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向华尔街“进军”

时间:2022-08-11 05:33:08

中资银行:向华尔街“进军”

在2009年、2010年和刚刚开始的2011年,中资银行“出海”的速度愈发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大,甚至有人竟称之为“跑出去”,其势头不言而喻。

1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就美国东亚银行股权买卖交易达成协议,工行将向东亚银行支付约1.4亿美元的对价,收购美国东亚银行80%的股权,东亚银行持有剩余20%的股权。此番交易完成后,工行将负责美国东亚银行的营运和管理。

这是中资银行对美国商业银行的首次控股权收购,《华尔街日报》也称此为中国金融机构在全球大扩张的起步。

收购东亚并非一时之举

东亚银行是香港最大的本地独立银行,其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美国东亚银行是东亚银行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总部设于纽约。目前美国东亚银行在美国拥有13家分行,并拥有美国商业银行牌照,主要经营零售银行、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等传统银行业务。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国东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7.17亿美元。

实际上,这是工商银行第二次收购东亚银行的股权。2010年,工商银行曾收购了东亚银行在加拿大的6家分行。工商银行控股的加拿大东亚银行在2010年7月6日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加拿大)有限公司。

十年前,工行的国际化扩张步伐要慢得多。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间,工行仅完成了10项境外股权收购与申设分行。

2008年,工行开始加速海外扩张,2009年完成了对南非标准银行的收购,并在悉尼、纽约、迪拜、多哈设立分行。

有分析称,工行用了18年的时间,采取跟随客户“走出去”的策略,探索了一条以新兴国家和地区为重点,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辐射中国主要经贸合作地区和全球化机构网络的境内外一体化发展路径。《华尔街日报》也指出,这项新达成的交易可让工行的美国客户买卖人民币。

在金融等服务业领域,美国市场准入审批非常之难。而中国工商银行通过收购美国东亚银行,不但避免了新设立分行在美国冗长的审批过程,而且还能轻松获得13家分行机构。同时,用1.4亿美元收购资产达7.17美元的美国东亚银行,出价也并不算高。业内人士均认为,工行的这笔交易很划算。

集体“出海”的机会与必然

事实上,目前中国银行在海外设立的机构数量远远落后于国际大型银行,国际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设立海外机构正成为中国银行业深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

有美国法律专家指出,在对外资收购美国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当地监管机构有极其严格的限制,包括要求外资银行证明在本国市场受到合理的监管,并且有适当的反洗钱内控步骤。

数据显示,中资银行目前拥有价值273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仅就占有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来说仍然很低。要想达到发达国家银行所持有的海外资产比例,中资银行的海外资产还需增长3倍以上,达到9000亿美元。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强调了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则首次提出要逐步发展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

业内专家也指出,国际化是中资银行必然的战略选择。经济日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跨国贸易和跨国投资高速增长,中国的商品出口额也快速攀升。国内企业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一批企业纷纷把跨国经营和海外业务纳入战略计划。中资银行“走出去”也是适应这些企业跨国经营的需求。

此外,除了可以为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便利服务外,国内银行业“走出去”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不可少的一环。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令全球银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银行业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就在2月23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消息称,虽然银行业正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而继续改善,但去年第四季度的“问题银行”数量仍旧比第三季度增加24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称,2010年是美国银行业复兴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美国银行业的净利润总额触及875亿美元的3年最高水平。与此相比,2009年美国银行业的净亏损总额为106亿美元。

相较美国银行业,尽管2010年欧洲银行业资本实力有所增强,压力测试显示,91家银行中仅有7家未达到6%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标准。但正如欧洲央行的《金融稳定报告》所言,欧洲银行业仍面临着包括信用风险在内的诸多风险,未来盈利提升面临较大压力。

金融危机期间,部分国家为了提振本国金融业,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有所松动,市场进入壁垒和成本相对较低,这为正在加快国际化的中资银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迅速扩张,考验重重

“金融领域的开放应该是相互的。如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都已获准在中国筹建合资公司,中国银行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也理所当然。”有专家在面对媒体采访时作出如上表示。

尽管近来中资银行外扩的捷报频传,但目前中国银行业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仍然考验重重。

海外金融机构监管环境相比国内而言更加严格,保护主义因素也制约着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战略。例如建设银行1993年在美国纽约设立代表处,同年向美联储提出申请设立分行,一直到了2009年5月才得到批准。

又如2007年,民生银行宣布收购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9.9%的股份,并计划在两年后将持股比例提高到20%。但次贷危机爆发后,由于联合银行谎报业绩并出现大规模贷款损失,美国监管部门于2009年11月关闭了该行的核心银行业务。受此影响,民生银行遭受了8.24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虽然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为中国的商业银行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缺乏国际市场经验、海外监管机构设定的进入限制、国内监管机构相对谨慎等因素都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海外扩张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考验。

建立全球性银行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虽然截止到2010年10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市值计算已经稳居全球银行业排名前六,但中资银行在资产规模、服务、产品创新及其他综合实力上与汇丰等全球性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中资银行要想赶超汇丰、巴克莱和花旗等这些全球性银行,需要进行一场持久战。

上一篇:法律在线 第3期 下一篇:诺基亚将打造新的移动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