄先民之家”的水帘洞遗址。而文物部门更是为这次公众考古活动煞费苦心,设计了一些别开生面的环节。比如复原了先民居住的地方――王法岗用古代方法亲手搭建了几个树枝房屋;现场还有几个穿着兽皮的“先人”在教公众打制石器,石器加工厂的石料是考古队员们按照先民走过的路线,在距离水帘洞遗址5公里的险溢河下游的塔崖村搬运回来的;还有在筛选现场,公众可以观摩并参与到标本的筛选。

当然,最让公众受益匪浅的是参观结束后,谢飞和王法岗给大家献上的考古文化大餐――一场深入浅出、趣味十足的讲演。谢飞把考古语言与大众语言结合起来,针对水帘洞人吃什么、穿什么,有什么天敌,水帘洞人爱美吗,吃同胞吗等十六个有关水帘洞遗址的问题用幻灯片进行了演示,考古与公众的距离瞬间被拉到最近,这让所有来到水帘洞的人感到新鲜和兴奋。

活动期间,谢飞和王法岗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围着问这问那。王法岗说:“考古本来就是为社会服务的,但与公众之间被人为地割裂开了,想了解考古的人也很多。这次活动就是想打破这种割裂,让考古走出象牙塔,与公众有所交流。”

7月24日,水帘洞考古队结束了第一阶段的发掘,考古工作的重心已转入对文化遗物的整理和研究上,预计10月底结束。随着资料整理的进行,考古队员将为我们揭开“石家庄先民”更多的秘密。

上一篇:刘金凯:飞墨流韵 沉淀艺术之美 下一篇:今日番茄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