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的“慌爱族”

时间:2022-08-11 06:26:57

菁菁校园的“慌爱族”

2006年12月底,湖南某大学校园的公布栏上突然出现了一张巨大的征爱启事。季婷婷,女,大三,貌美,欲在节前觅有识之士,要求身高一米七五以上……在大学校园里,这种启事并不鲜见,特别是临毕业前的那些女大学生,除了四处寻找合适的工作,也忙着寻找适合的恋爱对象。这是因为,一种新的说法正在校园里悄悄流行……

在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那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叠慌爱的案例。

个案一:

程XX,女,大二,经贸系

初见小程的时候,她正泪如雨下地站在小树林的角落里哭泣,她又被心仪的男孩拒绝了。

自从大二以来,小程就非常积极主动地在追求自己的爱情。从她的行为里,我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对于她所心仪的对象,她从不酝酿一个和对方自然发展的过程,而是从背后打听好心仪男生的背景情况,然后就主动跑到男孩那里,向对方示爱,并表示要和对方谈恋爱,甚至结婚。

这样的示爱方式,当然会吓得男孩落荒而逃。但每次的失败不仅没有让小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反而一再地继续这样的闹剧。

因心理抑郁,心理辅导老师主动进行帮助。

个案二:

张XX,女,大三,企管系

小张的家庭环境非常好,父亲是当地一所税务局的副局长,母亲是学校的副校长,可以说是出自书香世家。而小张的相貌虽然谈不上非常漂亮,却也显得秀气可人。

照理说,这样的女孩应该不用为自己将来的感情问题太过担心。但从大三那年,她就开始四处托人给自己介绍男友。最让人不解的是,除了外在条件的要求外,她特别要求对方保证大学毕业后就结婚。为此引起数次矛盾。后经同学建议,到心理辅导老师这里寻求帮助。

个案三:

李XX,女,大三,企管系

和别的案例主角不同,李XX长得非常漂亮,一双大大的眼睛清澈见底,仿佛会说话一样。可就是这样的女孩,却也是从大二开始,就急着到处找适合的男友了。

一年下来,李XX通过朋友介绍和自己主动出击的方式,结识了很多男人,并常常和他们有联系,最后,和李XX保持固定恋爱关系的男人一共有四人,其中一人是在职医生,两人是在校学生,另一人是一名商人。一次,由于她没有安排好约会时间,导致其中两人了解到彼此间的关系,引发斗殴事件。事后,李XX被送到心理辅导老师这里进行辅导。

李XX说,虽然她明知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她无法克服心里的恐惧感,依然渴望反其道行之。

个案四:

陈X,女,大四,工商系

在陈X的档案里,记者发现了一个最特别的附件,那就是婚姻介绍所的登记表。原来,陈X从大二开始,就已经在学校附近的几家婚姻介绍所进行了登记,寻求结婚对象。此事曝光后,陈X遭到同学的嘲笑,因此引发心理疾病。

心理辅导老师的解析:其实,这些案例,包括大学里日益增多的慌爱族,她们之所以对待爱情有这种特别的行为和心理,其根源都来自于目前在校园里渐渐漫延的情感心理暗示:

1、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女同学,毕业后适合的工作比较难找,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企图通过爱情或婚姻来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因此,催生了她们慌着寻找爱情的心理误区。

2、挑到最后没得挑。随着恋爱低龄化现象的出现,很多男女早在大学时期就确定了恋爱关系。而工作后的女孩,因为工作和经济等方面的压力,择偶标准相较读书时要高得多,因此会有好男人都成了别人的男人的感觉。而这种情况刺激到了目前的在校大学生,让她们误以为越早挑越好挑,因此,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就选好有前途的男友。

3、校园里的爱情最单纯。还有一些女大学生认为进入社会后的爱情掺杂了太多世俗的因素,相反,在校园里发生的恋情就要单纯得多。因此,一些渴求找到真爱的女生,急着在毕业前恋爱。

正是因为以上的心理暗示,让这些在校的女大学生产生慌爱心理,急着在学校里找到真爱,却不料因此走进心理误区。从心理角度分析,以上的想法并非全无道理,但不能走极端。心理辅导老师的建议是,对于爱情,女大学生们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不能以这样的理论来强硬地要求自己的感情,毕竟,爱情里除了理智,还有感觉、冲动等无法自抑的非理性因素。因此,专家的建议是,在自己的理性可以控制的范围内顺其自然。

上一篇:职场“奔奔”,放下压力去裸奔 下一篇:湿疹,纵是“花蕾”也含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