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年节之都 民俗名片

时间:2022-08-11 01:00:15

蔚县:年节之都 民俗名片

蔚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德、能、勤、勇的蔚州人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中创造出了具有蔚州特色的年俗文化,能工巧匠数不胜数,民间社火更是异彩纷呈。现今存留传承的社火表演形式仍有22种,有的已被确定为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蔚县也被网友称为“中国十大最具年味的地方”之一。

蔚县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很多民间社火在全国独树一帜。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七代王城点杆结束,充满浓浓年味的写春联、剪纸展销、民间社火表演、打树花、拜灯山、焰火、灯会等活动轮番上演,高跷、耍船灯、舞狮子、晃、独杆桥、扛搁、抬搁、背搁、代王战鼓、地秧歌、牛斗虎、逗火龙、活马舞、点杆等民俗狂欢应接不暇,演绎传统民俗“中国式狂欢节”,被誉为“中国北方年节之都”、“中国春节民俗名片”。

节庆之都的惊艳狂欢

“蔚县的社火就是活着的历史。”当周围的年味儿越来越淡时,周边许多地方的人们都选择来蔚县体会年味十足,并给出了蔚县社火这样的评价。

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蔚县这座古城深邃的文化内涵。异彩纷呈、深深嵌刻着地方文化烙印的民俗社火,是蔚县人抚今追昔的精神家园。 “十万人看树花,百万人看社火”,从腊月开始到来年的二月初七,当蔚县二十几种民间社火同时上演时,这片沸腾的土地惊艳和撼动了太多外来人的感官和心灵,北方节庆之都的狂欢与喜悦延展为弥漫四面八方的祝福……

打树花:勇敢者的游戏

暖泉古镇“打树花”表演是古老原始的文化遗存,是春节社火的一项独特内容,人们为了庆贺丰收并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亦有祥和吉庆之意,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成为暖泉民俗文化的一个亮点。树花,也称铄花,是蔚县暖泉镇北官堡的特产,因其炸开后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艺人们反穿皮袄,手拿浸湿的柳木勺子,将一勺勺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泼洒在高大的堡门墙上,形成夺目、辉煌的“火树金花不夜天”。看了的人们都用“震撼”来形容它的魅力。

打树花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打造为固定时间演出的大型实景民俗演出节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对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给予这样的评价:“中国人过灯节的风俗成百上千,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的打树花却独一无二。”

拜灯山:对命运与自然的虔敬

每年的元宵节期间,地处蔚县宋家庄镇东南山脚下的上苏庄村都要举办一项拜灯山的民俗社火活动。这一活动历代相传,延续至今大约已有400多年,是蔚县正月期间古老而独特的社火景观。2008年6月,蔚县拜灯山习俗以民俗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拜灯山是灯山活动中最为壮观、热闹的场面。村民们事先要选出一名父母双全的男童为“灯官”,装扮成县令模样,坐在由四名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由村戏班子里的演员随其左右,一班人从戏台出发一路敲锣打鼓向灯山楼行进。当灯官一行来到灯山楼的供桌前,只听吆喝一声:“拜灯喽――!”灯官领头叩首拜祭,以最为虔诚的态度祈求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曾撰文“对于拜灯山,我所看重的不只是这种具有神秘感的风俗形式,更是其中那种对命运和大自然的虔敬,和谐的精神,还有亘古不变的执着与沉静。”

祭雹神:农耕文明的顶礼膜拜

蔚县的年俗活动与别地儿有所不同,在别的地方过完正月十五即为结束,唯独蔚县要等代王城二月初七点杆祭雹神活动后,整个年俗活动才告结束。代王城二月初七点杆,历史久远,据说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有古书记载:清光绪十三年,印光大师朝五台,至蔚州,所见蔚州夏秋间,每雨必有小雹,如小豆者,其村小庙必有僧王,夏秋时不许闲人入庙,僧人按时诵经咒,多为“念苗经”。可见历史上蔚州十年九旱,每年雹灾也很严重。村民为了“虔诚恳祷冀时雨而降,精专祝祭免冰雹以敛收”,便有了自己独特的祈雨活动和“点杆”祭雹神活动。正式点杆前则是丰富多彩的各种表演活动,有蔚县剪纸展示,也有蔚县秧歌表演,更有轰轰烈烈充满了古朴与神秘色彩的祭祀祈福活动。杆炮燃放时,则更是造型各异,犹如“百鸟朝凤”“飞流直下”“五谷丰登”……再配以之前方斗、紫金树上五颜六色的烟花,异彩纷呈,赏心悦目。

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敬雹神的例子,但其形式大都是龙王庙里祭雹神,唯代王城独特,在农历二月初七这天以点杆来祭祀雹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蔚州人民勤劳淳朴、重视农业生产的农耕文化传统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蔚县秧歌:百花丛中一点红

蔚县秧歌,又称蔚州梆子,产生于河北省蔚县境内,从清朝康熙年间形成了具有自己的剧目、音乐、表演、唱腔等内容的梆子腔剧种。它基本上属于北方梆子腔的声腔系统,既拥有河北梆子的高亢,又兼备晋剧行腔运调的流畅,但又与这两大梆子迥然有别,在激越中见悠扬,于嘹亮中寄细腻,具备着一种特别的韵味风格。蔚县秧歌的唱腔板式丰富多彩,变化灵活,喜怒哀乐之情寄于音中,溢于声外,表现力相当强,有“看戏动心,听唱落泪”之说。蔚县秧歌的剧目也很丰富,经初步统计,约一百五十多出。郭沫若先生曾说:“蔚县秧歌,可谓百花丛中一点红。”

逗火龙: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

“逗火龙”是蔚县南留庄镇白后堡村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传承300多年,该村的“逗火龙”无论是在制作上,还是耍逗上,都有着其特有的艺术价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白后堡村的“逗火龙”与其他地区的“舞活龙”截然不同,其他地区的“舞活龙”是买的,光是个空架子,里面没有灯,晚上观赏性不强。而白后堡村的火龙全部是村里的老艺人们纯手工制作的。

“逗火龙”最大的奥妙就是无论整条火龙怎么翻转,但里边的蜡烛灯头始终向上并且不灭,这也就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白后堡“拜灯仙”:天官赐福 点亮心灯

“拜灯仙”是白后堡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一直在白后堡村传承着。白后堡村的拜灯仙从每年的正月十四开始,三五个艺人们召集村民准备祭祀灯仙用的供品和点灯的灯捻、灯盏、麻油等。点灯所用麻油是各家各户筹集起来的,因为谁家为灯仙奉献麻油转世后眼睛就会发亮,因而筹集麻油时全村人都很积极,而之所以用麻油点灯一则是因为古代没有其他可供燃烧的材料,二则惟有人们自产的麻油燃烧时干净而持久,每次祭拜所需麻油达10公斤左右。至于灯捻则是全村人一起去搓捻。一上午的时间,整个拜灯仙的筹措工作准备就绪。

下午是点灯的艺人们最紧张的时刻。艺人们要将720个灯盏在层层木架上摆出天官、真武大帝、弥勒佛三位神仙的图样儿和吉祥字样,再把浸泡麻油的灯捻儿逐一插入摆好的灯盏内,然后将麻油过火预热除去杂质灌入壶中,拎壶为摆好的灯盏一一注油。这一过程需要五个艺人一个下午的时间完成,灯仙摆好了,夜幕也降临了。

白后堡村正月的拜灯仙三天所拜的仙人是不同的,正月十四所拜的灯仙是弥勒佛,正月十五拜的是天官,正月十六拜的是真武大帝。之所以三天所祭拜的灯仙各自不同是因为道教宣扬三官信仰,即天官、地官、水官,三官主管人间祸福,而三官中天官主管赐福,亦即人们常说的“天官赐福”,而正月十五是天官的圣诞节,所以正月十五这一天白后堡人要拜天官。 正月初一是弥勒佛的诞生日,而这一天黎民百姓都在喜庆,所以正月十四这一天白后堡人还要祭拜他,让弥勒佛在这一天普度众生,天下和谐。正月十六是真武大帝的诞生日,因而这一天祭拜他,是祈求他镇守一方并保一方平安。

为了增加节日的氛围,村民们还在灯仙楼附近的十字街口竖起灯仙牌位,并将火神供于牌位上。在堡内正街的房檐、木架上挂起纸糊的排灯和五颜六色的过街纸带,写上吉祥的话语。排灯为十路,取十全十美之意。过去没有路灯,排灯的悬挂不仅让气氛热烈而且又为游人起到了照明的作用。过街纸带常常按月悬挂,平年挂12路,闰年挂13路,寓意月月平安、风调雨顺。

傍晚时分,堡内庙堂以及大小庙宇开始掌灯、上供。全堡百姓喜气洋洋地走出家门,穿过村巷缓缓走向祭拜场地。 民间艺人开始手持蜡烛将摆成图案的灯盏一一点燃。只见灯光点点自上而下,瞬间,一幅喜庆神秘的灯火字画映入眼帘,祝福的字语带着暖暖春意融入人们的心田。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民间艺人将一道巨大的纱幕拉上,遮在外边,灯光由内透出,朦胧中透出神秘,闪烁中映衬庄严,微风轻起,灯仙的眼睛也好似在闪动,而用灯盏摆成的弥勒佛,颤颤的更是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随着身着盛装的艺人们上供、烧香、祭拜、鸣炮,拜灯仙活动开始了。以灯官为首的一行人等拜祭灯仙后,从原路返回。这时,村民们和观光者自由拜祭,将灯仙请回家中,供于灶王爷神位前,求得当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

“拜灯仙”是白后堡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村民们和观光者将灯仙请回家中,供于灶王爷神位前,

求得当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

文化名城的饕餮盛宴

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商周为代国,秦汉为代郡,北周宣帝置蔚州,民国1913年间改州为县至今,曾是古“燕云十六州”之一。曾说过“燕云十六州,蔚州是一州,是个大州。”

蔚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为京西重镇,数千年文明延续,城与国的数度兴废离合,汇聚中原文化、东北文化与河套文化的精华,吸纳游牧民族、农耕民族的多种文化营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蔚州文化;蔚县有“河北省古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具有各类历史文化遗存1610处、国家级文保单位9处、省保单位30处,文物遗存总量名列全国前茅,在河北省位居第一;这里还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以蔚县剪纸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名扬海内外,独一无二的民俗“打树花”更是走上了2010央视春晚;蔚县自然风光秀美,小五台山景色壮丽,撑起河北脊梁,空中草原没有不开花的植物,更被称为“中国雪绒花的故乡”……

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秀美山川,蔚县的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在蔚县,可以观“三名”、访“四古”、赏“五朵金花”;在蔚县,节庆文化遍布四季,风味小吃随处可见。

看得见的遗存古建

蔚州古城 蔚州古城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580),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九朝古城”。现存的蔚州城为明洪武五年在原城址基础上,辟土修筑城墙,洪武十年重砌砖石,形成了“雄壮甲于诸边之铁城”。古城内现保存多处完整的古代建筑,其中始建于北魏重修于辽的南安寺塔;建于元代的释迦寺;建于明代的玉皇阁、灵严寺、真武庙、常平仓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衙署和众多的古民宅、旧貌犹存的历史街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风貌。

蔚州署 蔚州署,又名古州衙,现为中国蔚县剪纸博物馆,位于蔚县城州署前街南安寺塔西北角,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重修。复建的蔚州署按照《蔚州志》记载,坐北朝南,共分东、西、中三路。蔚州署占地面积46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院落18处,拥有房屋297间。蔚州署暨中国蔚县剪纸博物馆,主要用于展陈、研究国内外剪纸作品及蔚县革命文物、民间收藏、民俗文化展览。现有展厅31处,陈列面积2600平方米,文字及图片展板300余块,展出馆藏各类剪纸作品及其他文物藏品8000余件(幅)。

南安寺塔 在蔚州城内西南隅,挺拔耸立着一座古塔――南安寺塔。它始建于北魏,辽金重修,是一座平面八角形砖筑密檐实心塔。因坐落在南安寺中,故名南安寺塔,后寺废,塔名仍用旧称。塔高32.1米,13层,纯属砖石结构。塔基高3.5米,用斫凿过的石条叠砌,塔基上是砖砌须弥座,后重修呈八角形。塔座每面雕有兽头或福、禄篆字,上边砌有仿木砖檐,檐上围砌有密而匀的仰莲瓣三周,使塔身置于莲花座中,宛如一朵莲花将塔身托起,十分美观、幽雅。

玉皇阁 玉皇阁坐落于蔚州北城墙之上,整个楼阁分前后两院,前院由天王殿和15间禅房组成。建筑为重檐歇山琉璃瓦顶结构,外观三层,实为两层。玉皇阁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历代屡次修整,现存重修碑7块,玉皇阁名为敬奉玉皇大帝,实则为防备外来之敌。登临玉皇阁可凭栏眺望塞外大好风光,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观光的胜地。

暖泉古镇 暖泉古镇为国家AAA级景区。该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河北省“古居民俗之乡”。该镇位于风景如画的壶河流水库西岸,以冬暖夏凉的泉水而闻名,泉水一年四季水温均为16℃,寒冬腊月水面积气如蒸,被誉为京西的“小苏州”。古镇历史遗存丰富,集“古城堡、古寺庙、古民居、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古堡和华严寺。这里有虽历经数百年却仍然璀璨耀眼、震撼人心的天下一绝――打树花,还有那一盏盏赏不尽的异彩斑斓的花灯。

古村堡 蔚县历史上村村有堡,自古就有“八百村堡,八百戏楼”之说。这些古城堡分布在蔚县南山脚下、北部丘陵、壶流河畔。他们东起桃花堡,西至阳眷堡,北起马圈堡,南至黑石岭堡。这些古堡星星点点,散落在塞上的黄土地上。

蔚县古城堡最早的建于春秋时期,大多为元、明、清三代所见,历经千百年的历史。一百年来,古堡经历了民国战乱、日军侵华战争、“”、改革开放几个历史时期,因战乱、自然、人为因素的毁坏,距今保存还有近200座堡子,形制基本完整的有100多座,保存较完好的有40多座。

带得走的特色商品

蔚县剪纸 中国剪纸第一街位于县城南关环岛东侧,古城与新区交接处,是第一个全国剪纸集散地。街内有全国剪纸精品展和蔚县剪纸商户个体展两个展区。全国剪纸精品展面积2700多平方米,收集了全国27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1个剪纸非遗传承地、160多位艺术家的1200多幅作品;到2011年第二届中国剪纸节暨首届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期间,剪纸大厅收集来自国际十个国家的精美剪纸。有剪纸商户共22家,20多位蔚县剪纸大师在此进行剪纸创作、展示、销售。两个展区与仿古牌楼和蔚县剪纸一代宗师王老赏雕像一起,组成了风情独特的中国剪纸第一街。

蔚州贡米 蔚州贡米在明清年间就为全国“四大贡米”之一而久负盛名,它颗粒光洁、色泽金黄,煮成米粥粘而松散,做成稀饭稀而黏稠。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维生素等,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人体必需的物质,是产妇、老、弱、婴幼儿的滋补佳品。

杏仁 杏仁系列产品原料取自俗称的大杏扁,是食仁为主的仁用杏,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是现代人追求低糖、低胆固醇、多维营养的高档食品。

礼品山榛 山榛是通过对严格筛选的山榛子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它口味佳,回味浓,是名副其实的山区珍品。山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称呼,营养丰富,果仁中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外,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含量丰富;榛子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样样俱全,其含量远远高过核桃;榛子中钙、磷、铁含量也高于其他坚果。

糊糊面 糊糊面又名“多维豆面糊”,是蔚县人民自己研制的豆制产品,采用天然绿色食品扁豆、豌豆、蚕豆等12种豆类炒熟后磨制而成,保持了原有豆类的各种营养成份,其面质细腻、口味纯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被称为“蔚州咖啡”。

木瓜杏 木瓜杏原产于蔚县丘陵山区的黄梅乡木井庄村,是我国北方四大名杏之一,因果实硕大、糖分可与甜瓜媲美而得名。木瓜杏开花早、成熟晚,果肉陈黄,肉质细嫩,汁液多,纤维少,鲜美可口。每百克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4.3克,维生素C16.1毫克,总糖8.4克,总酸1.1克。果肉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抗衰老、助消化、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等功效。

上一篇: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信息化安全管理研究 下一篇:建筑电气火灾类型及消防配电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