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那些令人忐忑的经济话题

时间:2022-08-12 12:34:06

解码那些令人忐忑的经济话题

货币虽然多,收入没有增加,财富效应没有形成,为什么物价会上涨?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本该充满希望。然而1~6月份的经济运行极不平凡,南方多省旱涝急转,CPI涨幅屡创新高,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凡此种种,难免让人心生忐忑。7月2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一次论坛,把2011年那些令人忐忑的经济话题抛在听众面前。

世界经济为何脚步蹒跚?

记者观察:当欧洲人被债务危机搞得焦头烂额之时,美国人在为饭碗发愁,6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仅1.8万人,相较5月份的2.5万人的数据,再次下滑,创出今年新低;总失业人口达1408.7万人,失业率攀升至9.2%,创出自去年12月份以来的新高。

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债务危机深化蔓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新兴市场通胀压力持续增大,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也使我国的出口受到相应影响。

专家解读:“上半年世界经济呈现增速回调、通胀加剧、就业增加缓慢的特征。”这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对上半年全球经济的评价。

张永军认为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这次金融危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引发的金融危机,从历史上来看,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往往会影响经济运行时间比较长,经济恢复会比较慢。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政府对金融机构进行救助,金融危机逐渐向债务危机转化。这种债务危机实际上是政府对于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救助后引发的政府信用降低的表现。这方面的情况反映出前期金融危机影响还没完全消化掉。三是就业状况迟迟不能得到改善跟国家存在体制上、经济结构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很大关系。四是贸易增速下降跟现在各国真实需求放缓,以及在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现象有所抬头,贸易摩擦现象增加有一定关系。

“此外,世界经济出现放慢,跟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设计不完善、政策不协调有很大关系。危机后很多国家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利率压到非常低的水平,其目的是刺激投资、扩大就业。但是实际情况更多地造成了资产价格上涨,增加的货币供应没有流入实体经济里面,金融机构主要以低廉的资金成本追逐资产价格上涨,通过这样的过程获取收益,从美国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张永军说。

通胀的引信是如何触发的?

记者观察:自从搬到北京的通州区,32岁的陆一鸣便成为烧饼夹肉的爱好者,“烧饼外焦里嫩,肘子肉肥而不腻,真是好吃。”他说。

但如今,通州烧饼夹肉还是原来的美味,还是原来的大分量,不过要想吃上这一口,代价却大幅增加了。随着猪肉价格的飙升,号称通州一绝的烧饼夹肉经历了其最大幅度的一次涨价,从每个9.5元涨到了每个12元。

近几个月来,我国猪肉价格迅猛增长,已经达到历史高位。猪肉价格“疯涨”直接推动CPI指数居高不下。在收入增长较为缓慢的现实面前,物价不断上涨,令百姓的生活压力加大。虽然央行今年以来已经三次加息,准备金率也达到21.5%这一极高水平,但是6月份CPI指数依然达到6.4%,居35个月之首。到底这场通胀的原因在哪里,该如何治理呢?

专家解读:“中长期通胀形势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恐怕取决于食品当中的粮食,特别是猪肉价格,以及长时间过于宽松的货币供应量给通胀带来的长期压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政府对于抑制通胀采取的管制措施,这也会成为未来通胀比较大的潜在的推动力,工资、成本方面也会有推动力。国外的因素,美联储如果继续推出QE3或者变相QE3等一些新的刺激措施,恐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

“最近一段时期,大宗商品价格和美元指数、原油价格都在高位动荡,温和通胀会是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内的趋势,CPI突破5%应该说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王军预测。

“只要农业不出问题,今年CPI控制在5%之内不会存在太大问题。”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则持另一种观点。

“好像一切的祸根都在猪肉上,是这样吗?我们每人每天在猪肉上花多少钱?你一个月消费几百块钱,猪肉占多少?实际上,本轮通胀是由于多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扩张财政政策的必然结果。这种情况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种通胀是温和的,与需求拉动导致的通胀不同。”所以,贺铿认为应该能够控制在5%之内。

贺铿继续分析道,“2009年我们发了9.7万亿的新增贷款,今年的新增贷款也增加了不少,这些东西是不是要构成通货膨胀呢?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这六七个月来,我们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扣除价格因素来看,一个月比一个月低,说明我们的消费并不旺盛。货币虽然多,收入没有增加,财富效应没有形成,为什么物价会上涨?所以现在物价上涨只能是因为我们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就实行积极的经济政策,过度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使上游产品价格不断上升,推动了下游产品消费品价格上涨。所以现在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成本推动的,国外输入也没有充足的理由,世界上除了金砖四国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他国家没有看见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怎么输入给我们呢?”

贺铿质疑道,“所谓石油等大宗产品的价格上涨,对我们是有影响,但是近一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大宗产品的价格是在高位振荡,并没有飙升,我们的通货膨胀怎么上去的?”

“我们的财政必须认真地压缩基本建设的规模,必须减少地方性的政府债务,必须紧缩我们的财政开支。只有这样,通胀情况才可以慢慢地缓解下来。但是这种成本推动的通胀,不可能很快就下降到正常水平,需要较长的时间。”贺铿说。

中国经济的风险在哪里?

记者观察:随着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出台,市场对中国经济下行日益担忧。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速下滑会引发收入下降、失业增加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还有专家认为,政府采取严厉紧缩政策让通货膨胀回归到正常水平后会出现大规模通货紧缩,使中国经济出现由过热到过冷的急转。

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了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运行风险指数。研究表明,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风险总体与2010年相比有所上升。根据各分指标计算,2011年第一季度调整为32.23,第二季度风险值为32.29,预计2011年第三季度风险值为34.97,第四季度风险值为35.15,均处于“风险关注”区间。总体上未来两个季度风险水平呈上升趋势。

那么,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风险到底在哪里?

专家解读:“9%以上的GDP增长和25%的投资增长,谁见过这样的滞胀?”王军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高速增长温和通胀是可以预期的,而且这种增速的放缓是我们主动调整的结果,它不完全是经济内生的,是经济收缩出现的结果,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增速的放缓和回落应该说还是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远远高于调控的预期目标。”

相对于王军的乐观,贺铿略显谨慎,“中国的经济确实存在着风险。”他指出,这个风险最令人担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房地产问题。二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这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引爆经济危机。

“我们的房地产明显地有泡沫,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了9,世界总体情况是6,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值的50%。经过几个月的调控,总的来说没有见到明显的好转。地方性债务现在是11万亿左右,还有扩张的趋势。出不出问题不在于债务占GDP的比例是多少,欧洲的债务占GDP的比例大约在40%左右,日本是100%,美国也很大。但是欧洲一些国家出了问题,中国的债务应该说在40%以内,处在欧洲确定的安全线以内,但是容易不容易出现问题?这里面深层次的问题比较多,所以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只要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型债务问题不出现大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可以慢慢走向健康的。”贺铿说。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排卵性功血50例 下一篇:要最好,不要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