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8-11 05:21:56

南通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南通市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南通市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从总量分布上看,市区的文化产业总量最大,其余各市县较为均衡;从细分行业的发展来看,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业发展最为突出,在通州、如东、如皋和海门四市县文化产业中均占最大比重;南通市各个县市的文化产业存在正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达到0.5823;工业发展和地方保护对文化产业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劳动力供给和开放程度则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劳动力供给对文化产业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空间计量模型;南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05

1引言及相关文献综述

文化产业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推动结构调整、整治环境污染、实现合理就业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2009年,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纲领性引导。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2014年南通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提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和要求。由此可见,虽然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仍较小,但毫无疑问,它的发展已经受到广泛重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长久以来,经济地理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热点。从马歇尔的产业集聚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提出的新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区位视角考察经济学问题成为影响学术界的主流,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孙磊(2010)对近10年北京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进行刻画,并且利用重心变动的分解分析对影响制造业布局的动力因素进行定量描述。黄娉婷(2014)基于企业层面的数据,刻画了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考察汽车企业在都市圈范围内集聚与扩散的特点,探讨汽车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地域特征差异。吕岩威、孙慧(2013)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方法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程度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考察了其区域分布特征。邱珊(2016)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度,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9―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其进行测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

总结现有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已有研究存在如下特点:首先,学者们集中研究了制造业的集聚问题,运用多种指标对制造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并详尽描述了制造业的空间布局特点,而对于文化产业的集聚情况和空间布局研究较少。其次,在研究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过程中,往往从省级层面人手,而较少从更小区域的范围内对此现象进行探讨。同时,传统的计量经济学忽视了不同空间单位之间的依赖性和互动性,往往是基于空间单位匀质和独立的假设完成的。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南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空间布局进行描绘,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南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南通市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2南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空间布局情况

南通为江苏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和苏州、上海隔江相望。目前,南通现辖启东、海门、如皋三个地级市,海安、如东两县,市区包含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和南通经济开发区四个区。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6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江苏省国民生产总值的8.68%。同年,南通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62.73亿元,同比增长29.13%,占GDP的4.65%。

近年来,南通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引导、扶持力度,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产业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增长速度亦不断提升。南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从2008年的44.3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62.73亿元,增加了近5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14年已达到4.65%。同时,2008―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5.12%,特别是2011年,较2010年增长达到了54.09%。而从产业分布来看,南通市文化产业涉及的行业类型较广,重点行业所占比重较大。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将我国文化产业分成120个行业,2014年,南通市文化产业共涉及其中的108项,其中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规模最大,其增加值为66.O亿元,占文化产业全部增加值的32.4%,排名前三的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和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占文化产业全部增加值的近45%。但是在排名前十的行业中有8个属于制造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发展相对缓慢,仅占南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2.9%。

从分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情况,2014年市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90.78亿元,占南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额的36.62%,其余各区县的所占比重均在12%左右。“三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三上企业”的统计有利于我们观察一个地区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从某个侧面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致水平。在对“三上企业”的统计中发现,如东、南通市区和海门均以制造业的发展为主,以如东为例,2014年共有三上企业68家,其中制造业49家,占72.06%;如皋以服务业为主,80家服务业三上企业占总数的54.79%;对于海安、启东两市县而言,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三上企业数量相当,可以说这两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较为均衡。需要注意的是,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在南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通州、如东、如皋和海门四个市县排名前十位的“三上企业”统计中,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企业的数量分别为7、9、7和10家。

3南通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1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临近空间单位的影响显著为正。空间自回归系数为0.5823,并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它对于某一区县文化产业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本文研究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如前文所述,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在通州、如东、如皋和海门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四个区县在地理位置上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已经形成了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和中国南通家纺城两个上规模的集聚区。(2)相关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程度,对文化产业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这与预期的假设是相违背的。无论是OLS还是空间滞后模型,产业关联的系数均为负。从空间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工业增加值每增加1%,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会降低1.72%。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由于在工业厂房的循环利用、土地的集约使用方面的贡献,工业的快速发展能带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提升。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出现相反的结论,可能的原因是南通市虽然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同时深处长三角经济圈的腹地,发展过程中受到上海、苏州的影响较大,只能优先发展处于产业链相对低端的产业。(3)其余三个变量的估计结果与研究预期一致。劳动力的供给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能对其产生促进作用。劳动力供给每增加1%,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会增加31.23%。它对于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大于本文研究的其他三个因素,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高素质、高层次人力资本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地方保护对文化产业集聚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地方保护程度供给每增加1%,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会降低3.27%。开放程度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快速发展,开放程度每提高1%,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增加6.69%。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种类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生产资源、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市场化配置以及生产技术的自由交流将会满足国民对文化产品的更高需求,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4结论与启示

本文首先对南通市南通市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经验描述,然后借助于空间计量方法,验证空间依赖性的存在,并且选择空间滞后模型,对南通市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从总量上来看,南通市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上都得到了快速提升,文化制造业占据主体地位。从空间布局来看,南通市区的文化产业总量占据较大比重,其余各市县较为均衡,而从细分行业来看,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对通州、海门、如东和如皋四个市县来说。

(2)Moran指数和Lisa图检验了南通市文化产业的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临近空间单位的影响显著为正,它对于某一区县文化产业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本文研究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工业发展和地方保护对文化产业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而劳动力供给和开放程度则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劳动力供给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是较大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空间单位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对南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杜绝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打破条块分割,建立整体的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大力培养跨区域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建立适合本地区文化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同时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交通网络、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相关建设和福利,吸引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注意捋顺和协调二、三产业之间的合理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充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适当进行政策性的倾斜。作为国家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加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上一篇:国标鞋类耐折试验机的校准方法研究 下一篇:梁建章和携程要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