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艺术社区可思量否

时间:2022-08-11 07:26:18

北京798艺术社区可思量否

摘 要:世间万物因为有光的存在也就具备了一个可视之“形”抑或“型”,然而,形的存在也具备“自在”和“人的言说”两种状态,文章就是利用这个观点试图言说当下著名的北京798艺术社区之形后能够尽量接近其自在之形,并且评述两者在西方文化或者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下所产生的“抄袭”或者“模仿”的纠缠状态,通过形之自在与可视之形、艺术社区之形成、798艺术社区之形的两面、798艺术社区在“堕落”以及结语五个部分指出上述的这种纠缠状态。借用佛教经典的理论得出北京798艺术社区并不可思量,当下的我们对它进行言说所得出的“概念”需要关照它的自在的一面,认为通过这样的一种梳理方式,我们对当下798艺术社区呈现出来的偏离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轨迹的状态就不足为奇了。

关键词:艺术社区;形;思量;抄袭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76-02

一、形之自在与可视之形

老子《道德经》里有云:“大象无形”。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关于所谓幅员辽阔的中国能够吞吐万物、包罗万象、不拘一格的精神气质,通常,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个概念的话,这样理解似乎是说得通的。然而,老子所提及的“象”和“形”在这里就遭遇了误读,因为它们通过“大”和“无”连结在一起后,“象”和“形”便可以划等号了。“象”有其自在或本身之形和它反射到人的感知系统后产生的形,而这两者在是有区别的。

如果说我们要表达艺术社区的美,我们拼死只能找到几个词、几句话、或者几套身体语言等等这些符号和媒介工具来咏叹艺术社区的美,而我们永远不可能通过这些符号或媒介工具制定出一个方程式、成规或者概括、阐释一个概念来道出艺术社区的美是什么。然而,用这些符号、媒介工具一咏三叹后,艺术社区的美依旧,而这些符号、媒介工具却以消失,抑或从未出现过。

也就是说,798艺术社区的诞生和发展到当下它都具备了一个自身之形,我只能通过本文论述它反射到我的感知系统后所产生的形并希望能尽量接近其自在之形。

二、艺术社区之形成

如果我们基于思想根基颇深的二元对立式看世界的方法来看历史的话,没有新与旧的更替,没有创造、批评和再批评,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向前滚动的。在漫长历史车轮滚动的轨迹里,人类聚居或部落、族群甚至国家的出现,在历史看来似乎是必然的。最开始的畏惧自然,逐渐了解并认识和利用自然,以后的争夺利益或维护统治都要求多人之力合而为之。部落、族群或当下的国家是有一个领导人或机构的,它自诞生开始就是在一定的氏族体系、社会原则或体制下存活和发展的,人们可能会一起打猎然后平分食物、可能是男耕女织、可能是大众供养“精英”等等,好比一群羊会在头羊的带领下一起趟过河流,一群大雁会在南迁时自然得变换着整齐划一的队形。对于动物来说,可能这就是天生的本能,好比青蛙自生下来就会鸣叫一样,并且不同大小或年龄段的青蛙叫声都是一样的美妙。对于一个社会符号来说是需要领导、体制的,当然,我们不排除极少数人们的自觉性对其的影响。

关于艺术社区,似乎也可以定义为艺术家的聚居区或者艺术家部落,只是这样的一个部落是极其松散、简陋甚至是无秩序的,好像几位艺术家邀约在某地一起画画,搞创作,这里就会逐渐形成一个所谓的艺术社区,然而,通常,这里会是一个旧工厂,老村庄等。同时,现实的情况是,明明属于艺术家的创作空间,最耀眼的却是社区里不知什么时候新装修的画廊、宾馆、饭馆、艺术品商店、服装店、小吃摊等。乍一看,如同部落走向国家一样,好像艺术社区发展壮大了。这里需要声明一点,我并不是认为艺术社区松散、简陋、无秩序就是失败的,因为艺术的产生本身也是不受概念、规矩、秩序等等条框所约束的,艺术社区自然也要有其自在的呈现。只是对于798艺术社区来说,它的自在呈现包裹了一件集体无意识盲从的外衣。

三、798艺术社区之形的两面

798艺术区的诞生是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如果从一个侧面来谈的话,中国当代艺术又是伴随着西方流行(或叫做通俗)文化发展的。而当代艺术社区则是伴随着西方建筑设计样式发展的。当下中国几乎所有知名的艺术社区都是基于“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式生活方式”的。所谓SOHO,即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家居办公,一般熟悉的汉译为“苏荷”,这是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个老工业区,因为闲置了许多厂房和仓库而被一批艺术家稍加改造后作为创作、展示和经营文化艺术的场所。纽约市政府也曾想拆除。到上世纪70年代,市政府终于决定将“苏荷”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当下,“苏荷”也已成为了一个世界当代艺术的代名词。中国自然不例外,798艺术区正是基于上世纪50年代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改造而成的,这看似和纽约的“苏荷”是“孪生”的。写到这里,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西方文化、艺术等对中国的影响究竟有多严重,我们就必须要抄袭西方吗?那些身穿西装站在讲台上大谈中国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学者们却还在这盆“文化大餐”里搅着猪食。

LOFT在牛津词典上的解释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在当下同样是指称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LOFT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艺术时尚。如果说LOFT的诞生是源于贫困潦倒的艺术家们变废为宝,那么今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时尚潮流的LOFT却已经完全演变成一种炫耀性消费时尚。同样的,伴随中国当代艺术所产生的艺术社区也是沿用了这样的西方模式。作为中国可以说是最著名的当代艺术社区的798就是这样的一个西方产物。我所看到的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如此“繁荣”的面纱下对西方裸的抄袭,当然,我不排除这样的抄袭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当代艺术家所带来的利益,也许是要有这样的利益,798艺术社区才会这么的著名,才会成为当代艺术家的一个创作基地。

四、798艺术社区在“堕落”

798艺术区的著名可能也源于它60多万平方米的面积,涵盖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等6个厂的区域范围,在当下中国的艺术社区群里是规模比较宏大的。它的著名可能也源于它拥有美国、法国、比利时、日本、朝鲜等诸多国家的画廊和艺术中心,基于对西方文化的包容、大度,植根于当下的中国在很多人看来是实验性的,具有世界前沿性的社区。它的著名也可能源于它拥有创意广场、创意艺术品商店、世界著名品牌的咖啡屋、茶室、服装店、饭店、旅馆等,基于它所谓的国际性,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旅游地,一个北京的新地标,一个大型商场和时尚的、前沿的消遣地。它的著名可能也源于这里聚集了北京或者其他地方的大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室,成为了中国大多数画家、设计师、收藏家、投资者进行艺术创作或者艺术活动的场所,然而,在当下,它的真正“主人”――艺术家们却在逐渐被边缘化,诸多艺术家竟然会因为房租、水电问题转移到北京的草场地、宋庄或者费家村等地聚居,无奈得“让位”于资金雄厚并且更受人追捧的画廊、艺术中心、商店等。

众所周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三大支柱――艺术市场、画廊和拍卖会。艺术社区里配套了这些机构对于艺术家来说是有益的,并且众多西方国家机构的进驻也让艺术家或者民众能在中国就看到许多世界前沿的思考。可是,当下的我们走进艺术社区所在意的却是世界前沿的流行时尚和各种艺术商品带给我们的好奇,我们宁愿迫不及待的在画廊或艺术家工作室外的雕塑和装置作品旁留影却不愿移步到展厅和工作室内看看艺术家和其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同样,在798艺术区里的路上我看到的也是一对情侣从门口推车卖红薯的大姐那买了两个红薯,然后神采奕奕的像走进北京国贸或者王府井大街一样谈笑着走进一个个艺术品商店,不一会儿就会看见女孩手上拿着男友买的漂亮玩意满意给他一个吻。原来著名的798“SOHO艺术聚落”已然为一个以最简单的方式谈情说爱的地方,798里的艺术家们步履蹒跚的走出来了,可是进进出出的人们却还是那么络绎不绝,那是一个多么浪漫和多情的社区啊!

当然,当下中国当代艺术里比较活跃的艺术展览和活动也还是会选择在798的知名画廊或当代艺术中心里面举行,一批艺术家也还坚持在798里的工作室创作,它仍然还扮演着一个承载或者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角色。现在的798拥有近300家涉及文化及艺术的机构,这样庞大的一个艺术群落发展到当下给诸多艺术家、策展人或文化学者都带来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对于一个初生牛犊――我来说也不例外。

五、结语

关于其自在之形我们也会有诸多见解,可是798里的机构和机构、画廊和画廊、工作室和工作室等媒介和符号会互相交流看法吗?它们会商讨798该怎样发展吗?它们会说我们可以不要集体无意识的这样戳在这儿吗?相信答案自在朋友们心里。这种中西方文化的互相纠缠和渗透会吸引我们对798艺术社区重新进行关照吗?会的。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不可。北京798艺术社区可思量否?众家评说吧!

参考文献:

[1]冯锐.老子[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

上一篇:比拟和移就辞格的认知 下一篇:浅论国画创作中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