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磁流体发电想到的

时间:2022-08-11 04:16:30

由磁流体发电想到的

【摘要】教学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对磁流体发电原理进行分析,并与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比较,发现磁流体发电也符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结合安培力的微观解释,进一步探究动生电动势的微观原因,而不是总结磁通量变化的实验规律,锻炼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和磁通量变化两种角度,分析一导体环沿竖直方向穿过水平辐向磁场,得到的结论不一样,进而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适用条件提出疑惑。进一步拓展在解题中的应用,让物理学习过程充满了猜测,想象与发现。穿插物理学史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磁流体电磁感应洛伦兹力微观动生电动势法拉第

磁流体发电技术,是高温气体电离成导电的离子流,高速通过磁场时,“磁流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技术,可以把热能直接转换成电流,而不再多经过内能到机械能这一过程,理论上发电的效率要比传统发电更高,这种技术也称为"等离子体发电技术"。

对磁流体发电原理的分析,可以很好的锻炼高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想象力。从微观角度来看,如右图:一群电量为q的离子,以速率v,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B的匀强磁场,正负电荷所受洛伦兹力方向相反,偏转方向相反,上下两板积累电荷激发电场。稳定时有:

qE=qvB,粒子不在偏转即有E=Bv,

两板间形成匀强电场有:

U=Ed联立两式有U=Bdv。

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发现这个式子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电动势表达形式一致。两者间是否有联系呢?若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不难发现导体中自由电子与棒一起定向移动,而磁流体发电中,等离子体定向移动,切割的是“磁流体”,导电的流体起到了金属导线的作用。当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完全可以使用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疑问,动生电动势的公式Bdv又是怎么得到的呢,大部分学生会想到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变化快慢得出的。再问为什么磁通量变化快慢可以表示电动势呢?其实法拉第并没有做出解释,它是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得到的。麦克斯韦对此做出了较好的解释。

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提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认为变化的磁场在空间中会产生涡旋电场,这也是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从微观角度看磁流体发电,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经过思考,发现棒电动势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想象力是最伟大的,导体棒切割磁场,棒中自由电子类似磁流体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如下图所示。

取极短一段导体研究有:

导体水平切割磁场,自由电子受到如右图所示洛伦兹力沿着导线向下,自由电子向下运动,电子在下端堆积,上端就有较多的正电荷分布,直到分布在导体棒上的电荷在棒内产生的电场力qE=qvxB,有E=Bv,极短的棒两端的电势差U=BVd,若求整根棒的电压,只要进行累加即可。

看来产生动生电动势的根本原因是磁偏转,产生电能的、克服静电力做功是磁场力了?洛伦兹力永不做功?其实这没有矛盾。如右图洛伦兹力的合力垂直于合速度,所以洛伦兹力永不做功。洛伦兹力分力fx做负功与分力fy所做正功抵消Wfy+Wfx=0,我们平时说的安培力FB,从微观角度认为是所有自由电子fx的总和,故WFB=Wfx=-Wfy。我们常说的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能等于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即洛伦兹力分力fy所做的功。(不少同学这里恍然大悟)

比较另一物理情景,固定的闭合导体环中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电能是从哪里来呢?有电流,有安培力,但是无位移显然安培力没有做功。其实这里是由于变化磁场在空间产生涡旋电场,涡旋电场对导体环中自由电子做功,提供能量。看来动生与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理微观角度来说是不同的啊,能量的转化也不同。

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动生电动势微观角度考虑问题,比磁通量的变化角度有很大优越性。如右图,导体棒向右切割,要判断是否有感应电动势。闭合回路总面积没有变化,磁通量不变,但是a部分磁通量增加,b部分磁通量减少。学生在闭合回路的选择存在困难。如果从动生电动势微观角度分析,只要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就会有电动势产生,而不用去费心去研究哪一部分磁通量是否变化。

再看下图所示,一个很长的竖直放置的圆柱形磁铁,在其外部产生一个中心辐射磁场(磁场水平向外),设一个与磁铁同轴的圆形铝环,铝环所在处磁感应强度为B,下落过程中铝环平面始终水平,铝环半径为R试求:(1)铝环下落的速度为v时铝环的感应电动势是多大?

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磁感线始终平行于线圈平面,磁通量为0,没有变化,没有感应电动势。从微观角度,导体环切割磁感线,自由电子磁偏转,可以把环形导线“拉直”,环中的感应电动势E=BV(2ΠR)。为什么两种角度思考有不同结论呢?法拉第经过实验,总结出了“只要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这是正确结论,但反过来不能说“只要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有磁通变化。动生电动势虽然恰好也可以由磁通量变化角度导出,但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忽视了动生 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微观角度本质的区别。

同样的圆盘转动切割磁感线,圆盘中磁通量也没有变化,从磁通量得角度来解释,学生很难理解,但是从动生电动势角度却很好解释。

这是某地市质检题目:如下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放置一长为L、内壁光滑的薄壁玻璃管,在玻璃管的a端放置一个直径比玻璃管直径略小的小球,小球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玻璃管右边的空间存在着匀强电场与匀强磁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电场强度大小为mg/q,场的左边界与玻璃管平行,右边界足够远.玻璃管带着小球以水平速度V0垂直于左边界进入场中向右运动,由于水平外力F的作用,玻璃管进入场中速度保持不变,一段时间后小球从玻璃管b端滑出并能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运动,最后从左边界飞离电磁场.运动过程中小球的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一切阻力,求:(1)小球从玻璃管b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2)从玻璃管进入磁场至小球从b端滑出的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本题第2个问学生出错的很多,主要在于洛伦兹力到底有没有做功。其实把带电小球看“成自由电子”,考虑与导体棒切割磁场类比,如右图对小球受力分析的竖直分量做功,而洛伦兹力水平分力做功为负,总洛伦兹力不做功。Wfy+Wfx=0,F=N=fx,故WF=-Wfx=Wfy.若平时教学中,学生能正确分析动生的微观原理,那么本题就不会出现洛伦兹力分力做功的疑惑了。

2012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第22题。考察了对麦克斯韦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涡旋装电场的理解。即感生电动的理解。看来在动生电动势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另外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穿插物理学史,如1832年法拉第首次提出有关磁流体力学问题。他根据海水切割地球磁场产生电动势的想法,测量泰晤士河两岸间的电位差,希望测出流速,但因河水电阻大、地球磁场弱和测量技术差,未达到目的。1937年哈特曼根据法拉第的想法,对水银在磁场中的流动进行了定量实验,并成功地提出粘性不可压缩磁流体力学流动(即哈特曼流动)的理论计算方法。让同学感受物理学习过程中,想象力的重要,同时也体会到物理的乐趣。

总得来说磁流体发电技术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很好切入点,可以加深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这在高考中应试中难题的突破是有帮助的,也可以丰富同学的物理学知识,放飞想象的翅膀。相比传统发电,它可以减少由内能到机械能这一环节,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对实现美丽中国或有促进,给我们同学留下一个很好的展望空间。

参考文献

[1]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标准教材2004郑永令主编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