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11 08:49:59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会计的国际化更加突出了双语课程的重要性。双语教学绝不是单纯的语言训练,而是专业知识和外语的有效结合。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能否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以及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适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78-02

一、教学目标应分层次设立

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进行交替授课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很多学科已经普遍应用,尤其是在财经类院校的课程设置里都会涉及到双语教学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双语类课程的设置目的主要从三方面出发,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1.拓展专业知识。一般财经本科类院校会计学院的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等内容,教材大多来自于国内专家学者编写,教学内容也是根据国内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国实际展开讲授。仅仅学习这些课程,虽然能够形成学生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学生的视野较狭窄,研究和分析问题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高年级及研究生阶段开设双语课程。教材应尽量选用国外较基础的原版教材,使学生能够具有国际视野。同时为学生查阅外文文献,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出于这种需求的教学目标应设定为“专业为本、外语为桥、交流为法、融合为魂”,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注重国外会计环境,如会计准则、税收法律等。

2.获得国外高校学历。目前国内很多本科院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成立国际交流学院。这类学院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短短4年的学习,同时获得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双学历。在课程设置方面,与国内本科截然不同,单纯汉语类课程比例较少,而双语和全英课程较多。授课所用教材也都来自于国外高校编著或选用。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初学某门课程就需要完成专业知识和外语表述双重任务。出于这一目的的教学目标就应以专业知识讲授为主,外语表述为辅,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向汉语倾斜。

3.进入外资企业。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较好出路之一是进入合资或外资企业。这类企业的薪水较高,通常要求也很严格,尤其是在专业外语方面。仅仅是专业知识扎实或者外语水平高都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外资企业需要的是这两方面的结合,既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外语能力。出于这一社会需要,双语课程在毕业前开设很有必要。教学目标应设定为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讲授内容方面,应以外资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为依据。

二、教学模式应结合实际

在双语教学中,通常有三种教学模式,分别为全部浸入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过渡式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和保留式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1.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若是出于拓展专业知识的目的而设定的教学目标,应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已经比较牢固且形成了体系,更多的是对于语言的适应和国外实践的掌握。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学生适应外语的时间,并实现外语听说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但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国际交流学院的学生而言,往往需要直接上手,在教学模式上,建议采用保留式双语教学,因为专业知识本身就比较晦涩难懂,再加上语言的压力,学生往往会产生厌烦情绪。保留式双语教学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开端,即使加入英语学习的内容也是适当的比例,而不是英语比例越大越好。若是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目的而开设双语课程,则应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全部浸入式不符合双语教学的含义,不推荐使用。

2.教学模式与教学对象相结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对象服务,所以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能力的学生选择教学模式,如此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如果对全部学生都采用同一教学模式,就会造成局部不均衡现象,某些学生喂不饱,某些学生跟不上。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对教学对象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应以外语水平为主,可以按照四、六级考试成绩分班,也可本校进行统一的外语考试,按最终考试成绩分班。笔者所在学校就进行了统一命题的英语考试,然后按照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班级。笔者并不赞成大学分班,但双语课有其特殊性,并不像专业课对于所有同学都是同一起点,英语水平本身就存在着承接性,因此对于双语授课而言,“因分施教”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笔者发现,A班学生本身外语水平较好,自学能力较强。若已有中文知识基础,可以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若初次学习,可以采用保留式教学模式,但英语比例应适当提高。C班同学自身外语条件较差,上课较积极热情,但自我约束和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建议采用保留式授课模式,但英语比例应适当降低,并做好课堂提问。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在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行为目标的要求,采用问题导向式和渐进式等教学策略。问题导向式教学,又称发现式学习策略,主要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主动加强自我研究问题及主动实践的主体作用。这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渐进性策略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积累程度。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策略。无论哪种教学策略归根到底都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理论上较完善的教学策略若用到不适当的学生身上会产生较差的教学效果。如导向式教学策略,其步骤通常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教师评价总结。通常这样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提前布置,学生较长时间的准备和讨论,并以书面报告和现场报告的形式呈现。通常这种策略在汉语课程中常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但在双语课程中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比较适合A班的同学采用。渐进式教学策略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虽然缺少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环节,但较适合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采用。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安排,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笔者以财务管理双语课为例,通常财务管理教学中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基础部分、难点部分和自学部分。基础部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环境、证券估价、长期投资决策、长期筹资决策、股利政策等。这部分内容易于理解,适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自我挖掘来学习专业知识。难点部分主要包括各种财务理论,如投资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极强,理解难度大,适合采用渐进式教学策略。对于自学部分,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课下分组学习讨论,只是不需要采用课堂报告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刘淑莲.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理念、目标与教学实践探索[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论文集.

作者简介:夏莹,讲师,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上一篇: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与创新 下一篇:英语口语教学Let’s教学模式中的兴趣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