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和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的单病种质量控制平台建设

时间:2022-08-11 04:38:44

基于数据挖掘和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的单病种质量控制平台建设

摘要: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用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对单病种的实施进行过程监控和终末监控,建立临床路径数据仓库,开发完整的管理平台,使用数据挖掘和自定义搜索结合的方法,在统一的界面下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5类20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控、统计分析和自定义报表。所有数据均可导出到第三方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数据挖掘 实时统计分析 临床路径

1.课题研究背景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我国近年来为落实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制度问题而出台的新举措,也是我国医疗改革与世界接轨,实行按病种分类管理,实施医疗保障制度的方法之一。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对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成本费用实行较全面的监控,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的目的[1]。

单病种质量控制研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耶鲁大学卫生保健中心经过10年研究,于1976年完成了著名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法(DRGs)。当时主要应用目的是对医院合理的费用偿付进行管理,是一种住院病人医疗费用偿付的标准体系,旨在将医疗费用管理变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这是单病种质理控制理念的雏形[2]。

为了提高质量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性,后来国际上出现了各类新的质量指标:按照单位类别, 如急诊、ICU;依照手术,如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术;依照病种,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依照重点范围,如病人安全目标等方面。新的分类推动了单病种管理理念的发展。

美国医院联合评审委员会(JACHO)从2000年2月开始,开发临床/医疗质量核心指标评价系统,建立医院可以横向比较的内涵质量的软指标,并从2004年开始实施。它采用普遍认可的临床医疗程序和评价方法,这些标准化的程序和评价方法经循证医学证明与提高医疗质量有关。涉及的病种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膝/髋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2006年的总结报告证明,单病种管理的有关指标促使医院服务质量提高了11个百分点[3]。

单病种过程质量管理在国内试点要追溯到9年前。当时,中国医院协会受卫生部医政司委托,自2000年起对北京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定期评价。其间,评价指标经历了从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等传统指标,向切口愈合率等结果质量指标的转变。2007年,最终拟定出4个病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脑卒中,两项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制定了以过程质量管理为主的试行评价标准,为支持卫生行政部门对大型医院的质量监管提供了依据和新途径。

2007年始至2011年,卫生部共对22个专科158个病种实行单病种管理,并从2009年开始对单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并制定了效率指标、效果指标、工作量指标、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五类20项非特异性指标进行监测。通过对非特异性指标的监测和研究,力图探索并建立一套对单病种质理控制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比较全面完整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单病种的运用及改进提供了有效可行的、评价工具,推动单病种质理控制工作的持续进展[4]。

国内许多医院采用纸张表单的手工管理方式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能高效、规范、科学地引导增加医护人员按临床路径对病人实施医疗和护理,质控人员不能实时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动态地过程监控和终末监控,和一些与病人临床医院相关的重要环节医疗指标由于手工填写路径表格常常遗漏,增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影响了临床路径管理效果,也影响了评价指标的精准性[5]。而将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和对信息化的数据实时进行挖据,能够能有效地规避上述问题,从而使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获得准确的单病种质量评价指标,对单病种的疗效进行证评估,获得治疗方法最佳、病人费用最合适的单病种管理模式。

2.研究目标

对我院45个病种实行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进行动态地过程监控和终末监控,通过数据挖掘,获取5类20项单病种质控指标的精确数据,以不断优化单病种治疗方法。

3.研究内容

3.1将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模块,嵌入HIS系统,与HIS系统无缝链接。

3.2设定临床路径管理监控规则。

3.3建立临床路径数据仓库,开发完整的管理平台,使用数据挖掘和自定义搜索结合的方法,在统一的界面下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5类20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控、统计分析和自定义报表。本平台采用分级管理的机制,通过多种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所有数据均可导出到第三方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将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模块嵌入HIS系统,与HIS系统无缝链接,实现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增强医护人员执行临床路径的依从性。

3.2设立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临床路径项目执行的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对临床路径实行动态地过程监控控和监控临床医生和护士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对临床路径管理的依从性,实现过程监控和结果监控。

3.3建立临床路径数据仓库,开发完整的管理平台,使用数据挖掘和自定义搜索结合的方法,在统一的界面下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5类20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控、统计分析和自定义报表。采用分级管理的机制,通过多种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所有数据均可导出到第三方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4.研究的结果:

4.1通过设立临床路径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临床路径项目执行的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严格监控临床医生和护士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依从性,实现了过程监控和结果监控并举。

4.2通过临床数据挖掘,获得精确的单病种质量评价指标,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物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4.3推动医务人员钻研技术、实施高难度医疗技术、通过提高效率、吸引病源、多收病例、增加各临床科室业务收入,水涨船高,成倍地增加医院收入。

4.4通过提高单病种成本控制质量,大幅度提高医院现有资源的技术效率和分配效率。

4.5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增加病人的满意度,增加了回头客户,大幅度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员工的凝聚力,提高社会效益的也是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增加医院经济收益的道路,是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良性竞争的道路,是医患双方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芳,杨天桂.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探讨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年第2卷第3期

[2].王吉善,张振伟.开展病种质理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中国医院杂志第17期

[3].刘平安.单病种管理从最基本做起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4期

[4].杨炯,李劲松, 徐卫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中国医院管理 2011年第11期

[5] 郑西 . 医疗信息技术对临床路径管理支持研究与实践 中国医院管理

上一篇:创新计划生育药具质量管理方案探讨 下一篇:新时期计生宣教融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