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想象力

时间:2022-08-11 08:24:14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心理动力向有意识性、目的性方向发展,激发小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不仅仅是学习美术创作的关键,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保持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是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兴趣;自信心;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唤起学生学习欲望最佳途径,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学有所成。学生都有着一颗渴望自由、不受束缚的心。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我的学生中也有一些在其他学科成绩优秀,但在美术课上却表现平平的学生,甚至是在各方面都不如意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如何对此类学生的绘画兴趣进行针对性教学,并促进其发展、进步是我需要思考和实践探索的首要问题。

一、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身能力

在我所任教的一年级课堂中,不得不承认年幼的学生对绘画具有强烈的喜爱之情,这也一度使我感到振奋,但是在这些学生身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创造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从中可看出在美术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审美实践活动是对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形象思维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鼓励性作业评价与指导,提升学生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随着素质教育的的不断深入,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教学评价活动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重大变化,结合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优化改进传统评价方式,在作品评价过程中,我尝试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单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而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样也能充分体现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从而对提升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以及自信心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从前,传统的课堂评价在实施时,很容易产生诸多误区,比如很多人认为的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刚做完作业,教师便主观意识地给一个等级评价(优、良、中、差),得到优的孩子固然高兴,得到差的学生却一头雾水,不知究竟差在何处,这样会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会造成迷惑及厌学情绪,后果不堪设想。有些学生拿着作业到我面前来,放在桌子上,手依旧扯着衣角,仿佛希望我快点改完,撒腿就跑,他们这个样子总会让我感到又好气又好笑。

如果我们的课堂上多一些鼓励和尊重,多一些引导和宽容,多一些征询和探讨,为学生的美术创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我们的美术教育将会是一片晴空。如果美术教师是孩子心中的造梦者,那么,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找寻属于他们的那双隐形翅膀,带领他们乘风翱翔。

上一篇:让幼儿倾听和参与同伴的谈话 下一篇:数学课的“趣”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