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2-08-11 08:15:59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的实施意见》(川府函〔2007〕132号)和《关于加快发展民生业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44号)文件精神,为加快发展我市服务业,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重要意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扩大消费,富民惠民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市正处于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期,已具备支撑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为此,各级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总体要求。按照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的战略定位和“突出一条主线、加速三化进程、推进四大战略”的总体思路,坚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并举,促进三次产业紧密结合、互动发展。为工业化提供增长动力,为城镇化拓展就业空间,为市场化注入发展活力,为产业化提升服务水平,为信息化增强技术支撑,使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业富民的带动力明显提高,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目标。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内,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达到220亿元,人均达到3000元,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50万人以上。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健全,服务设施完善,市场功能齐全,规范化运作,现代化水平较高,辐射力较强的服务业发展网络。

二、发展重点

(一)优先发展为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提供动力的生产业

大力提高我市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以现代物流、信息、商务、金融、科技等服务业为着力点,建立互为保障、互为促进的机制,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形成与之配套、为之服务、并引领其发展的生产业体系。

1.强力打造现代物流服务业。坚持“产业立园、特色立园”的发展方向,狠抓西外综合物流园区和南外化工物流园区建设。对园区实行功能分工,以产业招商,以特色招商。围绕龙头企业和关联度高的项目,形成特色产业群,着力打造*物流产业链。统筹规划建设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建立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构建川渝鄂陕结合部物流枢纽。大力发展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生产商参与的分销物流配送、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物流配送和为生产企业提供原辅材料及零部件的配送服务体系。探索与电子商务、会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租赁等新兴行业需求相适应的物流方式,逐步形成一批大中型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专业物流企业。积极引进资金,设立采购配送中心,改造我市相对薄弱的物流配送业。通过对外招商引资或鼓励有条件的大型连锁企业面向社会,采取资源整合、股份合作等形式,打造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型企业,形成完整的物流产业链条。

2.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骨干基础传输网的带宽和传输速率,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及网间互联的要求,建设高水准的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于一体的大容量、大带宽、多功能、多业务和开放型的城域宽带网络。发展宽带接入服务,到2010年,全市宽带上网用户占整个互联网用户的80%以上。以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为重点,推进软件服务。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全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政务公开、公文传送、网上审批、网上办公,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公共信息资源库建设。积极推进传统工业、科研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社区和家庭等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2010年,电话普及率达到45%,互联网用户达到25万户以上,邮电通讯业务收入达到25亿元。

3.创新发展商务服务业。将广告会展、法律咨询、信息管理、会计审计、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公共关系服务等发展潜力大的商务服务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对待,理顺政策管理体制,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全力参加西博会、厦洽会、广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不断创新各类具有行业特色的展会活动,积极承办各种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展览和会议。依托我市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努力培育秦巴地区综合和专业性较高的展会品牌。支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创办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民主、协商、公开、公正”的方式运作,促进各类商务服务业从分散经营、盲目竞争到联合经营协调发展。

4.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加快科技评估、研发、推广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高中级专业科技人才,逐步形成与一、二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建立科技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提升本地特色产品科技含量,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

5.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保险和证券业协调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争取国内外银行、保险和证券企业在达设立分支机构,完善服务网点,创新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二)大力培育为改善民生提供保障的消费性和公益业

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商贸”的思路,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布局,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着力推进旅游、餐饮、居民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改造升级速度,壮大发展文化、教育等服务业,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充分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终端消费服务。

1.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严格实施《*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优化商业资源配置,培育核心商业区,积极引进世界500强流通企业和国内百强企业投资流通业。抓好重点现代零售终端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进一步推进特色商业街的打造,形成品牌,扩大规模、增强吸引力和市场带动力。加快农改超步伐,逐步规范乡镇农贸市场,实现农贸市场的全面升级。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流程和新的服务方式进入流通业,按照国家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等方面要求,鼓励发展大众化美容美发店、洗染业、足浴保健业、照相洗印业、修理业以及搬家、保洁、家政服务中介等服务业。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263亿元,年均增长16%;连锁经营销售额实现70亿元,占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的30%以上。

2.优化培育旅游产业。按照建设秦巴地区文化旅游中心的思路,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构建“一城、两翼、三环、四个优先开发旅游区、七个配套旅游区”,形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集中连线连片,设施配套完善,有吸引力的旅游精品,全力塑造巴山风光、巴人文化、巴山红军三大品牌和“巴人故里,红色*”的旅游总体形象,大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区(点)和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把*建设成为中国巴人文化及大巴山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目的地。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5亿元以上。

3.规范发展社区服务业。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城市社区设立居民购物、餐饮、洗染、家政服务等各类便民、利民网点,着力解决居民就近购买放心菜、放心肉等问题;在利用、改造和提升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完善基层回收网络,加强集散市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构建旧货、二手车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力争到2010年在*主城区和条件较好的县市初步完成社区商业建设和改造工作,基本实现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得到满足;*主城区建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

4.鼓励发展餐饮住宿业。大力吸收社会资本投资餐饮住宿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融资,培育发展餐饮住宿龙头企业,引领餐饮行业快速发展,提高宾馆服务档次和接待能力。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提高大众化餐饮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大众化餐饮的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力争到2010年全市餐饮住宿业实现销售额38亿元,年均增长20%;建成五星级宾馆1-2家,三星级以上宾馆15家。

5.壮大发展文化体育产业。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构建各具特色的企业、校园、社区、村镇文化。促进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档案事业、地方志事业等全面发展。加强广播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和多功能开发,到2010年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努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以产业集团为骨干、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群。加强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掘和利用,加大对经典建筑、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名人文化的宣传力度,到2010年文化产业产值达55亿元。加快规划和建设便民健身设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引导和培育健身消费,注重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建设为构建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提供支撑的服务业市场体系

抓住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和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完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服务业主体培育,大型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打造秦巴地区一级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形成一大批优良商业资本,为服务业发展增强后劲。

1.积极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业,积极扶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2.加快建设商品市场。围绕*的特色资源和产业、交通优势,加快培育钢材、石材、五金机电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加快建设汽车及配件、再生资源、苎麻、畜禽特色农产品等生活资料交易市场,逐步形成以*市区大型现代商品专业市场为龙头,县域特色批发市场为骨干,乡镇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城乡互动的秦巴地区商贸中心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区域性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型批发骨干市场,确保交易额逐年递增,以此带动*专业市场群的崛起,促进产业发展。加大对市场的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提高商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建成区域性的商品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和结算中心。

(四)努力强化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的农村服务业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建设农村服务业市场网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良机,扎实开展“万村千乡”、“双百”、“新网”、“千社千品”等市场工程,大力发展“超市+基地”、“超市+加工企业”、“超市+批发市场”等模式,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生活消费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完善边远山区通信网络,加快发展农村通信服务,建立农业信息覆盖网络和协调机制。力争到2010年实现大部分建制村都能上网,移动通信更加普及。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做好农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业发展银行商业化转型,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服务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居民服务业,积极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减轻农民负担。

三、支持政策

(一)加强税收扶持

1.对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会展业、涉农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生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的实施意见》(川府函〔2007〕132号)文件执行。

2.对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仓储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再生资源回收等民生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生业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44号)文件执行。

(二)完善价费政策

1.民生业的动力用电价格按非普工业用电价格执行,照明用电价格逐步与非普工业用电价格并轨。全面清理涉及民生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收费,并将收费项目及标准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民生业积极推广银行卡,金融部门应逐步降低刷卡费率。

2.生产业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严格按照四川省物价局《关于运用价格政策加快生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川价发〔2007〕167号)文件执行,并逐步实行与工业用水、用气价格并轨;生产业的动力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同价格执行并按照国家电价改革进程逐步实现生产业照明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价格并轨。引导生产业实行差别化收费,体现优质优价。对生产企业应缴纳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费以及行政事业性费用,其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按低限收取,没有浮动幅度的由市物价局提出具体优惠措施。

(三)优惠用地政策

列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生产业项目用地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可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物流企业可利用原有的国有划拨用地依法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城市建设征收或使用企业的旧仓储等物流设备的,政府依法给予补偿,并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

(四)加强资金扶持

鼓励服务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争创服务品牌,对成功申请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的服务企业,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加大对社区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副食品安全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第三方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项目的规划、论证、包装、推介,积极争取中央及省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市、县、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城镇市场体系、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奖励农家店、连锁超市(便民连锁店)覆盖率高、成活率高的服务业主,奖励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税收达到100万元的商贸流通企业。鼓励各类服务企业参加境外展览、展销、商务洽谈活动,市、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外经贸政策规定对参展费用给予适当支持。

(五)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货款担保体系,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发展服务业。广泛筹集民间资本,采取合作、参股、合并、收购、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兴办服务业。根据《四川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川办函〔2005〕256号)和商务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协议规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申请和使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加快网络建设、信息平台搭建、物流资源整合、农产品加工、加工基地建设和改造。

(六)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治乱减负”力度,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摊派、赞助、评比等,依法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前提下,对连锁经营企业配送车辆特别是生鲜食品配送车辆在城区中小街道给予临时停靠便利,在交通干道和繁华路段非交通高峰时段给予临时停靠便利。卫生部门对取得卫生健康证,连续在餐饮行业工作的员工,在有效期内不再收取卫生知识培训费;餐饮企业员工的卫生健康证可在市内跨区域使用,在市内流动的,1年内不再重复体检。

四、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扎实推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制

市政府设立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研究拟订全市服务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协调组日常工作由市商务局承担。我市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协调机构,形成市、县、乡镇联动的工作机制。市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建立运行监测机制

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服务行业运行监测分析,要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法则,结合*实际创新服务业的统计调查方法,完善统计项目和内容;相关部门要加强行业统计;积极鼓励有关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调查。逐步建立政府、部门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服务业发展动态,健全服务业发展的信息制度和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引导市场和政府决策、制订规划、建立考核体系等提供依据。

(三)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研发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科技型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推进技术入股、管理人员持股、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股票期权激励等新型分配方式,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流动机制,努力形成人才加速集聚,有序流动的局面,为加快我市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建立工作目标考核机制

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抓紧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配套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市商务局要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研究建立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将服务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量化、分解,作为考核各地、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加强督促检查。从2008年起,市政府将对服务业发展指标纳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

二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上一篇:关于群众满意物价检查分局活动的实施计划 下一篇:关于如何加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