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起手来,放飞希望

时间:2022-08-11 11:26:38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救济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中国的中学教育而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站在学校教育的前沿阵地上,我们的教育行为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教育过程中遭遇越来越多的问题,面对受教育者时,我们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受教育者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个体意识觉醒后强烈要求“我的地盘我做主”,使教育举步维艰。

“离婚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世界开始冷漠了吗?天堂在那里?生活还有何意义?”这是一位高二学生写的一段文字,是在学习过《玩偶之家》后写的读后感想。行文中迷惘抑郁的情绪和理性深沉的认识令人惊诧,这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后来了解,原来李大鹏是一个单亲家庭里的孩子,父母亲都随着最早的打工潮外出务工,后相识结婚,婚后生有两子,李大鹏是长子,在他刚记事的时候,母亲便离家出走了。之后的十几年里,李大鹏再也没有见过他的母亲。孩子在支离破碎的家庭中成长,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教导,使李大鹏很早就习惯了从书籍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养成了孤僻且执拗的性格,对人对事都爱冷眼旁观。他的班主任叹息说:孩子是好孩子,可就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啊!痛惜之情溢于言表。缺少温暖和关爱的家庭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了“顽石”。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婚姻家庭越来越不稳定,而单亲家庭会越来越多。不仅如此,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孩子留守在农村,从小学到高中,许多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孩子很难形成完整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问题学生”大都聪明伶俐,但他们对学习缺乏责任感,把学习视为负担,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不到快乐和满足,久而久之,成绩成了倒数,学业上的挫败感令他们对未来感到惶惑恐惧,言行举止中暴露出损人利己,冷漠自私,胆怯脆弱等特点,而且这种性格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由于缺少爱和关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男女学生的非正常交往普遍存在着,学生夜不归宿,上网聊天的行为屡屡发生,更有甚者,发生了学生离校出走,离家出走的情况。

以上种种,我们发现现在的农村学校教育形势异常严峻。特别是由于经济发展而造成的中国的农村父母和孩子长期分居两地的现状,令我们感到单单靠我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很需要来自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才能将我们的素质教育引向正轨,让孩子们不仅有聪明的头脑,丰富的知识,更有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性格,远大的理想。

孟德斯鸠曾说:“我们接受了三种教育――一种来自家庭,一种来自学校,一种来自社会。”

其实家庭教育在三者中十分重要,因为它不单单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而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巨大合力时,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有知识,有思想,有感情,懂得付出和感恩的建设者。

但在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利的因素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农村孩子们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许多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后,就不再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把孩子的健康成长完全的推给了学校,从来不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三年中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几乎是零,这种行为是极不负责的。而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调查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一旦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思想动态就积极地做工作,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老师们独自奋战,疲于奔命,却成了众矢之的,社会将孩子教育的失败完全归咎于学校和老师。

当然,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存在障碍还因为双方都受着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以及自身角色的束缚。一方面,传统教育理念认定教师是权威,老师说的话以及进行的教育都是正确的,家长只要听从和执行即可。另一方面,由于角色的、职业的、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家长们很是盲从,配合着老师的权威,不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不能勇敢鲜明的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态度表达出来。因此,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时,总是老师在讲,家长在听,这种交流是单方面的,不平等的,致使教育效果不好,令学生以为父母和老师是一国的,是自己是对手,从而导致三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和谐,越来越恶劣。

除去以上两点外,有时家长和老师掌握到的学生信息不同,从而产生认识上的分歧,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最常的就是双方见面后,老师介绍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诸如上网,抽烟,大家等等,家长会说:“我家的孩子在家可不是这样啊!”这很容易让老师觉得家长在“护短”。可是,正是因为我们老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着分歧,才更需要沟通和交流,求同存异,达成一些共识,更好的将教育措施贯彻实施。

为了提高提高效能,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中充当媒介的教师一定要讲究沟通技巧,遵循交流的基本原则。

首先,就是克服我们自身主观因素,营造平等且真诚的沟通氛围。“平等”就是给予学生家长最大的尊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体会到老师的尊重和真诚,信任和理解老师,并在教育活动中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配合。

其次,沟通中注意方式。老师和家长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和美好愿望,二者是合作伙伴关系,老师和家长在谈话时,态度亲切,语气随和,语意明确,家长感到老师的尊重和真诚,领会到家长该做什么,又怎么去做。

第三,老师家长共同解决问题时,老师应该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并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实行更为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有优点就应该肯定,有进步就应该表扬,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赞美。赞美孩子时候实际上就是赞美家长,肯定了他的家庭教育,老师会意外的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支持。

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的融合,相辅相成,扬长避短,我们就能更好的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尽管我们面对的问题很多,境遇很难,许多思考也没有结果,但我们不能停下脚步,不能回避层出不穷的问题。只有勇于探索,深入研究,我们才有可能寻找到农村教育的出路,或许在艰难困境中也能收获到一份坦然,一份成熟。

上一篇:余能房――产出大于索取的建筑|余燕|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习作个性化教学