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时间:2022-08-11 01:12:43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提要:绿色建筑或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将成为2 1 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推动绿色建筑设计要依靠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依靠市场机制的驱动,靠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与诱导,但建筑师的先觉是重要的关键。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生态意识 评估体系 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或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等,虽然提法不同,基本内涵是相同的,对其将成为21 世纪建筑设计主流的认识也是趋同的。但是,要成为建筑师的行动,不仅涉

及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同时还要解决很多认识上的、技术上的,以及建设体制和政策上的问

题。本文拟就此谈些想法,以期进一步引起建筑师与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讨论。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尽管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其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从内容到方法还缺少一致的认识,在实施上的差距就更大。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尖锐矛盾

中提出的。对可持续发展,不能仅用几个环境指标来表示,要看到它是在生态系统规律上提

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要求在发展中注意资源的可续利用和不给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

因此它是一种新的生态价值观,也已逐步地成为规范我们社会行为的重要指导原则。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极其深刻,特别是对于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来讲,更是影响巨大。比如近几年北京地区每年建筑开复工面积就达到近亿平方米,每年竣工2000 多万平方米,这种高密度和高强度的建设活动,使城市生态景观快速发生变化,城市生态系统和外部环境进行着大量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仅就建材而言,我国钢、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砖、砂、石几项生产耗能达1.6亿多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3%左右。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产量虽然增加很快,但实心粘土砖仍然占80% 以上,不仅年耗煤达5000 多万吨,而且是每年要毁掉10 多万亩土地资源,还要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

建筑系统在使用、改造和拆除过程中,比建造它还要发生多几十倍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有资料表明,一个建筑使用6年所消耗的能量就相当这个建筑建造中所消费的能量,而建筑的寿命要达到50-100 年。在建筑使用能耗中,仅占全国人口14%的采暖人口,每年用于采暖的能源高达1.3亿吨标准煤以上,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0%,保温不良的墙体材料造成的热损失估计达1.2亿吨标准煤,按单位面积计算,我国住宅采暖能耗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倍。与此同时夏季空调和现代照明的耗能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可以说建筑系统是生物圈中一个重要的能量与物质材料的流动环节。它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个建筑体系,是否可称为绿色建筑体系,其界定的原则,不在于它是否应用了某种绿色设计的技术方法,而是要从以下两个观点考虑它是否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是要

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影响的考虑;另一个就是要从建筑材料及使用功

能,对室内、室外,对局地、区域及至全球环境和资源影响的考虑。只有在这两方面达到一

定标准的建筑体系(这个标准应是建立在当前技术经济水平下的认识),才能做到节约能源、

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和可循环。因此,绿色建筑体系是符合生态调控规律的建筑体系。由于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把一个连续的建设过程分段进行行政管理和建设运作,使得各自去研究其改革与发展,这就难于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难以体现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原则。现在,建筑材料工业部门已经十分重视并采取措施解决材料生产有关的环境问题,且重新审视人们消费方式和材料选择的生态意义,解决材料高能耗、不可循环和对人体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施工阶段的管理中,也比较注意了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注意了墙体改造和建筑节能,还有很多施工单位开展了ISO14000 的贯标。但是,对建设工程项目起决定作用的项目策划、规划和设计阶段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上不仅意识差,也无有力措施。以本部门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开发商,对建设工程的使用方式和建筑的品质持有决定权,由于设计师与开发商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并未建立,一些有为的建筑师也难于发挥作用。在建设的前期阶段,唯一能对建筑系统可持续发展有所推动的就是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立项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也只限于污染范围,而对于建筑系统全过程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并未被列入。因此可以说,当前对于控制建设工程总体和全过程的建设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阶段成为建筑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二、绿色建筑设计与繁荣建筑创作

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方法分类众说纷纭,对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提出了六方面的观点:即节约能源、设计结合气候、材料与能源的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基地环境和整体的设计观,并没有提出某项确切的技术支撑。其实这也正反映出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凡是以绿色建筑体系为设计目标的技术手法都应包括在其内。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建筑师多年实践出发,笔者认为,建筑创作与绿色设计的技术选择,应该从以下两个基本原则出发:

一是强调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立地的环境条件,也包括保持城市的传统与文脉。在

项目的规划与总图设计阶段,选址和保护周围环境是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对

当地历史和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的讨论。在城市规划阶段,生态控制论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

地提高规划的质量。在设计阶段,无论是生物气候设计,还是生物气候缓冲层的设计策略,

都强调应用被动设计的方法,用以解决建筑节能和建筑通风。已有研究文章系统的说明了这

种被动式设计方法,包括一些仿生建筑的设计,极大地影响着建筑的形态,比如建筑的朝向、几何形状、护的材料与色彩等当然因地制宜还体现在设计中重视对当地建筑材料和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的利用。

绿色建材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生产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尽量对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铅、锅、铬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防火、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产品是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选用废弃的建筑材料:如拆卸下来的木材、五金等,减轻垃圾填埋的压力。避免使用能够产生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机构设备和绝缘材料。购买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体现建筑的乡土观念。避免使用会释放污染物的材料。建材的包装减到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二是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强调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单独的某一项技术不能

称之为实施了绿色设计。从全球环境与资源出发,应用经济可行的各种技术和建筑材料,构筑一个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体系。如何在设计之中应用高技术和优质的材料,就要应用寿命周期评价方法予以权衡,进行技术选择。现在欧美应用的高技术绿色设计方法往往和智能建筑设计相结合。按欧洲智能集团对智能建筑的理解是:使其用户发挥最高效率,低保养成本和最有效地管理其建筑本身的资源。这和绿色设计的理念是一致的。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方法在改善建筑能源和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往往采用主动式设计方法,尽管要花费较大的成本,但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评估,经济上还是可行的。当然,很多常规技术依然是大量被使用,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中的污染和能耗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建筑材料和设备制造,材料、设备从产地到建筑工地的运输及施工中的污染与能耗,这些将是建筑材料的取舍依据。

总之,推动绿色建筑设计要依靠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依靠市场机制的驱动,靠政府

政策法规的规范与诱导,但建筑师的先觉无疑是重要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竹等.绿色建筑体系的导衡机制.建筑学报,2001(5)

2. T.R.哈姆扎和杨经文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于春普.系统化、生态化、现代化.北京规划建设,1994(4)

4. 周虹.现代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生态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论文.

5. 刘煜.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方法介绍与分析.建筑学报,2003(3)

6. [日]重村力.可持续性与亚洲建筑设计.建筑学报,2003(2)

7. 宋晔皓.结合自然整体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探索 下一篇:关于进一步丰富中国绿城内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