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细研语文教材的生命教育资源

时间:2022-08-11 01:50:00

深挖细研语文教材的生命教育资源

自1968年美国著名的作家杰・唐纳・怀特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以来,人们意识到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将其纳入课程系统,对学生进行完整的系统的教育。然而就目前情况来讲,生命教育还没有完全引起重视。一方面,我们总在寻找宏大的材料,另一方面我们却又忽略了我们身边的最为鲜活的材料。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碗阳春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篇课文通常被处理为自读课文,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碗阳春面》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篇小说,小说采用复沓的叙事手法讲述了母子三人面对人生困境,在大年夜同吃一碗阳春面的故事,文章含义隽永,感人至深。这篇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内涵,需要我们进行深度挖掘,并加以研究,使其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一、醇香芬芳的感恩意识营造了人间大爱

小说中的人物,他们的感恩发自内心,毫无虚假。母子之间的互相道谢体现母慈子孝的和谐美。在小说中,当遭遇挫折与逆境,母子三人在大年夜同吃一碗阳春面,孩子们并没有抱怨母亲的无能与“抠门”,而是更加理解母亲的艰辛,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母亲的工作。“大儿每天送报纸赚钱支持我,淳儿每天买菜烧饭帮助我。”正是因为全家人的齐心协力,所以母亲才能够安心工作,并且因为工作努力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提前几月全部还清债款,使得全家人脱离生活的窘境。

母子与面店老板之间的互相感恩以及面店的常客们互相感恩是大爱的传递。每个大年夜,面店的老板一家都用这样的话语送走母子三人:“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回答着。但是我们注意到,文中还有一段看似不经意的叙写。“这一天,被这句说过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话送走了。”这说明,老板和老板娘对顾客的感恩意识已经渗入到他们血液中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并且继续流淌传递。而这种传递在淳儿的作文中得到了呼应:“12月31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阳春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买了一碗阳春面,可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谢谢我们,祝我们过个好年。听到这声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店,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更为感动的是,母子三人的乐观与奋斗,也深深的浸染着来面馆吃饭的每一位顾客 ,“就这样,关于二号桌的故事,使二号桌成了‘幸福的桌子’。顾客们到处传诵着。有人特意从远方赶来。有女学生,也有年轻的情侣,都要到二号桌上吃一碗阳春面。”“二号桌上的一碗阳春面”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感召着人们积极乐观、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感恩意识的培养,早在《诗经・小雅・蓼莪》中,我们就看到浓郁的感恩意识。“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全诗以儿子的口吻感念自己因“困于征役”而无法报答父母的生育抚养之恩,并抒发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叹。文字质朴深沉,读来令人潸然。在当下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下感恩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自然的馈赠、对于他人的资助、对于家人的付出,我们都必须深怀感恩意识,并且要将感恩付诸于行动。

二、柔软而坚韧的生活意志击败了人生大难

可以说,小说中作者所塑造的形象无论是母子三人,或者是面店老板及顾客,都是生活中的常态存在,都是普通的“小人物”,然而他们的“小”却彰显了民族精神中的“大”。小说中母子三人在家庭突遭变故时,每个人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韧性和毅力。母子三人连续在三个大年夜同吃“一碗”阳春面。每次要一碗面时,母亲的语气都略显迟疑,“呜……”字后,作者进行了空白处理,恰恰显示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母亲为了生计,为了两个孩子忽略了个体的自尊,面对困境的她迸发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母子三人初次上场我们通过面店老板娘的眼睛看到:“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此后连续两年面店老板都看到母亲穿着“那件不合时令的有些褪色的短大衣”,在这里,作者对人物的服饰进行了对比描写,生活的拮据使得母亲为了还债,为了子女极尽简朴,但是她却在尽力地维护两个孩子的体面与自尊――过新年为孩子添置了崭新的运动服。母爱被无声地放大,就是这样的坚韧与勇气,使得母亲带领全家走出泥沼,迎来幸福的生活。

两个儿子也因为突然丧父变得成熟,小小年纪就知道了体恤母亲的辛苦,只有10岁的“大儿”每天送早报晚报赚钱,帮助妈妈偿还债务;甚至为了不让妈妈请假,他藏起了老师给妈妈的信,瞒着妈妈去参加弟弟的家长会;而年仅6岁的“淳儿”也力所能及地每天做饭,帮助妈妈减轻家务负担,以便妈妈可以全力投入工作。在家长会上两个孩子爆发出这样的呐喊:“决不能忘记母亲买一碗阳春面的勇气。兄弟们,齐心合力,为保护我们的母亲而努力吧!”母亲的坚韧传递给了孩子们,他们也变得坚强。

面对挫折我们看到了母子三人的同心协力,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守望相助。而这也正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精神精髓。“压不垮”的母子成为众人的精神旗帜,在这样的旗帜下,面店老板和老板娘,还有面店的常客们都形成了一种期待,他们期待看到崛起的母子。而这种期待后来也变成了现实,十年后的大年夜,“两位西装笔挺,手臂上搭着大衣的青年走了进来。……一位身穿和服的妇人,深深低着头走了进来,站在两位青年的中间”。服饰的变化暗示了母子三人人生境遇的良好转变。无论是母亲还是两兄弟,他们并没有屈服于挫折和困境,而是勇敢地选择了面对和奋起。这对于当下遭遇挫折就选择放弃生命的青少年来讲,具有莫大的启示,四十多年的生命教育实践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青少年自杀率的不断上升,后期的研究发现生命教育的内涵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母子三人作为生活的弱者,他们身上柔软而坚韧的生活意志使得他们的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光辉。

三、怜悯开出的美丽花朵彰显出人性大善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恻隐”有悲伤、悲痛之意,可以释为怜悯、体恤、同情、怜爱等意。在孟子看来,恻隐之心是道德、仁爱的开端和源头,是人人皆有的潜藏的善。文中所塑造的面馆的老板和老板娘,他们作为“善心”的化身,身上所含藏的恻隐之心也散发着暖暖的人性美、人情美。每个大年夜,他们都不动声色地在一碗面里多加了面的分量,既救济了母子,又悄悄地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在物价上涨、面价上调之后,善良的老板娘仍然将价格牌翻转,继续写上阳春面150元;第三个大年夜,当他们听完母子的互诉,“在柜台的深处,只见他们两人面对面地蹲着,一条手巾,各执一端,在擦着那不断夺眶而出的泪水”。他们夺眶而出的泪水正是恻隐之心背后的大善与大爱;后来每年的大年夜他们在二号桌上摆上预约席……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在恻隐之心驱使下的善心与善行,这善心虽微小却可以燎原,面馆常客们在听说母子三人的故事后,开始传颂并且每个大年夜也共同期待就是最好的注解。在当今社会,对他人的体恤与同情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品质,现在又是独生子女居多,这种品质显得更为重要。爱别人就是爱自己不应光是一句口号,更应体现为切实的换位思考与行动中。

四、诚信美德唤醒人性大美

文中有一段插叙通常被人们忽略――在第三个大年夜,母亲在面馆对孩子们交代:“实在是,因为你们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个人的钱。我把抚恤金全部还了债。还不够的部分,就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这一段对话表面来看是在交代故事的发展,可其中也彰显了母亲的诚信意识。虽然丈夫因为车祸突然离世,可妻子并未因此赖掉丈夫生前欠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前还清了债务,母亲身上的人性“大美”也进一步提升。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的诚信价值观也是育人的一大目标。与其大而空的说教,不如通过文本研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忽略文本中的任何相关信息,并要积极发掘引导。

通过深入的挖掘和仔细的研读文本,我们发现小说中充溢着浓郁的生命意蕴,感恩、坚强、怜悯、诚信,它们都在共同唤醒我们心灵深处潜存着的善与美、爱与真,也在唤醒我们用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走一段有意义的生命旅程。而这些,正是当下的中学生急需补充的精神营养,中学语文教材中富含丰富的养料,需要我们开采开掘出来,并将其转化为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良好资源。

上一篇:实用文体教学内容确定的介入性原则 下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