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电子商务的动态效率

时间:2022-08-11 04:49:59

追求电子商务的动态效率

IBM软件集团十年的发展历程,给业界带来众多启发。10月31日,本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卢山与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软件部总经理宋家瑜就IBM的战略、企业文化、软件集团未来的发展展开对话。

随需应变

是对企业运营的持续改进

卢山:IBM倡导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e-Business On Demand战略中的e还可以理解为efficiency。效率是任何组织始终不渝追求的,只不过在历史进程的不同时期,效率遇到的挑战不同而已,应对的手段也就各有不同。过去IBM提出的手段是电子商务,而现在IBM提出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实质上是在追求电子商务的动态效率。

宋家瑜:当今CEO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转型、并购、人力资源等变化日趋激烈,竞争对手也会随时随地地从不同的地方冒出来,市场的瞬息万变要求CEO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CEO还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地对企业运营进行调整。

无论是市场的变化还是自身业务的调整,都意味着信息和流程的改变,这种改变给CIO带来非常大的压力。IBM提出的随需应变就是提供一个牢靠而灵活的基础设施,来协助企业应对上述变化。

卢山:请问IBM的软件、服务和硬件部门在On Demand的公司战略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宋家瑜:IBM认为,未来用户的IT消费方式就像用电那样,不必购买发电机,只需用多少,付多少钱。IT企业的收入将完全根据客户对计算的需要和实际使用而浮动,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每个月统计硬件和软件销售额。同样,用户在用电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他只需找到电力公司就可以了,电力公司已经把硬件、软件和服务都包含在内了。

On Demand就是要将硬件、软件和服务整合在一起来达成客户IT系统的提升和转型。IBM的整个团队,从实验室、销售到技术服务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卢山:孔夫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IBM大力倡导On Demand,你们的客户自然会问:“你们自己是如何做的呢?”作为一个拥有20多万名员工、业务领域广泛的超大型企业,又身处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IT产业,对IBM自身企业运营的做法感兴趣的可能就不限于IBM的客户了。

宋家瑜:企业再大,它的IT设施也必须严格遵从标准。不管企业是自己发展起来的还是买进来的,如果不标准化,很多事情都可能会发生。过去,IBM内部一些单位也有各搞各的情况,现在则绝对不可能了,我们有很严格的CIO体系。标准化是按需计算实施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IBM首先分析和找出自身运营过程中那些重要的流程,并且按照随需应变的模式去支持这些流程。

我们今年3月购买的软件公司Ascential,它从接受客户的订单、交货到支持系统与IBM完全不同。但它在融入IBM的体系后,既没有影响到IBM的体系,又没有丢失原有的客户。在这种流程的无缝平滑调整中,基础设施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

但是严格要求的话,我觉得我们才做到了一半,还有一些路要走。

卢山:方便说一下没有走完的路是什么吗?

宋家瑜:比如说,我们整个销售系统非常支持On Demand。但当前端销售业务出现调整时,金融、会计等后端系统能否在第一时间跟上,还需要持续地改进。再比如,IBM整个供应链几乎是On Demand,但是否所有的供应商都能On Demand?我看还不完全是。

一个企业可能会列出100件要做的事,按照重要性,可以排出优先要做的30件事。首先要做完这些事,再持续不断地改进。

不变的基本价值

支撑着企业变化

卢山: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能成为将近百年的老店,IBM的企业文化功不可没。但我们也看到,市场上软件企业文化对激情的强调与硬件企业文化的沉稳有很大的不同。伴随着IBM向软件和服务为核心的转型,企业文化有何变化?

宋家瑜:IBM文化中的基本价值是不变的。记得23年前我加入IBM时,IBM讲的三大价值是:尊重个人,追求极致,最佳客户服务。经过埃尔斯、郭士纳和彭明盛三任CEO,IBM重新诠释了基本价值: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

从内涵上看并没有变化,只不过是表达方式不同。以前我们说最佳客户服务,现在则讲客户永远是最重要的;追求极致必须做到最佳,而最佳一定来自创新,所以我们把创新凸显出来。第三点当时宣布时蛮有意思,有人说讲诚信负责,个人就不再重要了。其实不然,诚信负责讲的是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老板与下属之间都必须诚信负责。在IBM的23年中,我感受很深的是IBM在行为准则和商业道德方面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公司。

卢山:谈到行为准则和商业道德,最近,一些企业内出现的道德风暴或其他方面的一些事情,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而IBM这方面总是比较平静。

宋家瑜:IBM在行为准则和商业道德方面不容许有任何灰色地带,这不表示我们的员工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但犯了错误将会受到很严厉的处分,即使是小的差失,IBM处理起来要比外面还严格。比如说,有的客户对我说:“David,你只要签保证书,项目就给你了。我知道你们公司不能出保证书,反正我们也用不上,你就出了吧。”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这种做法在市场上很普遍,但IBM不容许这样做,一经发现就要被严办。

我觉得IBM的三大价值使我们的信誉继续保持,也赢得了外界对IBM的信任。

卢山:软件集团在十年发展中,从IBM过去的失败教训中学到了哪些?

宋家瑜:刚成立时,感觉我们有这么好的开发团队,我们什么都能自己做,这是IBM很难突破的心态。我们当时在工作流软件上投了很多钱,但后来看到Lotus有机会被我们并购时,才放弃了自己的产品开发。

最惨烈的是与微软合作开发的PC操作系统OS/2,IBM每年投入3亿美元,目的是想重新主宰这个市场,这是一个很糟糕的心态。我看过,OS/2里面用了很多最好的技术,但都是IBM自己专有的,硬件也只支持IBM自己的。因为专有,别人不会为你开发,自然打不开市场,最终IBM不得不做出维护现有用户、不再开发新的版本的决定。

由于学费付得足够多,所以IBM对开放有了彻底的理解。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独霸。以前,大家都觉得,如果开放了,商业利益如何保障。事实上,你越开放,你的商业利益就会越大,你获得的要比你损失的多得多,这是IBM现在的心态。

第6个产品家族是否会出现?

卢山:过去的十年也是软件平台再集中的十年,很多的专有系统已经成为过去。作为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的中间件的供应商,你认为操作系统品牌集中化未来是否还会继续?软件集团承诺开放,同时没有哪家大的软件供应商对Linux的支持力度能像IBM那样,未来十年,Linux能否成为最大的企业级平台?

宋家瑜: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的个人应用和商业服务器会越来越走向微软和Linux,当然像Apple还会继续存在,但只会占很小份额。再往上,一般的企业级服务器原有的Unix市场份额会被Windows和Linux所影响,尤其是被Linux的性能所影响;在中高端市场,Unix还会继续存在。但随着Linux继续向上排挤,有一家Unix可能慢慢被边缘化了,市场上的主流可能剩下两家了;Linux慢慢地也在合并,全球原有四大品牌,现在只剩下两大品牌了。再有,像IBM的主机还会继续成长,在交易处理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它的科技还是占有优势。

卢山:5大产品家族是否完备?IBM还在不停地收购,何时会出现第6大产品家族。

宋家瑜:我们5大产品家族中的Rational涵盖了开发环境,Tivoli覆盖了网络管理、储存、安全管理,DB2和Informax涵盖了数据环境,WebSphere支持着客户的运行环境,而前端人员的协同处理、门户等由Lotus全部涵盖了。我们不感觉会有第6个家族出来,可我也要保留,事事难料,但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卢山:但收购的势头没有减?

宋家瑜:没有减,今天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且变化很快。当客户新的需求出现时,我们就要做出选择,是自行开发还是从市场上购买,哪种方式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比如说我们最近购买的DataPower公司,它提供的是可以加速软件性能的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我们软件集团确实没有想过开发这样的产品,但看到客户这方面的需求出现,就赶紧买了过来。

卢山:在刚刚举办的IBM 2005年整合论坛上,IBM提出重拳出击,表明软件集团将全面出击,IBM对软件集团未来十年的发展远景是什么?

宋家瑜: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企业这个定位不会变,我们必须为大中小型企业提供最完整的环,而且会跟着开放标准而变化。惟一要注意的是,将来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互动会越来越好,企业会越来越避开中间的各种,直接接触消费者。这个时候包括手机、电视和一些将来会出现的媒体方式与基础设施如何互动就很重要了。

(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上一篇:三诺外置式独立功放音响IFI-331上市 下一篇:3C市场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